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王娅妮

我们该如何应对青少年自伤自杀行为?

我们该如何应对青少年自伤自杀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在逐渐升高,美国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从 2005 年的 5%升至 2016 年的 1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采用问卷调查发现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 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 7.4%。抑郁症被视为自杀危险因素中一项重要的可治疗因素。

自伤行为通常与压力事件相关,研究者即关注到与应激相关的下丘脑垂肾上腺轴,结果发现在压力情境下有自伤史的青少年皮质醇水平唤起更高。自伤行为也与青少年的大脑发育特点、高水平的情绪情感反应和冲动性有关。还有研究显示自伤行为能通过自我强化行为被塑造固定下来,形成特有的认知神经环路(概念化),对疼痛的耐受形成自我图式的一部分。社会心理因素方面,根据社会学习理论,暴露在有朋辈自伤的环境中易引发模仿,增加自伤行为的易感性,这类环境不仅包括朋辈,也包括网络媒体。

从心理学层面,儿童青少年发生自杀自伤的原因有六大类。

  • 01 处于强烈负性情绪状态。

    当陷入极度的恐惧时,这种恐惧比对死亡的恐惧还要强烈,有时是为了逃避惩罚。这种恐惧一般来说都是短暂现象。如果自杀未遂,自杀者往往会后悔自杀行为,并希望自杀冲动能够及时抑制。

  • 02 失去社会归属感。

    失去社会归属感往往使人失去在社会的坐标和参照系,引发绝望。有时担心失去社会归属,或者预计自己将失去社会定位也可能诱发自杀。这常常是因为:

    • 感觉到被抛弃:如被社会组织或社会团体抛弃、被恋人抛弃/遗弃、被亲人抛弃(包括丧父母、丧子)等。有时社会角色扮演失败也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情绪极端时可能感觉到被整个社会所抛弃;
    • 受到反对和限制:如丧失自由等;
    • 要求遭到拒绝;
    • 行为、心情、想法等得不到理解。
  • 03 精神痛苦的煎熬。

    来自心理的痛苦折磨,痛不欲生,自己与自己的矛盾、与家长的矛盾、与老师的矛盾、与学习的矛盾、与社会的矛盾不断激化,得不到解决,有时为了缓解甚至终止痛苦,就有可能选择自杀。

  • 04 学习困扰。

    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没有掌握,跟不上学习进度;孩子与外界的事物接触太多,比如网络、手机等;学校里的欺负行为、不公平待遇等。

  • 05 特定动机。

    如报复性自杀,自杀对其他成员造成更大的伤害或利益损失;在死亡随机性中的自愿选择行为,如打赌谁先死(左轮枪、安眠药等)、决斗、求死游戏(主要是丛林游戏)等;世界观、价值观异化,如错误地认为自杀是一种自由、自杀崇高等。

  • 06 假性自杀。

    自杀者没有自杀动机,本意并非自杀,但是由于操作不当,使得某些危险行为(致死概率很高)成为事实自杀。

点击下面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我们继承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同时运用西方心理学思想精华,专注于青少年心里健康。这里有专业的心里咨询师,有最懂孩子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还会不定期分享育儿、健康管理相关优质文章。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文章 我们该如何应对青少年自伤自杀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在逐渐升高,美国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从 2005 年的 5%升至 2016 年的 1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采用问卷调查发现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 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 7.4%。抑郁症被视为自杀危险因素中一项重要的可治疗因素。 自伤行为通常与压力事件相关,研究者即关注到与应激相关的下丘脑垂肾上腺轴,结果发现在压力情境下有自伤史的青少年皮质醇水平唤起更高。自伤行为也与青少年的大脑发育特点、高水平的情绪情感反应和冲动性有关。还有研究显示自伤行为能通过自我强化行为被塑造固定下来,形成特有的认知神经环路(概念化),对疼痛的耐受形成自我图式的一部分。社会心理因素方面,根据社会学习理论,暴露在有朋辈自伤的环境中易引发模仿,增加自伤行为的易感性,这类环境不仅包括朋辈,也包括网络媒体。 从心理学层面,儿童青少年发生自杀自伤的原因有六大类。 01 处于强烈负性情绪状态。 当陷入极度的恐惧时,这种恐惧比对死亡的恐惧还要强烈,有时是为了逃避惩罚。这种恐惧一般来说都是短暂现象。如果自杀未遂,自杀者往往会后悔自杀行为,并希望自杀冲动能够及时抑制。 02 失去社会归属感。 失去社会归属感往往使人失去在社会的坐标和参照系,引发绝望。有时担心失去社会归属,或者预计自己将失去社会定位也可能诱发自杀。这常常是因为: 感觉到被抛弃:如被社会组织或社会团体抛弃、被恋人抛弃/遗弃、被亲人抛弃(包括丧父母、丧子)等。有时社会角色扮演失败也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情绪极端时可能感觉到被整个社会所抛弃; 受到反对和限制:如丧失自由等; 要求遭到拒绝; 行为、心情、想法等得不到理解。 03 精神痛苦的煎熬。 来自心理的痛苦折磨,痛不欲生,自己与自己的矛盾、与家长的矛盾、与老师的矛盾、与学习的矛盾、与社会的矛盾不断激化,得不到解决,有时为了缓解甚至终止痛苦,就有可能选择自杀。 04 学习困扰。 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没有掌握,跟不上学习进度;孩子与外界的事物接触太多,比如网络、手机等;学校里的欺负行为、不公平待遇等。 05 特定动机。 如报复性自杀,自杀对其他成员造成更大的伤害或利益损失;在死亡随机性中的自愿选择行为,如打赌谁先死(左轮枪、安眠药等)、决斗、求死游戏(主要是丛林游戏)等;世界观、价值观异化,如错误地认为自杀是一种自由、自杀崇高等。 06 假性自杀。 自杀者没有自杀动机,本意并非自杀,但是由于操作不当,使得某些危险行为(致死概率很高)成为事实自杀。 点击下面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我们继承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同时运用西方心理学思想精华,专注于青少年心里健康。这里有专业的心里咨询师,有最懂孩子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还会不定期分享育儿、健康管理相关优质文章。

