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运动神经元病如何区分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
健康一点通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高明

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有相同之处,通过网络搜索有时会显示相同的病因和治疗方法,那么两者是否为同一疾病?如果不是,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运动神经元病又该如何区分?下面来详细了解一下。

运动神经元病非常罕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运动神经元细胞衰弱减少和细胞坏死。临床症状表现为:

1、肌萎缩侧索硬化: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肌肉出现无力、产生萎缩的情况、肌束颤动。后期容易发展为呼吸衰竭

2、进行性延髓萎缩:临床表现呈进行性吞咽困难、呛咳、说话不清及面部肌肉和咀嚼肌肉无力。

3、进行性肌萎缩:影响最严重的部位是脊髓前角细胞。首发症状较常见为肌肉出现萎缩无力,张力降低的情况,有明显肌肉颤动。

4、原发性侧索硬化:早期症状表现为对称下半身僵硬乏力,缓慢累及上半身。

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慢性神经疾病,主要是因为运动神经元和脊髓和脑干的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该疾病会导致手脚、躯干、胸部肌肉、腹部肌肉的无力并且逐渐萎缩,从而影响人体运动、交流、吞咽和呼吸功能。其临床症状大致可分为:

1、早期手脚肌肉出现进行性萎缩无力,最后缓慢导致呼吸功能障碍的肢体起病型。

2、早期吞咽咀嚼困难、开口讲话困难,很快发展为呼吸衰竭的延髓起病型。

以上就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运动神经元病的区别,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属于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之一,虽然两者在症状上有相同之处,人们通常将两者混用,但严格来说属于不同疾病,易发人群也有所不同。建议患者不要盲目断定,科学就医。

#慢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
阅读数 56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是一种运动神经元受损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临床较罕见,一般在中年发病,男性患病率较高可治愈,早诊断、早治疗可延长患者寿命简介人体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负责各种肌肉的运动功能,如行走、吞咽、说话等,运动神经元病便是以运动神经元损害为突出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较为罕见。具体病因目前仍明确,可能与感染、遗传、金属中毒、免疫、营养障碍、神经递质等因素相关。患者可表现为多种症状,如肌力、肌萎缩、吞咽困难等症状的同组合,多中年人群发病,男性多于女性。运动神经元病目前尚能治愈,但可以通过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症状,延长患者寿命,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治疗、对症治疗等多种方法联合治疗[1]。症状表现:由于患者运动神经元的损害部位同,临床主要表现为肌力、肌萎缩、吞咽困难、发音清、饮水呛咳等多种症状的同组合。诊断依据:根据患者中年隐匿起病、病情慢性进行性加重的病症特点和肌力、肌萎缩、吞咽困难、发音清、饮水呛咳等主要临床表现,有感觉障碍,肌电图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脑脊液和影像学检查明显异常,即可作出诊断[1]。运动神经元病有哪些类型?根据运动神经元受损部位的同,运动神经元病可分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即常说的渐冻症)进行性肌萎缩(PMA)进行性延髓麻痹(PBP)原发性侧索硬化(PLS)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常见。运动神经元病属于罕见疾病,年发病率为1.5/10万~2.7/10万,即一年里每10万人中仅有1.5~2.7人发病,患者多中年发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患病比例为(1.2~2.5):1[1]。是否可以治愈?可治愈。尽早得到诊断,并进行药物治疗、对症治疗等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延长患者寿命。是否遗传?是。遗传因素是部分患者的发病原因。是否医保范围?是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刘明勇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