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中度抑郁,总想自残,怎么办?

AI医疗先锋·专注于探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包括智能诊断、治疗辅助、药物研发等
AI医疗先锋
专注于探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包括智能诊断、治疗辅助、药物研发等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懒洋洋地洒在房间里。我坐在床边,手里握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界面。我深吸一口气,点击了心理医学科。

“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医生的声音从手机那头传来,温和而专业。

“我最近心情很不好,总是想自残,感觉生活没有意义。”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但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

“您有抑郁焦虑症状。”医生的话让我心头一紧,我没想到自己竟然中度抑郁。

“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案是坚持运动疗法,如每天跑步一小时。”医生的建议让我有些意外,我之前从未想过运动能治疗抑郁。

“我觉得去医院近时间去不了。”我实话实说,心里有些犹豫。

“如何消除自残想法啊,我感觉再这样下去我真的可能拿上刀了。”我急切地问道。

“到医院开点中药调理。”医生的建议让我有些欣慰,至少我知道了下一步该怎么做。

“一直以为只是心情不好而已,但是持续了将近2.3个月了,有点害怕,有过自残的想法,现在跑个步都使不上劲,刚刚测的中度抑郁有点超乎意料,我以为最多轻度的。”我向医生详细描述了我的情况。

“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案是坚持运动疗法,如每天跑步一小时。”医生再次强调了运动的重要性。

“去不了医院,不想让妈妈知道,不想让她操心。”我有些愧疚,觉得自己是个不孝子。

“跑步我试过的,每天。”我如实回答。

“跑不了步 其他运动也可以,瑜伽,乒乓球,羽毛球,气排球,快步走,健身,自行车,都可以。”医生的建议让我看到了希望。

“每天都运动疗法。”医生的话让我坚定了治疗的决心。

“有三个方案,一个是做心理疏导,一个是药物治疗,一个是康复训练,运动治疗。”医生详细介绍了治疗方案。

“但是我总是感觉很累,做什么事都没劲。”我向医生倾诉了我的困扰。

“需要到医院看看心理医学科。”医生的建议让我有些无奈,但我明白这是必须的。

“吃点药。”医生的建议让我有些犹豫,我不确定自己是否愿意吃药。

“不吃药只调节情绪病情能好转么?”我向医生提出了我的疑问。

“我也想看看医生,但是没时间,我又不敢一个人去,也不想让别人知道。”我向医生倾诉了我的顾虑。

“总是感觉会带给别人麻烦。”我向医生表达了我的担忧。

“这种情况考虑是维生素缺乏或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建议均衡饮食。建议去医院检查微量元素后适量的补充钙剂和锌剂。如葡萄糖酸钙锌和21金维他等治疗。多吃果蔬。”医生的建议让我看到了希望。

“逼迫和强迫自己运动,多吃肉和蔬菜水果,病就会好,如果不运动,就只有吃药,吃药就会有副作用哦,所以还是运动疗法最好,最划算。”医生的建议让我坚定了治疗的决心。

“我也试过运动,但好像没什么用。”我向医生倾诉了我的失望。

“逼迫和强迫自己运动,多吃肉和蔬菜水果,病就会好,如果不运动,就只有吃药,吃药就会有副作用哦,所以还是运动疗法最好,最划算。”医生的建议让我坚定了治疗的决心。

“如果不运动,就只有吃药。”医生的话让我有些无奈。

“你选哪个?”医生问我。

“运动吧。”我回答。

“好的。”医生的话让我感到一丝安慰。

“加油。”医生鼓励我。

“嗯。”我回应。

“你先运动。”医生的话让我感到一丝压力。

“好。”我回答。

“加油。”医生再次鼓励我。

“算了之后抽时间看看医生吧,至少心里有点数。”我向医生提出了我的决定。

“好。”医生回答。

“需要到医院看看心理医学科。”医生再次提醒我。

“嗯好。”我回答。

“祝你幸福快乐。”医生的话让我感到一丝温暖。

我知道,我的路还很长,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我一定能战胜抑郁,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

中度抑郁症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中度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下降、失去兴趣、精力不足、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易感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和中年人,尤其是经历过重大生活事件或长期压力的人群。 推荐科室 心理医学科 调理要点 1. 坚持运动疗法,如每天跑步一小时或其他形式的运动; 2. 进行心理疏导,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3. 考虑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抗抑郁药; 4.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肉和蔬菜水果,适量补充钙剂和锌剂; 5. 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避免自残行为的发生。
推荐医生列表
连珍珍·undefined
连珍珍可处方
汝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52859|响应时长10分钟
擅长:常见内科病,多发病的诊治
¥29.0
问医生
张化鹤·undefined
张化鹤可处方
利辛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擅长:待补充
¥20.0
问医生
刘亮·undefined
刘亮可处方
衡阳湘中医院神经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6560
擅长:擅长于内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
¥29.0
问医生
司徒树标·undefined
司徒树标可处方
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12072
擅长:待补充
¥200.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典型症状为创伤再体验、回避、麻木、过度警觉需及时治疗,延误治疗可出现自残、自杀行为应重视易感人群的心理预防简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disorder,PTSD)是因遭遇或目睹实际的或被威胁的死亡、严重的受伤、性暴力等创伤性事件,从而引发个体安情绪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创伤后出现或加重的创伤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易反复发作、呈慢性化发展,预后差,患者可出现劳动能力丧失、物质滥用(即过度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毒品、抗焦虑药物等,并形成精神性和躯体性的依赖)、抑郁等其他精神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1,2]。症状表现[1]:主要表现为:创伤性事件反复的痛苦记忆或在梦境中反复再现场景,持续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诊断依据[1]:依据接触创伤性事件后,出现或加重的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创伤性事件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过度警觉、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可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类型[1]:1.根据患者年龄分为:(1)6岁及以下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成年人、青少年、6岁以上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根据症状出现时间分为:(1)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直到事件发生后至少6个月才符合全部诊断标准;(2)非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3.根据伴随症状分为:(1)伴分离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症状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且个体持续或反复出现2种症状之一:人格解体、现实解体。(2)伴分离症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2,4]?本病常见,目前发病率报道一。好发于经历或目睹严重事故、性侵犯、虐待、与严重健康问题或分娩经历(如重症监护住院或新生儿死亡)有关的创伤、战争和冲突、酷刑等事件的人群,在军人、医疗工作人员、司机和船长、紧急救护人员、记者、难民等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否可以治愈[4]?早期识别及诊治多可治愈,临床症状明显、经历多次创伤的患者治愈难度大,至少1/3的患者因疾病的慢性化而终身愈。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以创伤为重点的个体CBT干预(认知行为疗法)、EDMR(眼球运动脱敏再处理)、团队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减轻创伤性事件带来的精神压力,减轻、消除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学习新的应对方式、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是否遗传[5]?是,目前认为本病与遗传易感性有一定关系。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AI医疗先锋·专注于探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包括智能诊断、治疗辅助、药物研发等李卫晖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