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不退,中性粒细胞偏高,医生说是细菌感染,吃头孢克肟也没用,需要换药吗?

健康百科·提供全面的健康知识、疾病预防和保健方法
健康百科
提供全面的健康知识、疾病预防和保健方法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一场发烧而陷入如此的困境。昨天下午,我开始感到全身不适,体温逐渐升高,最高达到了38度。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毕竟发烧这种小毛病谁都经历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症状并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头痛、肌肉酸痛、浑身乏力,甚至连起床都成了一种挑战。

我试图用阿奇霉素来控制体温,但效果并不理想。于是,今天我决定去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告诉我,我的中性粒细胞偏高,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他们给我开了头孢克肟,但吃完后,体温依然没有下降。现在,我正处于一种极度焦虑的状态,担心自己的病情会进一步恶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思考,如果我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或者线上问诊来获取专业的医疗建议,是否能更快地解决问题?毕竟,像我这样的人,总是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帮助。然而,现实却让我明白,虽然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提供了便利,但在某些情况下,还是需要亲自去医院就诊,才能得到最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细菌感染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细菌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易感人群主要是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推荐科室 感染科或内科 调理要点 1. 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抗生素,例如头孢克肟等; 2.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 3. 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5. 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不改善,应及时就医。
推荐医生列表
王童·undefined
王童可处方
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血液科
擅长:擅长内科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19.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表现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血液系统疾病发病与基因缺陷、药物、射线、中毒等有关治疗方式主要为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简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一种以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减少(成人低于2.0*10^9/L,10~14岁儿童低于1.8*10^9/L或10岁以下儿童低于1.5*10^9/L)为主的血液系统疾病。中性粒细胞减少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或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以及继发性(或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又以继发性多见。发病与基因缺陷、药物、射线、中毒等有关。轻度患者可症状表现;中重度患者,可存在头晕,四肢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治疗方式主要为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1]。症状表现:其临床表现常因减少程度及原发病而同。轻度患者的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1.0×109/L、中度(0.5~1.0)×109/L和重度<0.5×109/L。轻度患者可症状表现;中度和重度患者,可存在头晕,四肢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1]。诊断依据:根据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即可作出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的诊断。必要时需反复检查或采取骨髓检查(涂片或活检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1]。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有哪些类型?1.根据病因,可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为以下两大类:(1)原发性(或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严重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随其他先天性综合征(如免疫缺陷和代谢异常综合征)同时出现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继发性(或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药物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骨髓损伤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感染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其他2.根据发病机制,可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破坏过多或消耗过多中性粒细胞分布异常3.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可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为以下三类:轻度(1.0~2.0)*10^9/L中度(0.5~1.0)*10^9/L重度<0.5*10^9/L,又称为粒细胞缺乏症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常见。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血液科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病率日益上升,约为6%~8%[2-3]。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轻、中度患者治愈率较高,重度患者死亡率较高。是否遗传?是。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4]。是否医保范围?是
健康百科·提供全面的健康知识、疾病预防和保健方法郑永江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