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有什么危害
缺铁性贫血的危害主要是跟贫血的程度是有关系的,它的危害主要是来自于贫血程度,轻度的贫血基本上可能感觉不太出来,到了中度和重度贫血就会有突出的临床表现,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在心血管、脑血管,还有呼吸系统以及消化系统这些比较主要的器官系统里面。
神经系统的病人很容易会有头晕、乏力,严重的可能会有脑梗的一些表现,比如肢体的活动障碍,心脏方面也是早期从供血不足引起的胸闷、憋气、心律失常这样的一些问题,到严重的时候出现严重的心绞痛,以及出现心梗,这些都是可能的。消化系统早期表现也是很轻一些的,比如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等,到严重的程度也会由于胃肠蠕动变慢,引起一些消化吸收功能的能力变得非常的差,出现中重度的贫血的时候,尤其是重度的贫血,有可能还需要输血。
其实轻度的贫血就会严重的影响了生活质量,只是这些症状不太突出,可能没有去归到是缺铁性贫血造成的这些影响。比如记忆力的减退、睡眠的质量不好、脱发以及各种营养状况不好的一种状态,可能并没有想到是缺铁性贫血、缺铁引起的。但这些表现由于不太严重,可能给予的重视也不会太多,所以当出现了一些症状的时候,要去做一些维生素的检测,如果发现了缺铁以及轻度的缺铁性贫血的时候,还是要给予积极的治疗的。
专家提示:缺铁性贫血的危害取决于贫血的严重程度。轻度贫血的患者基本没有感觉;而中重度贫血的患者会出现心血管、脑血管、呼吸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的相关症状,如头晕、乏力、胸闷、憋气、心律失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脑梗、心绞痛及心梗等。
#贫血
阅读数 3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法运输足够的氧常见的全身症状为乏力、头痛、眩晕、皮肤苍白目前治疗强调“对症”和“对因”简介贫血是一种因血红蛋白破坏过多或者血红蛋白生成足,而导致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而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产生的综合征,最常见的全身症状为乏力。贫血的治疗应该强调“对症”及“对因”,但其预后取决于能否根治原发疾病。随着贫血程度的进展,可出现多系统损害,包含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眩晕、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集中等)、皮肤黏膜(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循环系统(表现为心率加快、心悸等)、消化系统(表现为腹胀、食欲下降、大便规律和形状改变等)、泌尿系统(表现为少尿、急性肾衰竭)等,循环系统受损严重可出现贫血性心脏病,出现严重心功能全,危及生命安全。症状表现:贫血的典型症状是乏力、头痛、眩晕、萎靡、晕厥、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集中。诊断依据:在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量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妊娠妇女低于100g/L,即可诊断为贫血。贫血有哪些类型?基于同的临床特点,贫血可分为同的分类。1.按照红细胞形态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按照血红蛋白(Hb)浓度可分为:轻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90克/升)、中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为60~90克/升)、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为30~59克/升)、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为<30克/升)。3.按照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可分为:增生良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增生性贫血:指除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外的贫血。4.按照发病机制或(和)病因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数据显示,全球贫血的患病率约为24.8%,我国孕妇缺乏性贫血的患病率约为19.1%[1]。是否可以治愈?可治愈。贫血属于临床综合征,大多数因营养良导致的贫血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可以恢复正常,预后良好。是否遗传?会。少部分先天性红细胞异常所致贫血、血友病及地中海贫血可以遗传。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