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囊肿CT显示脾增大,需要手术吗?

医学奇迹见证者·记录并分享医学领域的突破和奇迹,传递希望和正能量
医学奇迹见证者
记录并分享医学领域的突破和奇迹,传递希望和正能量

我从未想过,一个小小的脾囊肿会给我的生活带来如此大的影响。起初,我只是偶尔感到左腰部有些胀痛,没太在意。直到一天,疼痛突然加剧,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过增强CT检查,医生告诉我我的脾脏增大,可能是囊肿引起的。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打乱了我平静的生活。

我开始四处寻找专家,希望能找到最好的治疗方案。通过互联网医院,我联系到了上海市杨浦区的一位知名肝胆外科医生。我们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并要求我提供更多的检查资料。他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安心和信任。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肝脾增强磁共振和乙肝两对半、丙肝肿瘤标志物等血液检查。结果显示,我的乙肝检查结果是小三阳,肿瘤指标正常。医生告诉我,我的情况可能是良性的囊肿,但仍需要密切观察和定期复查。

经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的便利和重要性。它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还能让我们更容易地找到合适的专家进行咨询和治疗。同时,我也学到了如何更好地关注自己的健康,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脾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常见症状 脾囊肿的常见症状包括左上腹或左腰部疼痛、不适或胀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其他检查中被发现。 推荐科室 肝胆外科或普通外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复查,包括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监测囊肿的大小和性质变化。 2. 如果囊肿较大或引起症状,可能需要手术切除或穿刺引流治疗。 3. 对于合并乙肝或其他肝脏疾病的患者,需要同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管理。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避免过度劳累等,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5. 如果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发热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以排除并发症的可能性。
推荐医生列表
符娟·undefined
符娟三甲可处方
海南省人民医院肝病科
好评100%|接诊量14|响应时长67分钟
擅长:待补充
¥20.0
问医生
程宁·undefined
程宁可处方
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病科
擅长:乙肝,丙肝,脂肪肝等疾病
¥45.0
问医生
何炎坤·undefined
何炎坤三甲可处方
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肝病科
好评100%|接诊量20|响应时长40分钟
擅长:肝硬化、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诊治
¥19.0
问医生
陈丽莎·undefined
陈丽莎不可处方
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肝病科
擅长:待补充
¥15.0
问医生
陈所贤·undefined
陈所贤三甲可处方
海南省人民医院肝病科
好评100%|接诊量469|响应时长652分钟
擅长: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及临床抗生素的应用对肝脏疾病、重症肝炎、危重感染、败血病等的诊治
¥30.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与寄生虫感染、脾外伤血肿、脾梗死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左上腹肿块、疼痛、恶心、呕吐等以手术治疗为主,多数预后较好简介脾囊肿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脾脏占位性病变,分为寄生虫性脾囊肿和非寄生虫性脾囊肿。寄生虫性脾囊肿主要由细粒棘球蚴引起,而非寄生虫性脾囊肿常在脾外伤血肿、脾梗死后发展而来。本病通常有症状,但当囊肿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左上腹疼痛或触及肿块;当囊肿进一步增大压迫胃肠道时会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当囊肿刺激膈肌时,可引起持续咳嗽、胸膜疼痛等。目前,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后,多数患者可得到治愈,症状得到缓解;若未及时规范治疗,会导致脾破裂、脾出血等并发症,仅加大治疗难度,还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一旦发现病情,需及时诊治[1]。症状表现本病通常有症状,但当囊肿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左上腹疼痛或触及肿块;压迫胃肠道时会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刺激膈肌时,可引起持续咳嗽、胸膜疼痛等。诊断依据除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腹部创伤史)、症状(左上腹部肿块、疼痛、腹胀、恶心、呕吐、持续咳嗽、胸膜疼痛)之外,还需结合体格检查(触诊发现脾脏肿大,并触及肿块)、实验室检查(皮内试验阳性)、腹部CT检查(脾脏增大,近脾门区有类圆形低密度影)、腹部超声检查(左上腹脊柱左侧可见低回声包块)、核素脾脏扫描(脾内有周界清晰的占位病变)等方式来诊断此病。脾囊肿有哪些类型?1.根据病因,可分为:(1)寄生虫性囊肿。(2)非寄生虫性囊肿[2]。2.根据囊壁有内皮或上皮衬里,非寄生虫性囊肿又可分为:(1)真性囊肿。(2)假性囊肿[2]。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寄生虫性脾囊肿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通过什么方式传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病畜排出的虫卵污染牧场、水源,人类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后感染。怎么预防?避免与动物亲密接触,接触后应彻底洗手。食物在食用前应彻底洗净或高温煮透。是否常见?本病罕见。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为0.07%,发病年龄在20~50岁居多,男女比例为4:6[1][3]。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良好。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医学奇迹见证者·记录并分享医学领域的突破和奇迹,传递希望和正能量焦学龙副主任医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