王娅妮

主治医师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

113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青少年发生自杀自伤行为的干预措施

由于青少年自杀自伤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是一种常见且容易反复出现的,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干 预措施来制止这种行为。然而,针对青少年发生自杀自伤行为干预方面的研究文献还相对较少。目前的干预措施主要分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青少年发生自杀自伤行为的动机中,调节情绪型是比较常见的。从短期来看,自杀自伤行为代表了青少年管理情绪的一种不适应但通常有效的应对策略。虽然自杀自伤行为能暂时缓解一些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上的痛苦,但是一旦痛苦的情感或消极的情绪变成慢性的,或者自杀自伤行为将不再减轻他们的痛苦程度时,他们就会认为自杀将会是一个永久解决痛苦的方案,会把自杀视为唯一的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伤者通过减少对疼痛的恐惧,也会增加自杀行为的风险;同时通过自杀自伤行为来避免自杀冲动也会增加自杀的风险。 青少年发生自杀自伤是一种有直接反应的单一行为,并且是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而采取的,是什么让一个青少年从单一的自我伤害行为转变为重复的自我伤害行为,这需要临床医生和家长详细了解自伤者每次发生自杀自伤行为的具体动机,询问他们每一次自杀自伤行为的动机是否相同,以及了解这种行为是否不再起到最初的作用,因为无法确定自杀自伤行为何时会成为避免自杀冲动的无效策略。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诊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应该避免让青少年立即停止自伤,因为这可能会消除他们唯一的应对策略,从而导致痛苦的增加,并可能导致使用更致命的自伤方法甚至发生自杀行为。

王娅妮

主治医师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

113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当发现青少年自伤时身边的人应该怎么做?

家长不要说教、批判、训斥,这只会把他们推向更痛苦的漩涡。试着陪伴他们,给他们安慰和拥抱,帮他们处理伤口,给他们找创口贴、碘伏消毒液。这并不是鼓励他们这么做,而是表达你的关心。 老师们不要惊慌,可以试着去理解他们,告诉他们,“你这么做的时候,心里肯定非常难受,你愿意跟我说一说吗?”学校也要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同学们不要害怕,也不要嘲笑和疏远他们,他们也是你们中的一员,他们也一直在竭尽全力的生活。只是他们目前遇到了困难,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试着去保持同伴间一如既往的关心、问候、陪伴。 青少年发生自伤行为后,不要过度责备自己,试着停止自伤行为,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试着对此保持开放态度。看到自己一直承受的痛苦,试着问问自己,此时此刻,我能做些什么?如果我继续选择自伤,将给我带来什么?这是否与我想过的生活是一致的。如果不自伤,我还能做些什么让自己挺过去? 参考文献 : [1]江光荣[1],于丽霞[1],郑莺[1,2],冯玉[1],凌霄[1,3].自伤行为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6 ): 861-873. [2]操小兰[1],文丝莹[1],刘剑波[1],卢建平[1].深圳市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检出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J].四川精神卫生,2019,32(5 ): 449-452. [3]房金涛[1],李文秀[1].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与成人依恋的关系[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8,0(4 ): 276-279. [4]林明婧[1,2],厉萍[1],卢庆华[2].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研究现状[J].精神医学杂志,2018,31(1 ): 67-70. [5]许延礼[1],尹述山[1].中职生自伤行为特点及功能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32(5 ): 89-95 点击下面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我们继承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同时运用西方心理学思想精华,专注于青少年心里健康。这里有专业的心里咨询师,有最懂孩子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还会不定期分享育儿、健康管理相关优质文章。

王娅妮

主治医师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

113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我在公众场合发言时会紧张、结巴,平时与朋友聊天则没有问题,是否是社交恐惧症?患者男性33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47

医生建议:根据你的描述,可能存在社交恐惧症的风险。建议进行心理疏导和适当的药物管理,如使用阿普唑仑来缓解症状。然而,阿普唑仑只是一种对症治疗,不能长期依赖。同时,需要注意监测肝功能,避免不良反应。生活中,建议你逐步面对和克服社交恐惧,例如从小范围的社交活动开始,慢慢扩大社交圈。

王娅妮

主治医师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

查看详情

我最近总是在晚上感到不开心,甚至有自杀的想法,可能与和舍友吵架有关,需要专业帮助。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8

医生建议:根据你的描述,可能存在抑郁症的风险。我们建议你完成一个在线测试以便更好地评估你的情况。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尝试找到一些你感兴趣的活动来分散注意力。如果情况没有改善,我们可能需要考虑药物治疗,但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请记住,你并不孤单,我们在这里支持你。

王娅妮

主治医师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

查看详情

我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西药后出现失眠和胸闷,心电图和心超都正常,想知道是否可以停用西药,改用中药调理。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4

医生建议:根据你的症状和用药情况,精神分裂症可能是导致失眠和胸闷的主要原因。建议你继续服用西药,并配合中药调理。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多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活动,帮助改善你的情绪和睡眠质量。

王娅妮

主治医师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