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被篮球戳到肿了,可能是挫伤还是骨折?

医学奇迹见证者·记录并分享医学领域的突破和奇迹,传递希望和正能量
医学奇迹见证者
记录并分享医学领域的突破和奇迹,传递希望和正能量

那天下午,我正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一场激烈的比赛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突然,一个球飞过来,我本能地伸手去挡,却没料到手指被球重重地戳了一下。

当时,我只觉得一阵剧痛,手指立刻肿了起来,像个小馒头。我疼得龇牙咧嘴,比赛也只好草草收场。

回到家,我看着那肿胀的手指,心里直犯嘀咕。这到底是挫伤还是骨折呢?我越想越担心,于是决定去医院看看。

来到京东互联网医院,我挂了号,坐在医生面前,心里七上八下的。医生是个中年妇女,面带微笑,让我顿时放松了许多。

“您好,这个手肿了。”我尽量平静地说。

“好像有瘀血。”我补充道。

医生听了我的描述,又仔细地检查了我的手指,然后问我:“请问活动怎么样?”

“发生多久了?”医生又问。

“不动就还好,但是一直或者一弯着就会特别疼。”我回答。

“会不会骨折?”我忍不住问。

“挫伤之类的?”我又问。

医生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骨折的话您应该会很疼,疼的无法活动。”

听到这里,我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

“受伤12小时内用冰块冰敷,12小时后用热水热敷。”医生叮嘱道。

“那这应该是挫伤嘛?”我追问。

“主要是我感觉手血液循环都不太好。”我补充道。

“挫伤应该骨头很疼。”医生回答。

“发生多久了?”医生又问。

“就下午3、4点。”我回答。

“不放心,可以拍个片子,不过也可继续观察。”医生说。

“就只能保持这个手势,也不敢动,伸直和弯着都疼。”我抱怨道。

“那拍个片子吧。”医生建议。

“拍个片子大概多少钱呀?”我担心地问。

“大概100左右。”医生回答。

听到这个价格,我松了一口气。虽然有点贵,但为了安心,我还是决定拍个片子。

片子结果显示,我的手指并没有骨折,只是挫伤。医生给我开了一些消炎药,并告诉我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康复,我的手指终于恢复了正常。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健康真是无价之宝。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呢?如果有的话,你们是如何处理的呢?

手指挫伤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手指挫伤常见症状包括局部肿胀、疼痛、瘀血和活动受限。易感人群为经常参与高风险运动或工作的人群。 推荐科室 骨科或急诊科 调理要点 1. 在受伤后的12小时内使用冰块进行冰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2. 12小时后,使用热水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 3. 如果疼痛严重,可以口服止痛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疼痛。 4. 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可能需要进行X光检查以排除骨折的可能性。 5. 在恢复期间,避免过度使用受伤的手指,给予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推荐医生列表
汪斌·undefined
汪斌可处方
福建省福清市医院普通外科
好评96%|接诊量26|响应时长12分钟
擅长:胃肠、肝胆、甲状腺乳腺、疝气、大隐静脉,淋巴结肿大,狂犬病,破伤风等疾病的诊治
¥25.0
问医生
韩小三·undefined
韩小三可处方
中铁阜阳医院普通外科
好评98%|接诊量62|响应时长5分钟
擅长:普外科相关胃肠,肝胆等疾病,生活常见皮肤破损,破伤风应用,浅表淋巴结肿大,狂犬疫苗应用咨询等。
¥18.0
问医生
谢辉·undefined
谢辉可处方
阳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普通外科
好评100%|接诊量203|响应时长107分钟
擅长:狂犬病、破伤风、狂犬病暴露后规范处置及疫苗预防接种,重症动物咬伤、抓伤后涉及普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及泌尿外科的伤口处理;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的适应症及注射方案、恐狂症的心理疏导及乙肝母婴阻断疫苗指导;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狂免)、狂犬病血清、狂犬病毒单抗、重组全人源双特异性抗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破免)、乙肝免疫球蛋白(乙免)及新冠疫苗、水痘、二价四价九价人乳头病毒吸附HPV(宫颈癌)疫苗、甲肝、乙肝疫苗、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腮腺炎减毒活疫苗、23价肺炎等疫苗的预防接种指导。
¥19.0
问医生
高其宏·undefined
高其宏三甲可处方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好评100%|接诊量21|响应时长212分钟
擅长: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胃肠道肿瘤,肝胆胰脾疾病,各类疝,外伤,淋巴结肿大,破伤风,肛周疾病,血管疾病
¥35.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典型症状为创伤再体验、回避、麻木、过度警觉需及时治疗,延误治疗可出现自残、自杀行为应重视易感人群的心理预防简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disorder,PTSD)是因遭遇或目睹实际的或被威胁的死亡、严重的受伤、性暴力等创伤性事件,从而引发个体安情绪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创伤后出现或加重的创伤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易反复发作、呈慢性化发展,预后差,患者可出现劳动能力丧失、物质滥用(即过度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毒品、抗焦虑药物等,并形成精神性和躯体性的依赖)、抑郁等其他精神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1,2]。症状表现[1]:主要表现为:创伤性事件反复的痛苦记忆或在梦境中反复再现场景,持续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诊断依据[1]:依据接触创伤性事件后,出现或加重的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创伤性事件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过度警觉、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可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类型[1]:1.根据患者年龄分为:(1)6岁及以下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成年人、青少年、6岁以上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根据症状出现时间分为:(1)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直到事件发生后至少6个月才符合全部诊断标准;(2)非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3.根据伴随症状分为:(1)伴分离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症状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且个体持续或反复出现2种症状之一:人格解体、现实解体。(2)伴分离症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2,4]?本病常见,目前发病率报道一。好发于经历或目睹严重事故、性侵犯、虐待、与严重健康问题或分娩经历(如重症监护住院或新生儿死亡)有关的创伤、战争和冲突、酷刑等事件的人群,在军人、医疗工作人员、司机和船长、紧急救护人员、记者、难民等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否可以治愈[4]?早期识别及诊治多可治愈,临床症状明显、经历多次创伤的患者治愈难度大,至少1/3的患者因疾病的慢性化而终身愈。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以创伤为重点的个体CBT干预(认知行为疗法)、EDMR(眼球运动脱敏再处理)、团队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减轻创伤性事件带来的精神压力,减轻、消除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学习新的应对方式、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是否遗传[5]?是,目前认为本病与遗传易感性有一定关系。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医学奇迹见证者·记录并分享医学领域的突破和奇迹,传递希望和正能量李卫晖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