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确诊了,得住院治疗,但我不想让同事知道怎么办?

癌症防治先锋·专注于癌症预防、治疗和康复,提供最新资讯和患者支持
癌症防治先锋
专注于癌症预防、治疗和康复,提供最新资讯和患者支持

我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仿佛世界都在向我微笑。可当我接到医生的电话时,心情瞬间跌入谷底。肺结核确诊了,需要住院治疗。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

我坐在家中,手里攥着CT报告,脑海中一片混乱。怎么会这样?我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免接触病菌,怎么还会得肺结核?恐惧、焦虑、无助交织在一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我知道我不能一个人扛下这份重担。于是,我拨通了单位同事的电话,告诉他们我需要请假一段时间。他们问我原因,我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了实话。他们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纷纷表示理解和支持,甚至主动提出要去查体,确保自己没有被传染。这种关心和体贴让我感动不已,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战胜病魔的决心。

住院的日子并不容易。每天都要接受各种检查和治疗,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是,我始终记得医生的话:“只要你坚持治疗,肺结核是可以治愈的。”这句话成为了我前进的动力。

三个月后,我终于康复出院了。回想起这段经历,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在我最困难时刻给予我支持和鼓励的人们。他们的爱和关心让我明白,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健康或财富,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现在,我已经回到了工作岗位上,重新投入到忙碌的生活中。每当我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都会想起那段经历,告诉自己:只要有勇气和毅力,任何困难都可以被克服。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你们也能像我一样,勇敢面对,坚持到底。肺结核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肺结核的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发热、夜间盗汗等。易感人群主要是免疫力低下者、老年人、儿童和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群。 推荐科室 肺科或呼吸内科 调理要点 1. 住院治疗,遵循医嘱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2. 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强身体抵抗力。 3. 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减少传染风险。 4.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5. 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接触感染源。

推荐医生列表
康慧·undefined
康慧三甲可处方
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4|响应时长35分钟
擅长:艾滋病暴露前后预防,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诊治,结核相关疾病等
¥25.0
问医生
余振兴·undefined
余振兴可处方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呼吸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2237|响应时长136分钟
擅长:呼吸系统疾病,新冠肺炎,流感,结核病
¥99.0
问医生
肖利东·undefined
肖利东三甲可处方
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24|响应时长712分钟
擅长:擅长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是结核病人的诊治
¥35.0
问医生
张永强·undefined
张永强三甲可处方
威海市立第三医院呼吸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4|响应时长1440分钟
擅长:慢性咳嗽,肺结节,新冠肺炎的后遗症
¥20.0
问医生
李娜·undefined
李娜可处方
烟台肺科医院呼吸内科
擅长:结核病及呼吸内科疾病诊治
¥29.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典型症状为创伤再体验、回避、麻木、过度警觉需及时治疗,延误治疗可出现自残、自杀行为应重视易感人群的心理预防简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disorder,PTSD)是因遭遇或目睹实际的或被威胁的死亡、严重的受伤、性暴力等创伤性事件,从而引发个体安情绪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创伤后出现或加重的创伤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易反复发作、呈慢性化发展,预后差,患者可出现劳动能力丧失、物质滥用(即过度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毒品、抗焦虑药物等,并形成精神性和躯体性的依赖)、抑郁等其他精神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1,2]。症状表现[1]:主要表现为:创伤性事件反复的痛苦记忆或在梦境中反复再现场景,持续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诊断依据[1]:依据接触创伤性事件后,出现或加重的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创伤性事件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过度警觉、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可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类型[1]:1.根据患者年龄分为:(1)6岁及以下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成年人、青少年、6岁以上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根据症状出现时间分为:(1)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直到事件发生后至少6个月才符合全部诊断标准;(2)非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3.根据伴随症状分为:(1)伴分离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症状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且个体持续或反复出现2种症状之一:人格解体、现实解体。(2)伴分离症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2,4]?本病常见,目前发病率报道一。好发于经历或目睹严重事故、性侵犯、虐待、与严重健康问题或分娩经历(如重症监护住院或新生儿死亡)有关的创伤、战争和冲突、酷刑等事件的人群,在军人、医疗工作人员、司机和船长、紧急救护人员、记者、难民等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否可以治愈[4]?早期识别及诊治多可治愈,临床症状明显、经历多次创伤的患者治愈难度大,至少1/3的患者因疾病的慢性化而终身愈。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以创伤为重点的个体CBT干预(认知行为疗法)、EDMR(眼球运动脱敏再处理)、团队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减轻创伤性事件带来的精神压力,减轻、消除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学习新的应对方式、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是否遗传[5]?是,目前认为本病与遗传易感性有一定关系。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癌症防治先锋·专注于癌症预防、治疗和康复,提供最新资讯和患者支持李卫晖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