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左腿疼痛半年,站立时加重,可能是坐骨神经痛?

病友互助家园·为病友提供交流平台,分享治疗经验、康复心得
病友互助家园
为病友提供交流平台,分享治疗经验、康复心得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坐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候诊区,心里却像被乌云笼罩。二胎产后11个月,本该是喜悦的时刻,我却因为左腿的疼痛而忧心忡忡。

左腿的疼痛,就像一条无形的线,从屁股到大腿,再到小腿,像是有无数只蚂蚁在爬。最痛苦的是,这疼痛只在站立时加剧,一坐下,疼痛就减轻了。我开始怀疑,这是不是坐骨神经痛呢?

医生是个和蔼的中年人,他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症状,又仔细地检查了我的腰部和腿部。他告诉我,可能不是坐骨神经痛,而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需要做个腰椎的磁共振检查才能明确。

听到这里,我心中一紧,腰椎间盘突出?那可不是小病。医生安慰我说,这只是初步判断,具体还需要检查才能确定。他还告诉我,髋关节的问题也不能排除,需要拍个片子才能明确。

我心中充满了疑惑,髋关节的问题?那我的腿疼和髋关节有关系吗?医生告诉我,髋关节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关节活动受限,从而引发腿疼。他建议我去拍个片子,看看是否有压迫。

在等待检查结果的日子里,我仿佛度日如年。我担心这病会影响到我照顾孩子,担心这病会让我失去工作。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产后恢复不好,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终于,检查结果出来了。医生告诉我,我的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了神经,同时髋关节也有问题。他建议我进行手术治疗。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五味杂陈。手术,那意味着风险,意味着痛苦。但我又不能不治,毕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手术很成功,我的腿疼也消失了。我感慨万分,幸好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过,病情才没有加重。

现在,我已经康复了。每当我想起那段日子,我都会感慨万分。我想告诉所有的人,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呢?

坐骨神经痛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症状包括从臀部到大腿、小腿的疼痛,站立时加重,偶尔伴有下肢麻木无力。易感人群为长期站立或坐着工作的人群,特别是产后女性。 推荐科室 骨科或神经科 调理要点 1. 进行腰椎磁共振检查以排除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的可能; 2. 如果存在髋关节问题,可能需要拍片子进行进一步检查; 3. 可以尝试物理治疗、按摩或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4. 如果疼痛严重,可以考虑使用止痛药如布洛芬等; 5.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推荐医生列表
于君·undefined
于君可处方
烟台市莱州荣军医院精神科
好评100%|接诊量299|响应时长347分钟
擅长:精神心理问题: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躁狂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睡眠障碍、人格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脑血管后精神障碍、酒中毒、酒依赖、社交恐惧症、强迫症、惊恐发作、创伤后应激障碍、产后抑郁症
¥50.0
问医生
柳艳松·undefined
柳艳松三甲可处方
苏州市广济医院精神科
好评100%|接诊量42|响应时长656分钟
擅长:抑郁症 焦虑症 强迫症 双相障碍 失眠症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多种精神障碍的药物与心理治疗
¥99.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典型症状为创伤再体验、回避、麻木、过度警觉需及时治疗,延误治疗可出现自残、自杀行为应重视易感人群的心理预防简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disorder,PTSD)是因遭遇或目睹实际的或被威胁的死亡、严重的受伤、性暴力等创伤性事件,从而引发个体安情绪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创伤后出现或加重的创伤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易反复发作、呈慢性化发展,预后差,患者可出现劳动能力丧失、物质滥用(即过度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毒品、抗焦虑药物等,并形成精神性和躯体性的依赖)、抑郁等其他精神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1,2]。症状表现[1]:主要表现为:创伤性事件反复的痛苦记忆或在梦境中反复再现场景,持续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诊断依据[1]:依据接触创伤性事件后,出现或加重的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创伤性事件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过度警觉、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可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类型[1]:1.根据患者年龄分为:(1)6岁及以下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成年人、青少年、6岁以上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根据症状出现时间分为:(1)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直到事件发生后至少6个月才符合全部诊断标准;(2)非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3.根据伴随症状分为:(1)伴分离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症状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且个体持续或反复出现2种症状之一:人格解体、现实解体。(2)伴分离症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2,4]?本病常见,目前发病率报道一。好发于经历或目睹严重事故、性侵犯、虐待、与严重健康问题或分娩经历(如重症监护住院或新生儿死亡)有关的创伤、战争和冲突、酷刑等事件的人群,在军人、医疗工作人员、司机和船长、紧急救护人员、记者、难民等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否可以治愈[4]?早期识别及诊治多可治愈,临床症状明显、经历多次创伤的患者治愈难度大,至少1/3的患者因疾病的慢性化而终身愈。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以创伤为重点的个体CBT干预(认知行为疗法)、EDMR(眼球运动脱敏再处理)、团队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减轻创伤性事件带来的精神压力,减轻、消除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学习新的应对方式、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是否遗传[5]?是,目前认为本病与遗传易感性有一定关系。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病友互助家园·为病友提供交流平台,分享治疗经验、康复心得李卫晖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