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黄疸怎么退
胆管癌是发生在胆道系统的恶性肿瘤,它的突出表现就是肿瘤的生长会造成胆管堵塞。堵塞之后,胆汁就会出现引流不通畅,就会出现继发的梗阻性黄疸,病人会出现皮肤巩膜的黄染,会出现尿色加深,甚至会出现大便发白。怎么去减轻他的黄疸,第一是手术治疗,如果病人的全身状况允许他能耐受手术,肿瘤本身可切除,一定要争取根治性手术切除,切除肿瘤,然后完成胆管和消化道的重新建立,这时候就会黄疸消退,这是第一个,手术切除。
第二,如果病人不具备根治性手术条件,不管是肿瘤本身不可切除,还是病人的全身状况不允许切除,这时候有介入的方法,介入的方法叫PTCD,经皮、经肝穿刺引流胆道,可以做外引流,也可以做内引流,根据病人的状况来决定是做外引流还是内引流。内引流就是放置一个支架,胆道支架,这种情况更符合生理。外引流就是在不具备做支架的条件下,仅仅做PTCD的外引流,这些方法都可以减轻黄疸。
专家提示:胆管癌黄疸的治疗方法,一般都会选择手术治疗。病人能耐受手术的话,切除肿瘤,然后完成胆管和消化道的重新建立,就可以让黄疸消退。如果病人无法做手术,可以用经皮、经肝穿刺引流胆道或者放置胆道支架的方法来减轻黄疸。
向本文作者提问

李涛主任医师自营医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好评99%|接诊量119|响应时长80分钟
擅长:胆道系统疾病:胆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胆道系统肿瘤;肝脏疾病:肝血管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癌;胰腺疾病:胰腺炎,胰腺肿瘤
¥200起
问医生
#胆管癌
阅读数 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多发于50~70岁,且男性发病率稍高典型症状为黄疸、胆囊肿大、肝大、腹痛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是手术切除,治愈率低检查胆管是连接肝脏、胆囊和小肠的管道,主要用来输送胆汁,从而帮助人体消化食物。胆管癌,是第二大肝胆胰肿瘤,主要是指原发于胆管的恶性肿瘤,可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但一般来说,平时我们提及的胆管癌是指发生在肝外胆管(即左、右肝管至胆总管下端)的恶性肿瘤。本病多发于50~70岁,且男性发病率稍高,男女比例约为1.4:1,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胆管结石、肝硬化、肝炎等疾病有关,主要表现为黄疸、腹痛、上腹肿块等。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但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1]。症状表现:胆管癌的典型症状是黄疸、胆囊肿大、肝大、腹痛等,可伴有发热、厌食、贫血、乏力等全身症状。诊断依据:医生主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黄疸、胆囊肿大、肝大等)、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肿瘤指标、凝血功能等)及影像学检查(B超、MRCP、CT、ERCP等)做出诊断。胆管癌有哪些类型?根据病灶解剖部位可分为:肝内胆管癌肝外胆管癌[2]根据部位可分为:上段胆管癌中段胆管癌下段胆管癌[1]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胆管癌比较常见,是第二大肝胆胰肿瘤,且约占所有消化道肿瘤的3%[3]。是否可以治愈?早期胆管癌经过早期根治性切除后可以治愈,但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总体治愈率比较低,且预后较差。由于胆管癌化疗及放疗效果明确,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同部位手术方法有所同,原则上应争取根治性切除,如能做到根治性切除,有些姑息性切除也可以获得较好的生存效果。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