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高怎么办?

生命之光传递者·以医疗为媒介,传递生命的力量和希望,激发人们的积极心态
生命之光传递者
以医疗为媒介,传递生命的力量和希望,激发人们的积极心态

我是一位新晋的妈妈,最近总是被空腹血糖高的问题困扰。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用血糖仪测量血糖。然而,连续几天的结果都让我心惊胆战:7.1、7.3、7.2……这些数字仿佛在嘲笑我,告诉我我可能患上了糖尿病

我开始回想起孕期的日子,那时候我也经常测量血糖,但最高也只达到过5.8。现在,为什么会这样?我是否真的患上了糖尿病?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盘旋不去,令我感到极度焦虑和无助。

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决定尝试线上问诊。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平台,我与一位专业的医生进行了交流。医生首先询问了我的血糖测量方式,确认我使用的是指尖血,并且血糖仪的准确性也得到了认可。然后,医生建议我监测三天的血糖情况,并测量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以便更准确地判断我的健康状况。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操作,并在第四天再次联系了医生。医生告诉我,偶尔一次的血糖偏高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可能是由于睡眠不足或其他因素导致的。但是,为了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医生建议我去医院做一个糖耐量实验。这项测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我是否真的患有糖尿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我深知糖尿病的严重性,因此决定立即采取行动。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预约服务,我很快就安排了一个糖耐量实验的时间。实验结果显示,我并没有患上糖尿病,但医生还是建议我注意饮食,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现在,我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节奏。每天早上,我仍然会测量血糖,但结果已经回到了正常范围。虽然经历了这次健康危机,但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糖尿病的知识,并且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线上问诊为我提供了便捷、专业的医疗服务,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帮助,我将继续关注自己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空腹血糖高怎么办? 常见症状 空腹血糖高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之一,其他常见症状还包括多尿、口渴、视力模糊、疲劳等。易感人群主要是40岁以上、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缺乏运动等人群。 推荐科室 内分泌科 调理要点 1. 控制饮食,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 增加运动量,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血糖; 3.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如果需要,使用药物(如二甲双胍)来控制血糖; 5. 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和减少压力等。
推荐医生列表
张立·undefined
张立三甲可处方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好评100%|接诊量3709|响应时长16667分钟
擅长:1、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的诊治及管理、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炎,甲状腺癌)、肥胖症、血脂异常、骨质疏松症、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诊治。2、性分化异常疾病及青少年矮身材的诊治、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内分泌性高血压的诊治。 3、2型糖尿病及1型糖尿病长程慢病管理。
¥98.0
问医生
张建军·undefined
张建军三甲可处方
宝鸡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接诊量7|响应时长1440分钟
擅长:甲亢,甲减,亚急性甲状腺炎等各种甲状腺疾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高脂血症。内分泌相关性高血压。肥胖症。高尿酸血症,痛风。垂体性疾病。
¥30.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典型症状为喝水多、吃饭多、尿多和体重减轻易引发肾、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目前法治愈,确诊后需终身服药简介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分型之一,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由胰岛素分泌足和胰岛素抵抗引(即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起血糖水平升高而导致。由于本病多见于成人,常在40岁以后起病,因此又叫做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喝水多、吃饭多、尿多和体重减轻。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本病目前法治愈,患者需终身治疗[1]。症状表现[1]:2型糖尿病多数起病隐匿,症状相对较轻,半数以上任何症状。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喝水多、吃饭多、尿多和体重减轻。诊断依据[2]:依据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加上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方可确诊2型糖尿病;糖尿病典型症状时同日≥2次血糖达以上标准亦可诊断。是否常见[2]?本病常见。2013年全国调查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1.2%,男性高女性(12.1%比10.3%)。;经济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12.0%比8.9%)。是否可以治愈[1,2]?2型糖尿病目前法治愈,患者确诊后需要终身服药,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合理膳食等方式维持患者血糖,保证患者生活质量。是否遗传[2]?会遗传。2型糖尿病会直接发生遗传,但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是否医保范围?是
生命之光传递者·以医疗为媒介,传递生命的力量和希望,激发人们的积极心态陆菊明主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