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拇指受伤后发麻怎么办?

健康解码专家·专注于解读健康领域的复杂问题,提供简单明了的解决方案
健康解码专家
专注于解读健康领域的复杂问题,提供简单明了的解决方案

那天,我正在厨房里忙碌,突然一阵剧痛袭来,我手一抖,小拇指上的伤口就像开了闸,血喷涌而出。我慌了神,赶紧用冷水冲洗,可血还是止不住。我坐在椅子上,心里一阵慌乱,不知道该怎么办。

后来,我听朋友说,京东互联网医院可以在线咨询医生,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开手机,点进了京东互联网医院。

医生问了我一些问题,我如实回答。他听完后,说可能是神经挫伤,让我不用担心。他说,这种情况一般恢复起来要3个月,让我耐心等待。

我听了医生的话,心里多少有些安慰。但是,我还是忍不住问,有没有什么快一点的方法,比如输液啊,啥的。医生摇了摇头,说没有,神经的恢复就是慢。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虽然慢,但至少有希望。我开始按照医生的建议,每天按时服用弥可保,同时,我也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关于神经挫伤的治疗方法。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小拇指虽然还是偶尔会发麻,但已经不像之前那么严重了。我开始相信,只要坚持,一定会有好转的那一天。

现在,我的小拇指已经基本恢复了,虽然还有一点点不适,但我已经不再担心了。我想,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吧,总会有一些不如意,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克服。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的话,你们都是怎么治疗的呢?

幸好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过,病情才没有加重。大家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又没时间去医院挂号看病的话,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小拇指神经挫伤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小拇指神经挫伤的常见症状包括小拇指发麻、刺痛或无力感,可能会影响日常活动。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手指受伤后,尤其是伴随着出血的伤口。 推荐科室 神经外科或手外科 调理要点 1. 服用弥可保等神经营养药物,促进神经恢复。 2. 避免过度使用受伤的手指,给予充分休息。 3. 如果疼痛或不适感加剧,应及时就医。 4.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如按摩、热敷等,以加速恢复。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
推荐医生列表
李淑云·undefined
李淑云可处方
哈尔滨市公安医院口腔综合科
好评100%|接诊量4|响应时长37分钟
擅长:擅长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
¥9.0
问医生
朱生德·undefined
朱生德三甲可处方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好评100%|接诊量19
擅长:常见贫血的诊治,出凝血疾病诊断与治疗。
¥35.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典型症状为创伤再体验、回避、麻木、过度警觉需及时治疗,延误治疗可出现自残、自杀行为应重视易感人群的心理预防简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disorder,PTSD)是因遭遇或目睹实际的或被威胁的死亡、严重的受伤、性暴力等创伤性事件,从而引发个体安情绪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创伤后出现或加重的创伤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易反复发作、呈慢性化发展,预后差,患者可出现劳动能力丧失、物质滥用(即过度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毒品、抗焦虑药物等,并形成精神性和躯体性的依赖)、抑郁等其他精神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1,2]。症状表现[1]:主要表现为:创伤性事件反复的痛苦记忆或在梦境中反复再现场景,持续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诊断依据[1]:依据接触创伤性事件后,出现或加重的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创伤性事件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过度警觉、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可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类型[1]:1.根据患者年龄分为:(1)6岁及以下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成年人、青少年、6岁以上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根据症状出现时间分为:(1)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直到事件发生后至少6个月才符合全部诊断标准;(2)非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3.根据伴随症状分为:(1)伴分离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症状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且个体持续或反复出现2种症状之一:人格解体、现实解体。(2)伴分离症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2,4]?本病常见,目前发病率报道一。好发于经历或目睹严重事故、性侵犯、虐待、与严重健康问题或分娩经历(如重症监护住院或新生儿死亡)有关的创伤、战争和冲突、酷刑等事件的人群,在军人、医疗工作人员、司机和船长、紧急救护人员、记者、难民等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否可以治愈[4]?早期识别及诊治多可治愈,临床症状明显、经历多次创伤的患者治愈难度大,至少1/3的患者因疾病的慢性化而终身愈。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以创伤为重点的个体CBT干预(认知行为疗法)、EDMR(眼球运动脱敏再处理)、团队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减轻创伤性事件带来的精神压力,减轻、消除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学习新的应对方式、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是否遗传[5]?是,目前认为本病与遗传易感性有一定关系。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健康解码专家·专注于解读健康领域的复杂问题,提供简单明了的解决方案李卫晖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