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心脑血管疾病重在日常保健

全球医疗视野·关注全球医疗动态,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制度、技术和经验
全球医疗视野
关注全球医疗动态,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制度、技术和经验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许多老年人误以为通过“冲血管”(输液)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然而,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静脉输液确实可以调节血液黏稠度,扩张血管,改善脑部供血,但只有在血管发生痉挛时,药物才能起到作用。对于有出血倾向的老年人,输注扩张血管的药物反而会加重病情。

动脉粥样硬化是长期积累形成的病变,无法通过输液简单清除。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关键在于加强日常保健。

以下是一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建议:

1. 防寒保暖: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 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

3. 坚持锻炼: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4. 调畅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5.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

推荐医生列表
张雅洁·undefined
张雅洁三甲可处方
枝江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1|响应时长16667分钟
擅长:心血管事件的一般处理及心电图诊断,对于心绞痛,心衰,心律失常,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有着专业的知识
¥10.0
问医生
马建华·undefined
马建华可处方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81|响应时长721分钟
擅长:2013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于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擅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
¥9.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由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引起常变现为心悸、胸闷、头痛、四肢麻木等早期有任何表现,后期会危及生命简介动脉硬化,是脂质和坏死组织断聚集在动脉血管内膜,使动脉管壁变厚变硬,失去弹性,导致管腔缩小,从而形成的外观呈黄色粥样的斑块,以动脉粥样硬化最为常见。主要是由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肥胖、平衡膳食、缺乏体力活动、口服避孕药、社会心理、遗传等因素引起。常表现为主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等。动脉硬化会增加冠心病、主动脉瘤、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性猝死、脑梗死、肾萎缩、顽固性高血压、肢体坏疽、麻痹性肠梗阻、肠梗死等风险。本病很难治愈,早期的筛查及诊断至关重要,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结合生活方式的调整,达到治疗目的,预后佳。如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症状表现常表现为主动脉粥样硬化(如胸痛、气急、咳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如胸闷、心悸)、脑动脉粥样硬化(如头痛、头晕、呕吐)、肾动脉粥样硬化(肾区疼痛、尿少、发热)、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如腹痛、腹胀、发热)、四肢动脉粥样硬化(如下肢发凉、麻木)等。诊断依据除了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之外,还需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心电图检查、心脏负荷试验等等方式来诊断此病。动脉硬化有哪些类型?1.按受累动脉部位,可以分为:(1)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硬化(2)冠状动脉硬化(3)劲动脉硬化(4)脑动脉硬化(5)肾动脉硬化(6)肠系膜动脉硬化(7)四肢动脉硬化2.根据其病理过程,可以分为:(1)Ⅰ型病变(起始病变)(2)Ⅱ型病变(脂质条纹)(3)Ⅲ型沉淀(粥样瘤前期)(4)Ⅳ型沉淀(粥样斑块或粥样瘤)(5)Ⅴ型病变(纤维粥样斑块)(6)Ⅵ型病变(复合病变)3.根据粥样硬化斑块的进程,可以分为:(1)症状期或隐匿期(2)缺血期(3)坏死期(4)纤维化期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是否可以治愈?很难治愈。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结合生活方式的调整,达到治疗目的。是否遗传?具有遗传倾向。动脉硬化是多因素疾病。是否医保范围?是
全球医疗视野·关注全球医疗动态,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制度、技术和经验田锐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