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色素变性如何诊断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诊断,主要是基因检测进行诊断。当然在基因检测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它的临床表现和眼科检查协助诊断。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主要症状是夜盲,视力进行性下降,眼科检查可以发现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血管变细,它最典型的表现是视网膜有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同时可以通过检测视力和视野,协助了解视功能损伤的程度。在诊断过程当中,基因检测是诊断的金标准,同时对愈后和遗传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专家提示:视网膜色素变性主要通过基因检测进行诊断,必要时可结合夜盲、视力进行性下降等临床表现和眼科检查协助诊断。眼科检查可发现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血管变细,以及视网膜有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同时可通过检测视力和视野,了解视功能损伤的程度。
#视网膜色素变性
阅读数 3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一类跟视网膜变性有关的进行性遗传性眼病夜盲、视力下降、视野缩窄为早期主要症状表现尚有效的治疗手段,只能尽量保存现有的视力简介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类以视杆细胞(一种位于视网膜内的感光细胞,主要与暗视力有关)受累为主的进行性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类疾病。视杆细胞受累使得光感受细胞及色素上皮(RPE)出现营养良性退行性病变。患者早期就诊的主诉多为夜盲,少数可因视力逐渐下降或视野缩窄就诊。目前尚有效治疗手段,只能尽量改善眼部情况,保存现有的视力[1]。该病有多种遗传方式,如X染色体连锁遗传、常染色体隐性或者显性遗传,大约1/3为散发病例。通常双眼发病,极少数病例为单眼。一般在30岁以前发病,最常见于儿童或青少年期,青春期症状可加重,中老年时期可因黄斑受累致使视力严重障碍并最终导致失明[2]。症状表现:典型的症状表现有夜盲、视力下降、视野进行性缩窄、眼底改变等。诊断依据:根据症状(如夜盲、视力下降、视野缩窄)、眼底改变(如视盘呈蜡黄色、视网膜血管变细、视网膜骨细胞样色素沉着)以及辅助检查(如视网膜电位图、眼底照相等),可对多数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进行确诊。疾病类型:根据临床特点同,可分为2种类型:综合型:病变累及多个器官,导致其功能障碍。非综合型:仅累及眼部,占全部病例的70%~80%[1]。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在单基因致盲眼底病中,是主要的病种之一,全球共有患者约150万,我国发病率约有1/3500[1]。是否可以治愈?可治愈。目前尚完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只能通过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治疗手段保存现有的视力[1]。是否遗传?会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