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性痤疮和口周皮炎如何区别
作者:王晓哲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有些疾病会有类似的症状,如果不了解清楚,可能会耽误改善疾病的最佳时间,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比如聚合性痤疮和口周皮炎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患者们一定要注意区分,了解清楚病症的不同之处。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聚合性痤疮的发病机制与皮脂排泄过多、毛囊漏斗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进入毛囊及机体炎症反应有关。这种疾病常常发生在年青男女身上,皮损表现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疤痕,它常常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如面部、前胸和背部,大部分情况下是对称分布的。
口周皮炎发生后,病情严重,可能会导致疼痛感,表现为孤立的小丘疹、鳞片和脓疱,在口腔周围红斑的基础上对称分布。后期随着病症发展,还会造成外表润滑,质地柔软,眉毛、眼睑和前额之间可能有孤立的或伴有广泛的红斑、丘疹和鳞片,也会有丘疹性脓性疱疹表现。
口周皮炎的病因尚不清楚,大部分情况下,这种疾病属于丘疹性脓性疱疹,皮肤危害加重,就会造成轻度瘙痒或炙烤感,一般情况下,病程可持续2~3年,也可能持续10年或更长的时间。而聚合性痤疮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部分患者可能是青春期比较严重,过了青春期就会消失。
以上是区分聚合性痤疮和口周皮炎的方法,虽然都属于皮肤疾病,但会有不同表现。患者们区分过程中,除了进行皮肤检查,还要注意病症分析,这对判断聚合性痤疮和口周皮炎具有重要意义。毕竟为了更好地治疗这种疾病,应该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防止延误改善疾病的治疗最佳时间。
#概述#聚合样痤疮
阅读数 7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与遗传、激素、肌肤敏感度、有机酸密切相关可见黑头、粉刺、丘疹、囊肿、脓肿密集出现等经局部用药、系统用药后,症状可明显改善简介聚合性痤疮是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密切相关的皮肤疾病,受肌肤敏感度、激素分泌、有机酸等多种因素影响。聚合性痤疮好发于面颊、颈后、前胸、后背、肩部、上臂及臀部,常见密集的、深在性炎性脓疱、炎性结节,以及大量黑头、粉刺、丘疹、囊肿性皮损。病情严重者可见暗红色、柔软的半球状肿块脓肿,破溃后可见浓稠的脓、血混合分泌物。聚合性痤疮经局部用药、系统用药后,症状可明显改善,皮损可明显减轻,甚至彻底消失。症状表现:聚合性痤疮常见症状表现为大量黑头、粉刺、丘疹、脓疱、囊肿密集出现等。诊断依据:通过体格检查即可确诊。聚合性痤疮好发于面颊、颈后、前胸、后背、肩部、上臂及臀部,常见密集的、深在性炎性脓疱、炎性结节,以及大量黑头、粉刺、丘疹、囊肿性皮损。疾病有哪些类型?暂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多发于青年男性,偶见女性。是否可以治愈?本病可以治愈,经局部用药、系统用药后,症状有明显改善。是否遗传?是,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1]。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