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后脚踝韧带损伤,膝盖不舒服,肩膀胳膊肘响,多久能脱拐和运动?

健康百科·提供全面的健康知识、疾病预防和保健方法
健康百科
提供全面的健康知识、疾病预防和保健方法

我还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仿佛世界都在为我欢呼。可就在我准备跨过一块不起眼的石头时,脚踝突然一扭,疼痛如潮水般涌来。我的世界瞬间暗了下来。

在急诊室里,医生告诉我脚踝韧带损伤,需要固定两周。听到这个消息,我心如死灰。两周?这意味着我将失去两周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可能影响到我的职业生涯。焦虑和恐惧开始在我心中滋长。

回到家后,我开始了漫长的康复之旅。每天都要忍受疼痛和不适,甚至连简单的走路都变得困难。我的膝盖也开始隐隐作痛,晚上睡觉时更是难以入眠。肩膀和胳膊肘的响声也让我心生疑虑,是否我整个身体都在反抗我?

在这个过程中,我多次向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寻求帮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解答让我感到安慰和支持。他们告诉我,膝盖的不适可能是由于用力不均引起的,肩膀和胳膊肘的响声则可能是关节长时间不运动导致的。他们还建议我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和热水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脚踝逐渐恢复,疼痛也减轻了许多。虽然我还不能完全脱拐,但我已经开始尝试适当负重和进行简单的运动。每天的进步都让我感到欣慰和鼓舞。

回顾这段经历,我深刻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常常忽视身体的信号,直到它发出警告。幸好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过,病情才没有加重。现在,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定期进行体检和锻炼,希望能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千万不要忽视。及时就医,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相信你也能像我一样,走出困境,重获健康和快乐。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

脚踝韧带损伤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脚踝韧带损伤常见症状包括脚不能伸直、轻微水肿和淤血、受伤处按压疼痛等。易感人群主要是运动员或经常进行高强度活动的人群。 推荐科室 骨科或运动医学科 调理要点 1. 休息和固定: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拐杖或其他固定装置来保护受伤的脚踝,避免过度活动。 2. 冰敷和热敷:在受伤后的前48小时内使用冰敷来减轻肿胀和疼痛,之后可以使用热敷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 3. 物理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包括按摩、拉伸和强化练习等,以帮助恢复脚踝的功能和力量。 4. 药物治疗:如果疼痛和肿胀严重,可以考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或阿司匹林来缓解症状。 5. 适当负重和运动: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增加脚踝的负重和运动强度,以帮助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
推荐医生列表
方雪芬·undefined
方雪芬三甲不可处方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7|响应时长25分钟
擅长:慢性胃炎、炎症性肠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诊治。
¥49.0
问医生
黄葱·undefined
黄葱可处方
惠阳三和医院消化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1|响应时长6分钟
擅长:擅长治疗乙肝、乙肝后肝硬化,脂肪肝的治疗和管理,对于乙肝e抗原转换、表面抗原转阴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20.0
问医生
曾杰·undefined
曾杰三甲不可处方
成都市武警医院消化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68|响应时长16667分钟
擅长:擅长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咳嗽变异性哮喘、结核性胸膜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肠胃炎、消化性溃疡、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治。
¥36.0
问医生
陈所贤·undefined
陈所贤三甲可处方
海南省人民医院肝病科
好评100%|接诊量477|响应时长731分钟
擅长: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及临床抗生素的应用对肝脏疾病、重症肝炎、危重感染、败血病等的诊治
¥30.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典型症状为创伤再体验、回避、麻木、过度警觉需及时治疗,延误治疗可出现自残、自杀行为应重视易感人群的心理预防简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disorder,PTSD)是因遭遇或目睹实际的或被威胁的死亡、严重的受伤、性暴力等创伤性事件,从而引发个体安情绪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创伤后出现或加重的创伤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易反复发作、呈慢性化发展,预后差,患者可出现劳动能力丧失、物质滥用(即过度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毒品、抗焦虑药物等,并形成精神性和躯体性的依赖)、抑郁等其他精神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1,2]。症状表现[1]:主要表现为:创伤性事件反复的痛苦记忆或在梦境中反复再现场景,持续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诊断依据[1]:依据接触创伤性事件后,出现或加重的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创伤性事件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过度警觉、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可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类型[1]:1.根据患者年龄分为:(1)6岁及以下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成年人、青少年、6岁以上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根据症状出现时间分为:(1)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直到事件发生后至少6个月才符合全部诊断标准;(2)非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3.根据伴随症状分为:(1)伴分离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症状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且个体持续或反复出现2种症状之一:人格解体、现实解体。(2)伴分离症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2,4]?本病常见,目前发病率报道一。好发于经历或目睹严重事故、性侵犯、虐待、与严重健康问题或分娩经历(如重症监护住院或新生儿死亡)有关的创伤、战争和冲突、酷刑等事件的人群,在军人、医疗工作人员、司机和船长、紧急救护人员、记者、难民等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否可以治愈[4]?早期识别及诊治多可治愈,临床症状明显、经历多次创伤的患者治愈难度大,至少1/3的患者因疾病的慢性化而终身愈。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以创伤为重点的个体CBT干预(认知行为疗法)、EDMR(眼球运动脱敏再处理)、团队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减轻创伤性事件带来的精神压力,减轻、消除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学习新的应对方式、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是否遗传[5]?是,目前认为本病与遗传易感性有一定关系。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健康百科·提供全面的健康知识、疾病预防和保健方法李卫晖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