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坏疽是什么引发 糖尿病足坏疽的引发原因细说
作者:李晓军
糖尿病是发病率高,且病情严重的慢性疾病。若不重视治疗,血糖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很容易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早期会有轻度的神经症状,病情加重后会出现溃疡和感染,甚至是出现坏疽。糖尿病足坏疽是什么引发?
1、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足坏疽的发病原因之一便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当糖尿病的病情加重后,血糖会长时间处于较高状态,进而造成微血管病变,也会造成微循环障碍。患者的血液黏稠度会明显增高,也会有微血流紊乱的问题,进而引起足部微循环障碍。当足部有微循环障碍时,发生糖尿病足的几率也会增加,随着病变的加重,会出现坏疽。
2、足部感染
糖尿病患者发生足部感染,极易引发糖尿病足坏疽。足部皮肤出现明显的损伤,或糖尿病得不到有效控制,造成全身代谢紊乱、营养不良,发生足部感染的几率会增加。这种感染一旦形成,治疗难度会比较大,很容易形成糖尿病足,并使病情恶化,出现坏疽现象。
3、周围神经病变
严重的糖尿病会引发神经性病变。神经性病变会影响其养分的吸收,并造成代谢紊乱,出现麻木以及知觉丧失等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糖尿病足,并发展成坏疽。
4、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加重后可造成大血管病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下肢血管堵塞,影响足部的血液运行。若足部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血液供应,会出现间歇性跛行,夜间静息痛等症状,最终会发展成糖尿病足坏疽。
糖尿病足坏疽可由微血管病变、足部感染、周围神经病变以及大血管病变这四个因素引起。糖尿病足坏疽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治疗的难度较大,部分人可能需要截肢治疗。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避免血糖长时间处于较高的状态。
#病因#糖尿病足
阅读数 3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典型症状为足部畸形、皮肤干燥、发凉、麻木重者可发展为足部溃疡、坏疽;甚至导致截肢可治愈,但预防大于治疗。糖尿病人群应多注意简介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及同程度血管病变,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损伤,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具有发病率高、治疗困难的特点,患者具有较高的截肢和死亡风险[1]。症状表现[2]:糖尿病足轻症者症状为足部畸形、皮肤干燥和发凉、麻木,重者可出现足部溃疡、坏疽。诊断依据[1]: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按照下列要点进行诊断: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具备以下4个糖尿病足特点之一,即可确诊:(1)既往溃疡﹑截肢和治疗史;(2)下肢远端神经异常;(3)同程度周围血管病变;(4)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疾病类型[3]:糖尿病足根据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类:神经病变型糖尿病足缺血型糖尿病足神经-缺血型糖尿病足是否常见?本病较为常见。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8.1%[2]。是否可以治愈[4]?部分糖尿病足可以治愈。严重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预后差。治疗方法通常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