小脑萎缩的康复方法有哪些
作者:许金云
若不及时治疗和控制小脑萎缩,小脑萎缩的病情会发展得更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小脑萎缩患者逐渐出现自立状态。对小脑萎缩患者来说,康复训练能使身体的各种功能得到恢复,特别是语言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因此在小脑萎缩患者的康复训练中,也应该包括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的训练。这里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1、小脑萎缩患者在进行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时,一定要有平衡功能和步态的训练,这是小脑萎缩患者平衡行走姿势,为了使活动自如,还要进行关节健康训练。
2、平衡性训练包括坐立平衡和站立平衡两种,训练的方法是先从坐姿开始,平时让患者吃东西、坐着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有站立平衡训练的方法,训练的方法是先从坐姿开始,然后让病人自己吃着、坐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小脑萎缩的康复训练,语言康复训练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语言康复训练不是特别好的方法,只有一点一点的坚持练习,才会有效果,但不能只求效果,而不能增加超出身体承受能力的训练,这会给患者心理上造成压力,不利于语言功能的恢复。语言康复训练必须从简单的开始,一字一句地进行,多带病人与周围的人交流,这样对语言功能的恢复很好。
小脑萎缩的训练方法要根据病人的具体身体情况来制定,但是要注意整体的训练原则和方法,就是在小脑萎缩患者的训练中要包括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的训练,还要注意坚持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小脑萎缩患者才行,自立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如果病人出现全身状况不佳、意识障碍、严重痴呆、拒绝或缺乏训练动机和要求者,不适合言语治疗。如病人感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应给予休息,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治疗后仍无进展者,应暂停治疗。
#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德热里纳-托马斯]
阅读数 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各种因素造成小脑部位的脑室、脑沟、脑回变化常见共济失调、言语障碍、眼震等症状难以治愈,治疗原发病可延缓和控制病情发展简介小脑萎缩(cerebellaratrophy)是一种对小脑组织形态学的描述,指小脑体积减小、脑室及沟回扩大,并非特指某一种疾病。引起小脑萎缩的病因很多,包括正常衰老、脑部创伤、痴呆、感染等,影像学表现为小脑的脑沟变深、脑室变宽及脑回变细,近而小脑组织变小,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如走路稳摇摇摆摆等)、构音障碍(如咬字清、鼻音异常以及说话速度和节律异常等)、眼球震颤(自主、有节律、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等症状。当小脑萎缩到一定程度,可演变成老年痴呆。目前临床上暂有效治疗方法,多采取药物治疗,延缓病情发展。症状表现:小脑萎缩患者的常见症状有行走稳、步基(即步伐宽度)变宽、步态异常、言语含糊,甚至丧失自理能力等具体症状[1]。诊断依据: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发现小脑组织体积较前减小,或脑室扩大,可诊断。临床可症状,或表现为行走稳、步基变宽、步态异常、言语含糊等。小脑萎缩有哪些类型?1.按遗传因素可分为:先天性小脑萎缩神经退行性小脑萎缩2.按病变部位可分为:局限性小脑萎缩广泛性小脑萎缩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是。所有人群均可发生,一般以老年人居多。是否可以治愈?可治愈。大多数小脑萎缩呈慢性进展过程,难以治愈,但可通过对原发病有效及时的治疗,延缓和控制病情的发展。是否遗传?本病有遗传因素。是否医保范围?否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