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爸手臂骨肿瘤手术后,下半身突然麻木无力怎么办?

疾病解码者·深入解析各种疾病的成因、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
疾病解码者
深入解析各种疾病的成因、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

我老爸的手臂骨肿瘤手术后,下半身突然麻木无力,这一幕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打破了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记得那天早上,老爸起床后,发现自己的双脚发软,站立不稳,仿佛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权。他的脸上写满了惊恐和无助,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恐慌。

我们立即带他去医院做了全面的检查,医生们一开始怀疑是大脑的问题,毕竟半身麻木通常与大脑有关。但是,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和扫描,结果显示大脑并没有任何异常。这个消息让我们一家人都松了一口气,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疑惑和担忧。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老爸的症状并没有改善,反而有所加重。他的腰部开始酸痛,双脚的麻木感也越来越强烈。我们一家人都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挑战。

在这个时候,我想起了京东互联网医院。我们决定在这里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通过在线咨询,我们得到了医生的详细解答和指导。医生告诉我们,老爸的症状可能与手术后的康复过程有关,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我们按照医生的建议,开始了老爸的康复之路。每天早上,我会陪他进行一系列的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虽然一开始老爸的进展很慢,但我们并没有放弃。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老爸一定能够恢复健康。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老爸的症状终于有所改善。他的双脚不再那么麻木无力,腰部的酸痛也减轻了很多。看到老爸的笑容重新出现在他的脸上,我们一家人都感到了无比的欣慰和喜悦。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健康没有小事。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不妨试试京东互联网医院。它真的很方便,能够为你提供专业的医疗帮助。同时,也要记得,面对疾病和困难,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总会有希望的曙光出现。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如果有,希望你也能像我们一样,勇敢面对,积极治疗。让我们一起为健康加油!

下肢麻木无力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下肢麻木无力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问题、脊椎问题或血管问题引起的。常见症状包括下肢麻木、无力、步态不稳、甚至可能伴随着排尿困难等症状。易感人群包括老年人、长期坐姿或站立工作的人群、以及有神经系统疾病或脊椎问题的人群。 推荐科室 神经内科或骨科 调理要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和均衡饮食。 2. 如果是神经系统问题,可能需要服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族等。 3. 如果是脊椎问题,可能需要进行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 4. 如果是血管问题,可能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5. 定期复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和调理。
推荐医生列表
于君·undefined
于君可处方
烟台市莱州荣军医院精神科
好评100%|接诊量299|响应时长347分钟
擅长:精神心理问题: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躁狂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睡眠障碍、人格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脑血管后精神障碍、酒中毒、酒依赖、社交恐惧症、强迫症、惊恐发作、创伤后应激障碍、产后抑郁症
¥50.0
问医生
柳艳松·undefined
柳艳松三甲可处方
苏州市广济医院精神科
好评100%|接诊量42|响应时长656分钟
擅长:抑郁症 焦虑症 强迫症 双相障碍 失眠症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多种精神障碍的药物与心理治疗
¥99.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典型症状为创伤再体验、回避、麻木、过度警觉需及时治疗,延误治疗可出现自残、自杀行为应重视易感人群的心理预防简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disorder,PTSD)是因遭遇或目睹实际的或被威胁的死亡、严重的受伤、性暴力等创伤性事件,从而引发个体安情绪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创伤后出现或加重的创伤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易反复发作、呈慢性化发展,预后差,患者可出现劳动能力丧失、物质滥用(即过度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毒品、抗焦虑药物等,并形成精神性和躯体性的依赖)、抑郁等其他精神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1,2]。症状表现[1]:主要表现为:创伤性事件反复的痛苦记忆或在梦境中反复再现场景,持续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诊断依据[1]:依据接触创伤性事件后,出现或加重的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创伤性事件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过度警觉、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可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类型[1]:1.根据患者年龄分为:(1)6岁及以下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成年人、青少年、6岁以上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根据症状出现时间分为:(1)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直到事件发生后至少6个月才符合全部诊断标准;(2)非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3.根据伴随症状分为:(1)伴分离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症状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且个体持续或反复出现2种症状之一:人格解体、现实解体。(2)伴分离症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2,4]?本病常见,目前发病率报道一。好发于经历或目睹严重事故、性侵犯、虐待、与严重健康问题或分娩经历(如重症监护住院或新生儿死亡)有关的创伤、战争和冲突、酷刑等事件的人群,在军人、医疗工作人员、司机和船长、紧急救护人员、记者、难民等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否可以治愈[4]?早期识别及诊治多可治愈,临床症状明显、经历多次创伤的患者治愈难度大,至少1/3的患者因疾病的慢性化而终身愈。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以创伤为重点的个体CBT干预(认知行为疗法)、EDMR(眼球运动脱敏再处理)、团队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减轻创伤性事件带来的精神压力,减轻、消除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学习新的应对方式、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是否遗传[5]?是,目前认为本病与遗传易感性有一定关系。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疾病解码者·深入解析各种疾病的成因、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李卫晖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