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嘴唇缝针后线掉了,需要紧急处理吗?

医疗新知速递·专注于快速传递医疗行业的最新动态、研究成果和创新技术
医疗新知速递
专注于快速传递医疗行业的最新动态、研究成果和创新技术

那天晚上,我的世界仿佛被打翻了。18个月大的儿子在玩耍时不小心摔倒,下嘴唇靠近唇线的位置裂开了一个小口子。看着他痛苦的表情和不断流出的血,我心如刀绞。我们立即赶往医院,经过医生的缝合手术,儿子的伤口终于被处理好了。医生告诉我们,需要缝3针,并且要等一星期才能拆线。

回到家后,我和丈夫轮流照顾儿子,给他喂食、换尿布、安抚他的情绪。每当看到他那张小小的脸上带着疼痛的表情,我的心就像被揪紧了一样。我们小心翼翼地照顾他,生怕他再次受伤。

前天晚上,儿子在吃饭时突然大哭起来。我和丈夫赶紧过去查看,发现他嘴唇上的线掉了一个。我们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我们担心线掉了会导致伤口裂开,甚至感染。于是,我立即打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APP,寻求医生的帮助。

夏医生很快回应了我的咨询。她问了儿子缝合手术的具体情况,并且详细询问了线掉落的时间和儿子的当前状态。听完我的描述后,夏医生安慰我说,线掉了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伤口本身没有裂开就行了。她还解释说,儿子嘴唇内侧的白线是正常现象,是伤口愈合过程中形成的一层假膜,表示伤口正在恢复中。

夏医生的专业解释让我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我们决定按照她的建议,继续给儿子消毒伤口,并且在必要时服用消炎药。夏医生还告诉我们,拆线的时间可以提前到5天,但也可以等到一星期。我们决定在5天后带儿子去医院复诊,确认伤口的恢复情况。

在这段时间里,我和丈夫都非常小心地照顾儿子,生怕他再次受伤。每天晚上,我都会在儿子睡着后,轻轻地检查他的伤口,确保它正在恢复中。有时候,我会想象如果没有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帮助,我们可能会因为担心而频繁地去医院,给儿子带来更多的不便和痛苦。

现在,儿子的伤口已经基本恢复了。我们也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儿童健康的知识。我们深深地感激夏医生和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帮助。他们不仅给了我们专业的医疗建议,还让我们在家中就能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和焦虑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不妨试试京东互联网医院。他们的服务真的很方便、很专业。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宝宝嘴唇缝合线掉落处理指南 常见症状 宝宝嘴唇缝合后,可能会出现肿胀、白色假膜等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的愈合过程。若线掉落但伤口未裂开,通常不需要紧急处理。 推荐科室 口腔科 调理要点 1. 保持伤口清洁,定期用碘伏消毒。 2. 如果肿胀较严重,可以考虑服用消炎药。 3. 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拆线,通常在一周左右进行拆线手术。 4. 注意宝宝的饮食,避免食用过硬或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5. 定期复诊,确保伤口正常愈合,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推荐医生列表
周冬·undefined
周冬三甲可处方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新生儿科
好评100%|接诊量7
擅长:新生儿急救和重症监护及新生儿疾病的诊治。
¥60.0
问医生
李莹·undefined
李莹三甲可处方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
好评100%|接诊量59|响应时长2分钟
擅长:儿科常见疾病,尤其新生儿疾病的诊治及儿童保健
¥50.0
问医生
柳艳松·undefined
柳艳松三甲可处方
苏州市广济医院精神科
好评100%|接诊量42|响应时长656分钟
擅长:抑郁症 焦虑症 强迫症 双相障碍 失眠症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多种精神障碍的药物与心理治疗
¥99.0
问医生
窦亚妮·undefined
窦亚妮三甲不可处方
静宁县中医医院新生儿科
擅长:待补充
¥19.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典型症状为创伤再体验、回避、麻木、过度警觉需及时治疗,延误治疗可出现自残、自杀行为应重视易感人群的心理预防简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disorder,PTSD)是因遭遇或目睹实际的或被威胁的死亡、严重的受伤、性暴力等创伤性事件,从而引发个体安情绪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创伤后出现或加重的创伤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易反复发作、呈慢性化发展,预后差,患者可出现劳动能力丧失、物质滥用(即过度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毒品、抗焦虑药物等,并形成精神性和躯体性的依赖)、抑郁等其他精神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1,2]。症状表现[1]:主要表现为:创伤性事件反复的痛苦记忆或在梦境中反复再现场景,持续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诊断依据[1]:依据接触创伤性事件后,出现或加重的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创伤性事件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过度警觉、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可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类型[1]:1.根据患者年龄分为:(1)6岁及以下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成年人、青少年、6岁以上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根据症状出现时间分为:(1)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直到事件发生后至少6个月才符合全部诊断标准;(2)非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3.根据伴随症状分为:(1)伴分离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症状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且个体持续或反复出现2种症状之一:人格解体、现实解体。(2)伴分离症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2,4]?本病常见,目前发病率报道一。好发于经历或目睹严重事故、性侵犯、虐待、与严重健康问题或分娩经历(如重症监护住院或新生儿死亡)有关的创伤、战争和冲突、酷刑等事件的人群,在军人、医疗工作人员、司机和船长、紧急救护人员、记者、难民等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否可以治愈[4]?早期识别及诊治多可治愈,临床症状明显、经历多次创伤的患者治愈难度大,至少1/3的患者因疾病的慢性化而终身愈。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以创伤为重点的个体CBT干预(认知行为疗法)、EDMR(眼球运动脱敏再处理)、团队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减轻创伤性事件带来的精神压力,减轻、消除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学习新的应对方式、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是否遗传[5]?是,目前认为本病与遗传易感性有一定关系。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医疗新知速递·专注于快速传递医疗行业的最新动态、研究成果和创新技术李卫晖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