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怎么去除身体上的疤痕?

绿色医疗倡导者·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医疗理念,推动绿色医疗实践
绿色医疗倡导者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医疗理念,推动绿色医疗实践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坐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咨询窗口前,心情如同窗外的天气一样复杂。我的身体上有一道疤痕,那是多年前一场意外留下的印记,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它却像一块顽石,始终横亘在我的心头。

医生是个和蔼的中年人,他看着我,眼神里满是关切。‘有图片吗?’他问。我摇了摇头,‘没有,但我能感觉到它有时候会痒,而且有时候会有点皮炎。’医生听了我的描述,微微皱了皱眉,‘那抹点卤米松乳膏吧,如果好了再用药物看看。’

我接过医生递来的药膏,心里多少有些忐忑。那药膏冰凉冰凉的,抹在疤痕上,感觉像是给那道疤痕穿上了一件薄纱。‘哦,’我应了一声,‘嗯嗯,我知道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按照医生的指示,每天坚持涂抹药膏。疤痕似乎真的有所改善,痒的感觉也减轻了不少。我开始对治疗有了信心,但同时也有些担心,‘还有其它吗?’我忍不住问医生。

医生沉吟了一下,‘先治疗一段看看再说吧。’他的话让我有些失落,但我也没有办法,只能默默祈祷着,希望这道疤痕能够彻底消失。

治疗的过程是漫长的,但我没有放弃。我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习惯,尽量保持饮食均衡,多运动,希望这些都能帮助我更快地康复。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过焦虑,有过迷茫,但每当我想起医生和蔼的面容,我的心情就会平静下来。

终于,有一天,我再次来到京东互联网医院,医生看到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怎么样,感觉好些了吗?’他问。我点了点头,‘是的,疤痕已经不明显了,痒的感觉也没有了。’

医生看着我,眼神里满是赞许。‘很好,继续保持,相信你会完全康复的。’他的话让我心里暖暖的,我知道,我已经走出了那段阴霾的日子。

现在,那道疤痕已经几乎看不见了,它就像一个曾经的噩梦,已经被我遗忘在记忆的深处。我想,这就是生活的魅力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勇敢面对,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的话,你们又是怎么解决的?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疤痕去除指南 常见症状 疤痕通常是皮肤受伤后愈合的结果,常见于手术、烧伤、创伤等情况。疤痕可能会引起瘙痒、红肿、疼痛等不适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外观自信心。 推荐科室 皮肤科或整形外科 调理要点 1. 使用含有硅胶成分的产品,帮助软化和平滑疤痕。 2. 尝试微针治疗、激光治疗或手术切除等方法,根据疤痕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3. 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避免疤痕感染和干燥。 4. 如果疤痕引起瘙痒或疼痛,可以使用止痒药物或局部麻醉药物缓解症状。 5.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能需要使用特定的药物或治疗方案,例如注射类固醇或使用压力绷带等方法来改善疤痕的外观和质地。
推荐医生列表
王雅枫·undefined
王雅枫三甲可处方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
擅长:待补充
¥49.0
问医生
陈荣芬·undefined
陈荣芬三甲不可处方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科
|响应时长1440分钟
擅长:擅长常见皮肤病的诊断及治疗,尤以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白癜风、痤疮、湿疹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见长。
¥19.0
问医生
曾烁虎·undefined
曾烁虎可处方
武汉思妍丽江汉武商路医疗美容皮肤科诊所皮肤科
好评100%|接诊量21031|响应时长91分钟
擅长:待补充
¥9.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典型症状为创伤再体验、回避、麻木、过度警觉需及时治疗,延误治疗可出现自残、自杀行为应重视易感人群的心理预防简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disorder,PTSD)是因遭遇或目睹实际的或被威胁的死亡、严重的受伤、性暴力等创伤性事件,从而引发个体安情绪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创伤后出现或加重的创伤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易反复发作、呈慢性化发展,预后差,患者可出现劳动能力丧失、物质滥用(即过度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毒品、抗焦虑药物等,并形成精神性和躯体性的依赖)、抑郁等其他精神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1,2]。症状表现[1]:主要表现为:创伤性事件反复的痛苦记忆或在梦境中反复再现场景,持续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诊断依据[1]:依据接触创伤性事件后,出现或加重的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创伤性事件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过度警觉、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可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类型[1]:1.根据患者年龄分为:(1)6岁及以下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成年人、青少年、6岁以上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根据症状出现时间分为:(1)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直到事件发生后至少6个月才符合全部诊断标准;(2)非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3.根据伴随症状分为:(1)伴分离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症状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且个体持续或反复出现2种症状之一:人格解体、现实解体。(2)伴分离症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2,4]?本病常见,目前发病率报道一。好发于经历或目睹严重事故、性侵犯、虐待、与严重健康问题或分娩经历(如重症监护住院或新生儿死亡)有关的创伤、战争和冲突、酷刑等事件的人群,在军人、医疗工作人员、司机和船长、紧急救护人员、记者、难民等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否可以治愈[4]?早期识别及诊治多可治愈,临床症状明显、经历多次创伤的患者治愈难度大,至少1/3的患者因疾病的慢性化而终身愈。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以创伤为重点的个体CBT干预(认知行为疗法)、EDMR(眼球运动脱敏再处理)、团队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减轻创伤性事件带来的精神压力,减轻、消除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学习新的应对方式、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是否遗传[5]?是,目前认为本病与遗传易感性有一定关系。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绿色医疗倡导者·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医疗理念,推动绿色医疗实践李卫晖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