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手术后都需要靶向治疗吗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
健康一点通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李晓军

胃肠间质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部癌症患者和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这个时候发现病症后,应该通过手术来改善疾病,必要时术后服用靶向药物,但具体要不要服用药物,应该听从医生安排,确保合理的治疗效果。下面了解一下。

胃肠道间质瘤手术后,应该依据肿瘤大小、体积和方位来决定要不要靶向治疗。比如相同体积的胃肠道间质瘤,其恶性程度不同,术后用药不同,一般依据纤维镜下的核分裂判断病症严重程度,根据临床经验认为,危险程度低的间质瘤不需要靶向治疗,但中危或高危靶向治疗很重要。因此,分析胃肠道间质瘤要不要靶向治疗,应该依据多个方面来确定,这个时候必要的临床检查以及听从医生安排,都是为了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患者们需要知道手术不能完全治好胃肠道间质瘤,50%的患者在两年左右会有胃肠道间质瘤的复发和转移,因此需要通过靶向药物来稳定治疗效果。对中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建议靶向治疗1年,而非胃中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建议靶向治疗3年,还有高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因此,只有手术和靶向药物结合,才能降低复发和转移风险。

部分患者术后切除肿瘤,肿瘤可能会复发,导致再次生长,此刻,复发转移的患者很难再进行手术,这时应该服用靶向治疗药物。而且靶向治疗药物的服用时间很长,特别是复发转移和不能进行手术的患者,需求终身服用药物,靶向药物有很好的效果,患者能存活很长时间。可是用药过程中有很多事项需要了解,提醒患者们合理用药,才能确保病症得到控制。

#概述#胃肠道间质瘤
阅读数 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是一种来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软组织肿瘤早期症状,后期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肿块早期手术效果良好,晚期可综合治疗。简介胃肠道间质瘤是来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软组织肿瘤。初期可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腹部适、呕血、黑便等表现。需要通过胃肠镜、腹部CT等检查确诊。肿瘤的位置、大小、原发部位均是影响本病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病早期可通过根治术治疗以治愈,能手术治疗者需要通过化疗控制病情。本病患者若治疗及时一般预后良好,但应警惕本病的复发和转移。症状表现早期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以下症状;腹痛、食欲振、乏力、恶心、呕吐、黑便、贫血、腹部肿块等;严重者出血肿瘤破裂引起剧烈腹痛,或大出血休克;较大肿瘤压迫肠道亦可表现肠梗阻症状。诊断依据一般通过内镜发现胃肠道的粘膜下隆起性病变,进一步通过超声内镜、CT、胃肠道造影等检查确诊,最终确诊以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为依据。有哪些类型?间质瘤分良性、潜在恶性、恶性三种类型。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尚发病率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是否可以治愈?早期胃肠道间质瘤可以通过根治术治疗而治愈,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只能依靠化疗等手段控制病情,若及时治疗会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五年总生存率约为35%[1]。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张成海副主任医师北京肿瘤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