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族致命3大风险 减寿罹癌

AI医疗先锋·专注于探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包括智能诊断、治疗辅助、药物研发等
AI医疗先锋
专注于探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包括智能诊断、治疗辅助、药物研发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等手持电子产品的普及,低头族现象日益严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传简讯等不良姿势,对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本文将从疾病、药品、治疗建议、日常保养等方面,详细解析低头族面临的三大致命风险。

一、颈椎病:低头族的常见病

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容易导致颈椎过度疲劳,引发颈椎病。颈椎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头晕、恶心、手臂麻木等症状。

治疗颈椎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
  • 适当进行颈椎操,加强颈部肌肉力量。
  • 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电脑椅和显示器。

二、视力下降:低头族的眼健康危机

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尤其是青少年,长时间沉迷于电子产品,更容易引发近视散光等眼部疾病。

为了保护眼睛健康,低头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
  • 适当进行眼部锻炼。
  • 保持室内光线适宜。

三、脑癌风险:低头族的潜在威胁

有研究表明,长时间使用手机,尤其是使用习惯不良的人群,可能会增加患脑癌的风险。尤其是神经胶质瘤脑膜瘤这两种脑癌。

为了降低脑癌风险,低头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控制手机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之,低头族现象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低头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共同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推荐医生列表
郑志明·undefined
郑志明三甲不可处方
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
擅长:待完善
¥35.0
问医生
范存刚·undefined
范存刚三甲可处方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好评97%|接诊量34|响应时长333分钟
擅长:骶管囊肿;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症;胶质瘤;脑转移瘤;脑膜瘤;脊髓拴系;脊髓空洞;脊膜瘤;神经鞘瘤;椎管肿瘤;脊髓肿瘤;脊柱裂;脑出血;脑外伤;脊柱裂;脊膜膨出;脑积水;脑震荡;脊髓损伤
¥49.0
问医生
杨林·undefined
杨林可处方
济南市长清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擅长:待完善
¥29.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大多为良性肿瘤,极少数为恶性肿瘤育龄期女性多发,与病毒感染、放射等有关大多数手术可治愈,但手术也可致死、致残简介脑膜瘤,是常见的一种颅内原发肿瘤,起源于蛛网膜、属于脑外肿瘤,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4.4%~19%,通常为良性,恶性脑膜瘤少见。脑膜瘤的病因迄今尚清楚,电磁辐射、病毒感染、过敏性疾病等可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脑膜瘤可表现为头疼、呕吐、视力减退、癫痫(突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等)等。手术是脑膜瘤治疗的首选方法,还可使用放疗、局部栓塞等疗法治疗,大部分良性脑膜瘤,预后较好,少数恶性脑膜瘤,预后佳。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颅高压症状:头疼、呕吐、视力减退,局灶性症状:情感障碍、意识障碍、肢体障碍及癫痫(突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等)等。诊断依据:依据头疼、呕吐、视力减退、癫痫(突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等)以及其他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等典型症状,结合CT扫描显示肿瘤密度均匀一致,可伴有钙化,有或脑水肿,基底较宽,常附着在硬脑膜,增强扫描后肿瘤明显强化,可以诊断为脑膜瘤。脑膜瘤有哪些类型?1.根据肿瘤性质,可分为2种:良性脑膜瘤恶性脑膜瘤2.根据细胞来源可分为2种:颅内脑膜瘤,由颅内蛛网膜细胞形成;异位脑膜瘤,由胚胎期残留的蛛网膜组织演变而成。3.根据部位可分为如下十几种:嗅沟脑膜瘤和前颅底脑膜瘤鞍结节和鞍膈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颅中窝和鞍旁脑膜瘤矢状窦旁和大脑镰旁脑膜瘤大脑凸面脑膜瘤侧脑室脑膜瘤颅后窝脑膜瘤视神经鞘脑膜瘤儿童脑膜瘤静止脑膜瘤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少见,儿童患病率为0.3/10万,成人为8.4/10万。其中女性脑膜瘤发病率为8.36/10万人,男性为3.61/10万人,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在生育高峰年龄,这一比例可达到最高的3.15:1。然而,青春期以前,男性的脑膜瘤发病率却高于女性常见[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大多数脑膜瘤属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可治愈,但手术存在一定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另外,脑膜瘤复发率也比较高,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少部分恶性脑膜瘤,需要手术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预后较差。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AI医疗先锋·专注于探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包括智能诊断、治疗辅助、药物研发等杜昌旺副主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