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宝宝大便不成形,半夜哭闹,晚上腿上有疹子怎么办?

智慧医疗先锋者·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创新和领导地位,展示前沿技术
智慧医疗先锋者
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创新和领导地位,展示前沿技术

那是一个普通的夜晚,两岁的儿子突然哭闹起来,我慌了神,抱起他一看,发现他腿上起了疹子,大便也不成形。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这可怎么办?

我赶紧拿出手机,搜索“两岁宝宝大便不成形,半夜哭闹,晚上腿上有疹子怎么办?”一系列的搜索结果让我眼花缭乱,但我还是决定先咨询一位医生。

我选择了京东互联网医院,一位名叫王医师的医生接了我的咨询。他先是很耐心地询问了我的孩子的症状,然后让我拍下孩子的舌苔照片。

我让孩子张开嘴,但孩子太小,不太配合。我只好让家人帮忙,拍了照片发过去。王医师看后,告诉我孩子可能是脾胃虚弱,积食引起的,让我给孩子吃点小儿健脾丸或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

我听了王医师的建议,赶紧去药店买了药。孩子吃了药后,哭闹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腿上的疹子也有所好转。但我还是不放心,决定带孩子去医院做一下检查。

在医院,医生告诉我,孩子的病情确实和脾胃虚弱有关,建议我注意孩子的饮食,海鲜少吃,其他没什么问题。

回到家,我仔细回想了孩子的饮食,发现他确实爱吃肉,而且平时也没有忌口。我决定以后要更加注意孩子的饮食,不能再让孩子吃得太好了。

这次的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如果实在不方便去医院,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呢?如果有的话,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希望我们都能从中吸取经验,更好地照顾我们的孩子。

儿童脾虚便秘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儿童脾虚便秘常见症状包括大便不成形、半夜哭闹、晚上腿上有疹子等,易感人群为断奶后、饮食不规律的儿童。 推荐科室 儿科或中医科 调理要点 1.口服小儿健脾丸或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改善脾胃功能; 2.检查大便常规,排除其他疾病; 3.注意饮食,少吃海鲜,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 5.如果疹子严重,可以使用外用药物治疗湿疹。
推荐医生列表
苏然宇·undefined
苏然宇不可处方
辛集市中医院神经外科
擅长:待补充
¥9.75
问医生
罗思文·undefined
罗思文三甲可处方
来宾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好评100%|接诊量15041
擅长:肝胆胰相关疾病
¥20.0
问医生
张小强·undefined
张小强三甲可处方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好评100%|接诊量10|响应时长1440分钟
擅长:腹腔镜下手术及肝胆胰脾疾病、门脉高压症、疝疾病的诊断治疗。
¥20.0
问医生
陈志诚·undefined
陈志诚三甲可处方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接诊量1
擅长:擅长肝胆胰脾相关疾病诊治
¥25.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脾大是一种疾病症状,多因原发疾病引起脾肿大病情分轻、中、重度,有皮肤黏膜出血等症状可治愈,以治疗原发病为主要治疗目标简介脾脏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储存血液、清除衰老细胞,位于腹腔的左上方,与第9~11肋相对,左侧肋缘能触及,正常情况下法扪及。凡是仰卧位或侧卧位可扪及脾脏者,皆为脾大(提示脾大至正常2~3倍)。症状有皮肤黏膜易出血、贫血(甲床、面色苍白)、发热、黄疸、水肿等。脾轻微肿大时可通过超声、CT检查发现。病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偶可治愈。治疗以手术治疗或治疗原发病为主,预后较好[1-2]。症状表现[1-2]:1.脾大的程度:① 轻度脾大:脾缘触诊超过肋缘下2cm。② 中度脾大:脾缘超过肋缘下2cm,并在脐水平以上。③ 高度脾大:脾缘超过脐水平线或正中线。2.脾的质地:① 脾轻度肿大:一般质地较软。② 脾中度肿大:一般质地较硬。③ 脾高度肿大:一般质地可能光滑。④ 脾表面有囊性感(摸起来饱满、肿大、水性感)见于脾囊肿。脾触诊有摩擦感/压痛见于脾周围炎或脾梗死。3.伴随症状:可有皮肤黏膜易出血、贫血、黄疸、水肿、腹腔积液等症状。诊断依据[1-2]:查体触诊时,发现脾缘超过肋缘距离,或腹部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脾脏长度男性大于13.0cm,女性大于11cm;脾脏厚度男性大于4.0cm,女性大于3.5cm可确诊。疾病类型[1-2]:轻度脾大中度脾大高度脾大是否具有传染性[1-2]?是否常见[1-2]?常见。感染性疾病(伤寒、急性病毒性肝炎、菌血症、斑疹伤寒等)患者常见,此外肝硬化、肝内阻塞、溶血性贫血等疾病发生并发症时,常见脾大。是否可以治愈[1-2]?偶可治愈,多以手术切除或治疗原发病及对症治疗为主。是否遗传[1-2]?否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智慧医疗先锋者·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创新和领导地位,展示前沿技术刘素君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