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黄疸反复是怎么回事
早产儿生理性黄疸指一般情况良好,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到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小于85umol/L。若黄疸退而复现,应该警惕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原因有:第一、母乳性黄疸,表现为母乳喂养的早产儿生后一两个月仍有黄疸;第二、喂养不足,当早产儿喂养不足时,可使胎粪排出延迟,胆红素重吸收增加,引起黄疸;第三、感染,细菌、病毒等引起的重症感染,可致溶血,引起黄疸;第四、缺氧,如窒息或心力衰竭时,可致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黄疸;第五、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可以影响肝脏摄取及转运胆红素,引起黄疸;第六、其它,某些药物比如维生素K3、磺胺、毛花苷丙等,可以影响胆红素的转运而加重黄疸。
专家提示:早产儿黄疸反复常见的原因:一、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的早产儿生后一两个月仍有黄疸。二、喂养不足导致胆红素重吸收增加。三、细菌、病毒等引起的重症感染。四、缺氧,如窒息或心力衰竭。五、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六、其他,如维生素K3、磺胺等某些药物引起。
#早产儿
阅读数 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指胎龄足37周的新生儿表现为组织器官发育健全,可合并多种并发症胎龄越小、体重越低,预后越差简介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的是胎龄足37周分娩的新生儿。早产儿很常见,据统计,我国早产儿发生率约为7%,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早产儿表现为呼吸浅快规则、皮肤青紫、水肿、吮吸能力差、反应差、皮肤和巩膜黄染等,可伴随多种并发症。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的早产儿预后越差。孕妇早产的原因主要有感染、子宫过度扩张、子宫畸形、吸烟、酗酒、吸毒、外伤等,积极预防孕妇早产能有效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通过科学的治疗(保温、科学喂养、支持治疗等)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促进早产儿正常生长发育。如果治疗规范,早产儿容易合并各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症状表现:早产儿最典型的症状是呼吸浅快规则、皮肤青紫、水肿、吮吸能力差、反应差、皮肤和巩膜黄染等。诊断依据:医生经过询问病史(胎龄小于37周)即可诊断。早产儿有哪些类型?按照胎龄可将早产儿分为:极早早产儿(胎龄<28周)非常早产儿(28周≤胎龄<32周)中度早产儿(32周≤胎龄<34周)晚期早产儿(34周≤胎龄<37周)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常见。全球范围内早产儿发生率约为5%~18%,我国约为7%[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胎龄越大、出生体重越高的早产儿存活率越高。出生体重大于1250g的早产儿经过积极治疗和科学喂养,大多数可以存活并正常生长发育[1]。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