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创启示:不能为了“标准”而标准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标准化工作成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标准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标准化与中医诊疗特色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炼在12月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为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专门成立了标准化工作办公室。截至目前,共发布了中医药国家标准27项,完成了291个病种诊疗指南的临床应用评价,发布行业及行业组织标准470多项,形成了相对独立完整的中医药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行业参与、统筹规划、分工负责的中医药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中医药标准分类及制定原则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查德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医药标准大体上分为三大类: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基础标准。其中,技术标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医独有的技术、方法等操作的规范,如针灸、推拿等;另一类是针对某种疾病的诊疗指南,包括诊断要点、中医证型、治疗原则、用药原则等。
标准化与中医诊疗特色
查德忠强调,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对于同样一种疾病,不同的专家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在治疗方面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治法。这体现了中医个性化诊疗原则。然而,个性化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毫无章法。在标准化过程中,要处理好特殊和普遍的关系,既要尊重中医诊疗特色,又要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制定标准需抓住共识
查德忠认为,制定中医药标准需要抓住共识,即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共识,能在一定范围内共同使用和反复使用。为此,国家中医药局借鉴了相关的国家标准制定管理办法,并参考国际标准,制定了中医药标准制定管理办法。
推广应用标准是关键
查德忠指出,推广应用标准是标准化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点。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42个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推广相关的标准。
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任重道远
查德忠最后强调,中医药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如何与标准化这样一个现代技术进行衔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但绝对不能为了标准而标准,不能为了标准而改变中医本身固有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