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期发现胃息肉
其实早期发现的胃息肉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胃的腺瘤样息肉它是有一定的癌变的概率。虽然癌变概率很低,大概只有3%左右,但是也是有一定的恶变的潜在的风险,所以及早的发现是非常重要的。
那怎么去及早发现,目前来讲只有一些就是胃镜的检查,胃镜当然也不可能人人去做。对于有一些高危因素的,譬如长期有胃部不适的,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年龄大于45岁的,或者说有家族性的病史的,或者有恶性肿瘤病史的,建议是要做一个胃镜的检查,这是非常必要的。
年轻的患者其实如果没有症状,可能并不是那么急迫。但如果有症状,建议首先要做一个叫碳13的吹气检测,检测幽门螺杆菌,能够了解有没有螺杆菌的存在,进行早期的干预,这样避免息肉的发生。
专家提示:胃腺瘤样息肉有一定的癌变风险,对于长期有胃部不适、有HP感染、年龄大于45岁或有胃息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人群,要积极做胃镜筛查。对于存在症状的年轻患者,可先通过碳-13吹气检测是否感染HP,若感染,应积极抗HP治疗,预防胃息肉发生。
向本文作者提问

胡志平副主任医师自营医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好评100%|接诊量22|响应时长772分钟
擅长:肝胆胰胃肠良恶性肿瘤,胆囊良恶性疾病,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肝血管瘤
¥30起
问医生
#胃息肉
阅读数 3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指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息肉样隆起性病变大多数症状出现,只是胃镜检查才发现绝大部分是良性,部分腺瘤性胃息肉会癌变简介胃息肉是一种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表面通常比较光滑,发病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胆汁反流、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等因素有关。大多数胃息肉有临床症状表现,仅在胃镜检查时发现。绝大部分胃息肉是良性,症状者需要治疗。大部分胃息肉患者经过内镜下切除后多数可以治愈,但要注意部分腺瘤样息肉会发生癌变,预后良。症状表现:大多数胃息肉有任何症状,只是在胃镜检查时发现。诊断依据:根据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即可诊断胃息肉,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胃息肉的金标准。胃息肉有哪些类型?1.按照病理组织学分类(1)腺瘤样息肉(2)增生性息肉(3)胃底腺息肉(Elster囊肿)散发性胃底腺息肉家族性胃底腺息肉(4)特殊的胃息肉(比较少见)错构瘤性息肉异位性息肉家族性息肉病2.按照形态学分类日本山田分法将胃息肉分为4型。(1)Ⅰ型:呈蒂半球形,好发于胃窦、胃体、胃底,息肉隆起与胃黏膜间角大于90度,与周围黏膜色泽相似;(2)Ⅱ型:呈半球形,蒂,见于胃体、胃窦及胃底交界处,与黏膜间角近90度,表面发红,中央可见凹陷;(3)Ⅲ型:息肉多发于幽门窦部,表面规则,呈棒状或菜花状,蒂,与黏膜夹角小于90度;(4)Ⅳ型:表面光滑,可有糜烂及颗粒状,有细蒂,异型(典型增生,多数属于胃癌的癌前病变)显著。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胃息肉的胃镜检出率为1.1%~6.49%[1],尤以增生性息肉最常见,其中胃底腺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以女性多见,而腺瘤性息肉以老年男性为主。是否可以治愈?可治愈。胃息肉多数属于良性病变,经过内镜下切除后多数可以治愈,但要注意部分腺瘤样息肉会发生癌变,预后良。是否遗传?会。基因变异与胃息肉的形成息息相关,但具体机制明。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