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前侧麻木,医生建议用甲钴胺片调理

远程医疗新视界·探讨远程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包括在线问诊、远程手术等
远程医疗新视界
探讨远程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包括在线问诊、远程手术等

那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样在健身房挥汗如雨,练完腿后,我摸了摸右边大腿前侧,竟然有点麻,像是被电击了一般。我以为是运动过量,就没太在意,可没想到,这麻痹感一直持续到现在。

前天晚上,我鼓起勇气,决定去医院看看。我来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挂号后,一位医生接诊了我。他看起来很年轻,但眼神里透着认真和经验。

医生问我:“症状多久了?”我回答:“前天晚上开始的。”医生又问:“练的时候加了些重量,练的力度可能有点偏大?”我点了点头。

医生又问:“腰椎疼痛吗?”我摇了摇头:“全身上下没有一处不适,就是右侧大腿前面部分摸着有麻痹感。”医生又问:“然后后背有些酸疼,不过我想这是和大大前天练背有关?”我回答:“是的。”

医生说:“可能是肌肉神经劳损有关。”我问他:“在用什么药物吗?”医生说:“对了,屁股蛋儿酸疼,不知道算不算不适?”我摇了摇头。

医生说:“可以吃甲钴胺片调理。”我听了,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但紧接着又问:“那近期还可以健身或者运动吗?”医生说:“适当的那种。”

我看着医生,心里充满了感激,但还是忍不住说:“医生,请您帮我开具处方或用药建议。”医生笑了笑,说:“暂时少运动。”

我点了点头,心里虽然有些不舍,但为了健康,也只能如此。医生最后说:“注意休息。”我感激地点了点头。

走出医院,我心情复杂。一方面,我为自己的健康感到担忧,另一方面,我又为医生的专业和耐心感到敬佩。

回到家,我按照医生的叮嘱,开始服用甲钴胺片,并适当减少运动。虽然病情有所缓解,但我还是担心这只是一时的,不知道何时才能完全康复。

我想,这就是生活吧,总会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的话,你们都是怎么解决的?

大腿前侧麻木的调理指南 常见症状 大腿前侧麻木可能是肌肉神经劳损引起的,常见于健身或运动过度的人群,尤其是练习腿部力量训练时加重了负荷。除了麻木感外,可能还伴随着局部酸疼或不适感。 推荐科室 建议就诊于神经内科或康复科室。 调理要点 1. 休息:避免过度运动,给予受损部位充分的休息时间。 2.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甲钴胺片来改善神经功能和缓解症状。 3. 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等可以帮助缓解局部不适和促进血液循环。 4. 适当运动:在恢复期内,进行适当的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恢复肌肉和神经功能。 5. 饮食调理: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B群和其他营养素,以支持神经系统的健康。
推荐医生列表
柳艳松·undefined
柳艳松三甲可处方
苏州市广济医院精神科
好评100%|接诊量42|响应时长656分钟
擅长:抑郁症 焦虑症 强迫症 双相障碍 失眠症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多种精神障碍的药物与心理治疗
¥99.0
问医生
于君·undefined
于君可处方
烟台市莱州荣军医院精神科
好评100%|接诊量299|响应时长347分钟
擅长:精神心理问题: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躁狂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睡眠障碍、人格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脑血管后精神障碍、酒中毒、酒依赖、社交恐惧症、强迫症、惊恐发作、创伤后应激障碍、产后抑郁症
¥50.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典型症状为创伤再体验、回避、麻木、过度警觉需及时治疗,延误治疗可出现自残、自杀行为应重视易感人群的心理预防简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disorder,PTSD)是因遭遇或目睹实际的或被威胁的死亡、严重的受伤、性暴力等创伤性事件,从而引发个体安情绪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创伤后出现或加重的创伤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易反复发作、呈慢性化发展,预后差,患者可出现劳动能力丧失、物质滥用(即过度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毒品、抗焦虑药物等,并形成精神性和躯体性的依赖)、抑郁等其他精神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1,2]。症状表现[1]:主要表现为:创伤性事件反复的痛苦记忆或在梦境中反复再现场景,持续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诊断依据[1]:依据接触创伤性事件后,出现或加重的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创伤性事件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过度警觉、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可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类型[1]:1.根据患者年龄分为:(1)6岁及以下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成年人、青少年、6岁以上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根据症状出现时间分为:(1)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直到事件发生后至少6个月才符合全部诊断标准;(2)非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3.根据伴随症状分为:(1)伴分离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症状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且个体持续或反复出现2种症状之一:人格解体、现实解体。(2)伴分离症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2,4]?本病常见,目前发病率报道一。好发于经历或目睹严重事故、性侵犯、虐待、与严重健康问题或分娩经历(如重症监护住院或新生儿死亡)有关的创伤、战争和冲突、酷刑等事件的人群,在军人、医疗工作人员、司机和船长、紧急救护人员、记者、难民等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否可以治愈[4]?早期识别及诊治多可治愈,临床症状明显、经历多次创伤的患者治愈难度大,至少1/3的患者因疾病的慢性化而终身愈。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以创伤为重点的个体CBT干预(认知行为疗法)、EDMR(眼球运动脱敏再处理)、团队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减轻创伤性事件带来的精神压力,减轻、消除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学习新的应对方式、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是否遗传[5]?是,目前认为本病与遗传易感性有一定关系。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远程医疗新视界·探讨远程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包括在线问诊、远程手术等李卫晖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