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小便失禁是什么原因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
健康一点通
首席健康管家

老年人小便失禁常见的原因有:

一、持续性尿失禁:又称真性尿失禁,多见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症、尿道括约肌严重受损、膀胱贮尿功能障碍等原因,多见于中枢神经疾病。

二、压力性尿失禁:多见于老年女性盆底肌肉松弛、男性前列腺术后尿道括约肌损伤等,当腹部压力增高时引起尿失禁。

三、充盈性尿失禁,多见于前列腺增生等下尿路梗阻性疾病的晚期,也可见于肥胖或神经源性膀胱等。

四、急迫性尿失禁:多见于炎症、肿瘤、结石等,亦可见于逼尿肌过度活动症、神经源性膀胱等。

当老年人出现小便失禁时可行尿常规、泌尿系超声及尿动力学检测,查明病因,及时治疗。

专家提示:老年人小便失禁原因较多,比如神经源性膀胱或者尿道损伤后导致的真性尿失禁,由于局部肌肉松弛或损伤引起的压力性尿失禁,以及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充盈性尿失禁,此外还包括因炎症、结石或肿瘤引起的急迫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
阅读数 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表现为腹压升高时,尿液受自主控制的溢出多因产伤、长期便秘、咳嗽、雌激素降低诱发轻中度可药物治疗结合盆底肌锻炼,重度需手术简介压力性尿失禁指咳嗽、喷嚏、大笑等腹压突然增加时,尿液受自己控制流出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正常状态下遗尿,而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自动流出。也称为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张力性尿失禁、应力性尿失禁。症状表现:当腹压突然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大笑、跳绳或下楼梯时,尿液受自主控制而溢出。诊断依据: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依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如压力试验、指压试验等)可确诊,但需除外其他类型的尿失禁及膀胱疾病。压力性尿失禁有哪些类型?根据病因可分为:解剖型压力性尿失禁:占90%以上,主要由盆底组织松弛引起。尿道内括约肌障碍型:足10%的患者为此类型。根据压力性尿失禁严重程度,临床常用的主观感觉分度法分为:Ⅰ级尿失禁(轻度):只发生在剧烈压力下,如咳嗽、打喷嚏时,需要使用尿垫。Ⅱ级尿失禁(中度):发生在中度压力下,如跑、跳、快速运动、上下楼梯时,需要使用尿垫。Ⅲ级尿失禁(重度):发生在轻度压力下,如站立时,平卧体位改变时可发生尿失禁。根据压力性尿失禁的严重程度,通过尿垫实验,客观分度法分为:漏尿量≥2g(克)为阳性轻度:2g≤漏尿量<5g中度:5g≤漏尿量<10g重度:10g≤漏尿量<50g极重度:漏尿量≥50g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于女性。2006年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压力性尿失禁在成年女性的发生率为18.9%。在50~59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为28.0%。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部分患者通过进行盆底肌训练和手术治疗后可以治愈。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庞然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