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海绵状血管瘤如何介入治疗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
健康一点通
首席健康管家

通常情况下发生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时候,如果是病人症状不明显,肿瘤比较小,可以进行观察。如果是病人临床上出现了明显的症状,或者肿瘤生长比较快,有恶变的倾向,或者是有破裂出血的危险,可以考虑进行介入治疗。

通常情况下肝海绵状血管瘤进行介入治疗的时候,主要是经过股动脉穿刺入路,将直径大概为1.5mm的导管插入肝动脉,在明确肿瘤的血液供应后,将栓塞剂注入肿瘤血管,使肿瘤血管栓塞,肿瘤缺乏血液供应,从而肿瘤可以逐渐的萎缩。这种方法相比较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痛苦比较小,恢复比较快,可以避免大的创伤,住院时间也是比较短的,所以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是比较广的。

专家提示:肝海绵状血管瘤进行介入手术的时候,通常是经过股动脉穿刺,将栓塞剂注入肝动脉肿瘤血管内,使肿瘤血管栓塞,缺乏血液供应并逐渐的萎缩。对机体的创伤是比较小的。

#血管瘤
阅读数 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导致,可影响外貌和功能常见表现为皮肤颜色及形态的改变恶性血管瘤可并发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导致死亡简介血管瘤是常见的发生于血管的肿瘤性病变,由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异常增殖所致,可有良性、恶性及交界性之分,常见表现为皮肤颜色及形态的改变,皮肤局部可隆起。血管瘤可通过局部或全身用药、手术、化疗、放疗等进行综合治疗,良性血管瘤部分可自行萎缩或经过治疗后可治愈,交界性血管瘤经过积极治疗多可获得良好预后,需警惕交界性及恶性血管瘤容易复发和转移,如合并卡萨巴赫-梅里特综合征,死亡率高达20%~30%。症状表现:血管瘤常见的表现为皮肤颜色及形态的改变,皮肤局部可隆起。诊断依据:血管瘤的诊断常依靠患者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如影像学检查发现皮肤及皮下、肌肉、内脏部位异常血管影像即可确诊,此外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血管瘤的性质和具体分型。血管瘤有哪些类型?一、2014年国际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研究学会(ISSVA)依据良恶性程度,将血管瘤分为以下类型:1.良性血管瘤(1)婴幼儿血管瘤(2)先天性血管瘤(3)丛状血管瘤(4)梭形细胞血管瘤(5)上皮样血管瘤(6)化脓性肉芽肿(又称分叶状毛细血管瘤)(7)其他2.交界性或局部侵袭性血管瘤(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1)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2)网状血管内皮瘤(3)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瘤(PlLA,Dabska瘤)(4)复合性血管内皮瘤(5)卡波西肉瘤(6)其他3.恶性血管肿瘤(1)血管肉瘤(2)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其他二、根据血管瘤的结构分类,可分为:1.毛细血管瘤2.海绵状血管瘤3.蔓状血管瘤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发病率约为3‰~1%,婴幼儿及30~50岁为发病高峰。是否可以治愈?1.良性血管瘤患者可治愈,良性血管瘤部分可自行萎缩或经过治疗后可治愈。2.交界性血管瘤经过积极治疗多可获得良好预后。3.交界性及恶性血管瘤容易复发和转移,如合并卡萨巴赫-梅里特综合征,死亡率高达20%~30%[1]。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