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依据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
健康一点通
首席健康管家

病毒性心肌炎它是一个排他性的诊断,就是在临床上结合各种条件,觉得它像病毒性心肌炎,同时要排除其它的常见心脏疾病,才可以诊断病毒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它有几个特点:

第一,往往会有一个前驱感染的症状。就是病人在发病之前的一周左右,经常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消化道感染的症状,头痛、发热、咽痛、流鼻涕,腹胀、腹泻等等。

第二,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人,他可能会有很多不典型的症状。比如说胸闷、胸痛、憋气、心慌等等都有可能。

第三,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人往往会伴有心肌酶的升高。如果有前驱症状和心脏的症状。同时伴有心肌酶的升高,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是个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

第四,确诊病毒性心肌炎,有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叫做心肌活检。就是拿一个活检钳到心脏里边去取几块心肌组织出来,在显微镜底下化验。这个办法虽然可以用来确诊心肌炎,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心肌炎患者都是不适用的,因为它毕竟是个有创操作,这个检查用起来没有那么广泛。

除此之外,要排除一些其它的常见的心脏疾病,比如说冠心病、心肌病或者风湿性心脏病等等,排除了以后,才能最终得到一个心肌炎的诊断。

专家提示:病毒性心肌炎是一个排他性诊断,排除其它常见心脏疾病,才可诊断病毒心肌炎。诊断可依据其几个特点:第一、前期感染症状;第二、胸闷、胸痛、憋气、心慌等不典型症状;第三、心肌酶升高;第四、心肌活检。

#心肌炎
阅读数 102020-11-27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各种病因(如病毒感染等)导致的小儿心肌损害症状有疲乏力、食欲欠佳、心前区疼、晕厥等可以治愈,主要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简介小儿心肌炎,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小儿心肌损害,往往呈局灶性(指病变局限在某一较小范围内,周围相邻组织仍然正常)或弥漫性(指病变范围广泛,整体都有病理变化)炎性病变。发病原因较多,包括感染因素、免疫因素、中毒因素等,其中以病毒感染最为多见。本病临床症状较为多样,轻者可明显症状,或表现为疲乏力、食欲减退、心前区疼痛、头晕、呼吸困难等,重者可出现休克、晕厥。若治疗及时,可能因此死亡。目前本病尚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以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为主。大多数患儿预后较好,少数患儿病情急而重,于数小时或数天内死亡[1]。症状表现:本病临床症状较为多样,轻者可明显症状,或表现为疲乏力、食欲减退、心前区疼痛、头晕、呼吸困难等,重者可出现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烦躁安等)、晕厥。诊断依据:临床医生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和病史(如发病前有病毒感染等),并结合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血清心肌酶、病毒学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及心肌活检等,综合做出分析、诊断。小儿心肌炎有哪些类型?1.根据发病原因,大致可分为:(1)感染性小儿心肌炎;(2)免疫介导小儿心肌炎;(3)中毒性小儿心肌炎;(4)其他小儿心肌炎。2.根据症状的轻重,可分为:(1)轻型;(2)中型;(3)重型。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是小儿常见心脏疾病,其中以病毒性小儿心肌炎最为多见,学龄前(3~6儿童)及学龄儿童(6~12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但目前尚缺乏权威的最新流行病学数据[2][3]。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大多数患儿可在1~2周内完全康复,预后较好,少数患儿病程可达数月或数年,预后一般,未及时治疗患儿病情加重可危及生命[1]。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冷秀玉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