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看屏幕引起的颈椎疼痛和手臂麻木怎么办?

精准医疗探秘·深入解读基因测序、个性化医疗等精准医疗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精准医疗探秘
深入解读基因测序、个性化医疗等精准医疗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我从来没有想过,长时间盯着屏幕会让我陷入如此深的痛苦。每天早晨醒来,我的颈椎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疼痛从脖子蔓延到肩膀和手臂,仿佛每一根神经都在尖叫。头晕目眩,整个人就像被抽干了力气。

我记得那天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咨询了一位医生,名叫**。他听完我的描述后,安慰我说:“不会是癌症的。”这句话虽然让我稍微放心了一些,但内心的恐惧仍然挥之不去。我告诉他我已经做过CT检查,结果显示没有问题,但疼痛却一直存在,已经四五个月了。

医生建议我去康复科看看,可能需要进行一些物理治疗来缓解疼痛。他还提到可以使用一些膏药贴在疼痛的部位。听完他的建议,我感到一丝希望,但同时也担心治疗过程会很漫长和痛苦。

在等待康复科的预约时,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天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晚上又沉迷于手机游戏,难怪我的颈椎会抗议。从那以后,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习惯,定时休息,做一些简单的颈椎和肩部运动,希望能减轻疼痛。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真的很难熬。每天都在与疼痛作斗争,甚至连最简单的日常活动都变得困难。但是,通过医生的建议和自己的努力,我逐渐找到了缓解疼痛的方法。虽然还没有完全康复,但至少我知道自己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千万不要忽视。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并且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颈椎病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颈椎病常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肩膀和手臂麻木、头晕等,长时间看屏幕、不良坐姿等都可能引起或加重症状,尤其是中老年人和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更易患病。 推荐科室 康复科 调理要点 1.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看屏幕; 2. 适当进行颈部和肩部的伸展运动; 3. 使用热敷或冷敷缓解疼痛; 4. 可以使用一些止痛药物如布洛芬等; 5.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推荐医生列表
叶力澜·undefined
叶力澜不可处方
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
好评100%|接诊量1|响应时长1440分钟
擅长:待补充
¥15.0
问医生
钟梅·undefined
钟梅三甲不可处方
十堰市中医医院精神科
擅长:待补充
¥40.0
问医生
王旭·undefined
王旭可处方
大连国礼精神残疾人治疗中心精神科
擅长:待补充
¥19.0
问医生
张中秋·undefined
张中秋三甲可处方
苏州市广济医院精神科
擅长:精神
¥20.0
问医生
倪清碧·undefined
倪清碧可处方
晋江市第三医院青少年儿童心理科
擅长:待补充
¥29.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典型症状为创伤再体验、回避、麻木、过度警觉需及时治疗,延误治疗可出现自残、自杀行为应重视易感人群的心理预防简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disorder,PTSD)是因遭遇或目睹实际的或被威胁的死亡、严重的受伤、性暴力等创伤性事件,从而引发个体安情绪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创伤后出现或加重的创伤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易反复发作、呈慢性化发展,预后差,患者可出现劳动能力丧失、物质滥用(即过度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毒品、抗焦虑药物等,并形成精神性和躯体性的依赖)、抑郁等其他精神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1,2]。症状表现[1]:主要表现为:创伤性事件反复的痛苦记忆或在梦境中反复再现场景,持续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诊断依据[1]:依据接触创伤性事件后,出现或加重的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创伤性事件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过度警觉、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可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类型[1]:1.根据患者年龄分为:(1)6岁及以下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成年人、青少年、6岁以上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根据症状出现时间分为:(1)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直到事件发生后至少6个月才符合全部诊断标准;(2)非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3.根据伴随症状分为:(1)伴分离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症状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且个体持续或反复出现2种症状之一:人格解体、现实解体。(2)伴分离症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2,4]?本病常见,目前发病率报道一。好发于经历或目睹严重事故、性侵犯、虐待、与严重健康问题或分娩经历(如重症监护住院或新生儿死亡)有关的创伤、战争和冲突、酷刑等事件的人群,在军人、医疗工作人员、司机和船长、紧急救护人员、记者、难民等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否可以治愈[4]?早期识别及诊治多可治愈,临床症状明显、经历多次创伤的患者治愈难度大,至少1/3的患者因疾病的慢性化而终身愈。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以创伤为重点的个体CBT干预(认知行为疗法)、EDMR(眼球运动脱敏再处理)、团队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减轻创伤性事件带来的精神压力,减轻、消除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学习新的应对方式、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是否遗传[5]?是,目前认为本病与遗传易感性有一定关系。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精准医疗探秘·深入解读基因测序、个性化医疗等精准医疗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李卫晖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