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下了钢板,什么时候能下地走路?

运动与健康·探讨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提供运动健身的建议和指导
运动与健康
探讨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提供运动健身的建议和指导

我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仿佛世界都在向我微笑。可谁知,命运却在一瞬间翻转。一个不小心的滑倒,我的膝盖就像被撕裂了一样,疼痛难忍。紧急送医后,医生告诉我需要做手术,安装钢板来固定骨折。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无法呼吸。

手术后,我被告知至少需要两个月才能拄拐下地。两个月!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每天躺在床上,除了疼痛和无助,更多的是焦虑和恐惧。我的工作、生活、甚至是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被这次意外打乱了。每当夜深人静时,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各种不好的想象:如果不能恢复正常,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京东互联网医院成为了我的救命稻草。通过在线咨询,我得到了专业的医生指导和安慰。他们不仅告诉我如何正确进行康复训练,还耐心解答了我所有的疑问和担忧。每次与他们交流后,我都能感受到一丝希望和力量。

康复训练的过程并不容易。每天都需要面对疼痛和挑战,但我知道这是唯一的出路。从最初的简单活动到后来的复杂动作,我一步步地向前迈进。有时候,疼痛会让我想放弃,但一想到医生们的鼓励和支持,我就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终于,在漫长的等待和努力后,我拄着拐杖,慢慢地站了起来。虽然还不能完全负重,但我知道我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回想起这段经历,我深深地感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存在。他们不仅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服务,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信心和勇气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现在,我已经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了。虽然偶尔还会有疼痛和不适,但我知道这都是康复过程中的一部分。每当我想起那段艰难的日子,我都会感慨万千。人生总会有起伏,但只要我们有勇气和毅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不要害怕,不要放弃。记住,京东互联网医院总是会在你身边,给你最专业的帮助和支持。让我们一起面对挑战,迎接更好的明天!

膝盖下钢板恢复指南 常见症状 膝盖下钢板后,可能会出现关节僵硬、伸不直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和调理。 推荐科室 骨科 调理要点 1.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平躺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等; 2. 根据复查的X线片结果,逐渐增加负重和活动范围; 3. 避免过早下地负重,以防止骨折移位或内固定断裂; 4. 如果出现疼痛或不适,应及时就医; 5. 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逐渐去除护具,进行更大范围的活动训练。
推荐医生列表
苏然宇·undefined
苏然宇不可处方
辛集市中医院神经外科
擅长:待补充
¥9.75
问医生
罗思文·undefined
罗思文三甲可处方
来宾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好评100%|接诊量15041
擅长:肝胆胰相关疾病
¥20.0
问医生
陈志诚·undefined
陈志诚三甲可处方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接诊量1
擅长:擅长肝胆胰脾相关疾病诊治
¥25.0
问医生
张小强·undefined
张小强三甲可处方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好评100%|接诊量10|响应时长1440分钟
擅长:腹腔镜下手术及肝胆胰脾疾病、门脉高压症、疝疾病的诊断治疗。
¥20.0
问医生
柳艳松·undefined
柳艳松三甲可处方
苏州市广济医院精神科
好评100%|接诊量42|响应时长656分钟
擅长:抑郁症 焦虑症 强迫症 双相障碍 失眠症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多种精神障碍的药物与心理治疗
¥99.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典型症状为创伤再体验、回避、麻木、过度警觉需及时治疗,延误治疗可出现自残、自杀行为应重视易感人群的心理预防简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disorder,PTSD)是因遭遇或目睹实际的或被威胁的死亡、严重的受伤、性暴力等创伤性事件,从而引发个体安情绪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创伤后出现或加重的创伤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易反复发作、呈慢性化发展,预后差,患者可出现劳动能力丧失、物质滥用(即过度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毒品、抗焦虑药物等,并形成精神性和躯体性的依赖)、抑郁等其他精神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1,2]。症状表现[1]:主要表现为:创伤性事件反复的痛苦记忆或在梦境中反复再现场景,持续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诊断依据[1]:依据接触创伤性事件后,出现或加重的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创伤性事件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过度警觉、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可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类型[1]:1.根据患者年龄分为:(1)6岁及以下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成年人、青少年、6岁以上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根据症状出现时间分为:(1)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直到事件发生后至少6个月才符合全部诊断标准;(2)非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3.根据伴随症状分为:(1)伴分离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症状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且个体持续或反复出现2种症状之一:人格解体、现实解体。(2)伴分离症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2,4]?本病常见,目前发病率报道一。好发于经历或目睹严重事故、性侵犯、虐待、与严重健康问题或分娩经历(如重症监护住院或新生儿死亡)有关的创伤、战争和冲突、酷刑等事件的人群,在军人、医疗工作人员、司机和船长、紧急救护人员、记者、难民等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否可以治愈[4]?早期识别及诊治多可治愈,临床症状明显、经历多次创伤的患者治愈难度大,至少1/3的患者因疾病的慢性化而终身愈。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以创伤为重点的个体CBT干预(认知行为疗法)、EDMR(眼球运动脱敏再处理)、团队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减轻创伤性事件带来的精神压力,减轻、消除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学习新的应对方式、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是否遗传[5]?是,目前认为本病与遗传易感性有一定关系。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运动与健康·探讨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提供运动健身的建议和指导李卫晖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