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尿频尿急怎么办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
健康一点通
首席健康管家

      要区分是感染引起的尿频、尿急,还是非感染引起的尿频、尿急。神经源性膀胱,如果上位的神经元受损以后也会造成尿频尿急。再通过尿流动力学充分的评估膀胱的容量、顺应性和膀胱的敏感性的情况下,如果是单纯的尿频、尿急,而没有引起膀胱高压,在膀胱安全容量的情况下来看,可以采取第一个M受体阻滞剂,抑制膀胱的过度兴奋;第二个,就是在某种情况下可以采取自家导尿的方式把膀胱里多余的尿量导出去。当膀胱的尿充分的导出去了以后,尿频、尿急的症状也会得到进一步的缓解,这是两点。

      对于有感染,是因为神经源性膀胱造成的膀胱里面感染造成的尿频、尿急的情况下,第一个,必须要把这些有细菌的菌尿,就是所逐层的菌尿快速的导出体外;第二个,同样对这些菌尿要做就是细菌的分析,要做药敏实验,找到感染源和找到对感染源敏感的药物,针对性的运用抗生素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专家提示:神经源性膀胱出现尿频、尿急,第一,要区分是感染因素还是非感染引起的。单纯的尿频、尿急可以应用M受体阻滞剂。第二,可以进行导尿,缓解尿频、尿急的症状。感染造成的尿频、尿急需要快速的将菌尿导出体外,再进行检查明确感染源,针对性的运用抗生素。

#神经原性膀胱
阅读数 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神经病变后下尿路功能障碍。典型症状为排尿畅或者尿潴留。预后佳,保守治疗缓解症状为主。简介神经源性膀胱是指控制排尿,尤其是下尿路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者周围神经受到损害,从而引起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障碍或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临床较为常见,所有可能影响储尿和排尿神经调控的疾病,都有可能造成本病发生,可急性或者慢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排尿畅或者尿潴留,或者说尿意丧失、膀胱胀满的感觉减退及丧失,进一步可导致上尿路损害及肾衰竭。根据病因同,治疗及预后也同。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以保护肾功能为主,辅以改善膀胱储尿及排尿功能,包括药物治疗、导尿等方案,保守治疗效时酌情考虑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因预后佳,少部分患者祛除病因后或可治愈[1]。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失禁、尿潴留。诊断依据根据病史(控制排尿的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受损)、临床表现(排尿畅或者尿潴留等),结合尿流动力学检查、影像学以及膀胱尿道镜等检查,可以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膀胱有哪些类型[1]?逼尿肌过度活动:充盈期过程中逼尿肌收缩;逼尿肌活动低下:逼尿肌收缩力减弱或维持时间缩短;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逼尿肌在收缩的同时,伴有尿道、尿道周围横纹肌自主收缩;括约肌功能全:固有括约肌受损。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较为常见,同病因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发病率同,如卒中后尿失禁发生率高达32%-79%[2]。是否可以治愈?本病可治愈,但仅小部分,大部分患者因神经恢复及膀胱功能再恢复较为困难,预后佳。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宫大鑫副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