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未来医疗领航员·展望未来医疗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前瞻性的信息
未来医疗领航员
展望未来医疗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前瞻性的信息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懒洋洋地洒在了我家的客厅里。我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张诊断报告,心情却像被冰水浇透了一样。帕金森,这个听起来就让人心生恐惧的词,就这样毫无征兆地闯进了我的生活。

我是个普通的上班族,每天忙碌于工作和家庭之间。直到那天,我突然发现自己手抖得厉害,尤其是当我紧张或者静止不动的时候。一开始,我以为是自己太累了,休息一下就会好。可是,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

我鼓起勇气,去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医生是个和蔼的中年人,他耐心地听我描述病情,然后给我做了详细的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他告诉我,我患上了帕金森病

听到这个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那么年轻,怎么就得了这种病呢?医生安慰我说,虽然帕金森病目前无法根治,但是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

医生给我开了一些药,并详细地告诉我每种药的用法和注意事项。我看着药盒上的名字,心里五味杂陈。我知道,从现在开始,我的生活将会有很大的改变。

我开始按时服药,每天按时做康复训练。虽然病情有所控制,但是我还是能感觉到身体的不适。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要承受这样的痛苦?但是,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医生的话,想起那些和我一样患病的患者,他们都在努力地与病魔抗争,我为什么就不能呢?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有时候,我会因为病情的反复而感到焦虑和绝望。但是,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京东互联网医院的那位医生,想起他鼓励我的话语,想起他给我开的那些药。我知道,只要我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希望。

现在,我已经接受了这个现实,并且开始学会与病魔共存。我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我相信,只要我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战胜病魔,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情况?你们都是怎么应对的?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分享?希望我们能够互相鼓励,共同战胜病魔。

帕金森病治疗指南 常见症状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运动系统。常见症状包括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和平衡问题。易感人群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推荐科室 神经内科 调理要点 1.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可以有效控制症状。 2. 物理治疗:通过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 3. 手术治疗:在药物治疗无效或副作用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深部脑刺激手术等手术治疗。 4.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的锻炼、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对于控制病情有积极作用。 5. 心理支持:帕金森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及时的心理支持和治疗也很重要。
推荐医生列表
于君·undefined
于君可处方
烟台市莱州荣军医院精神科
好评100%|接诊量299|响应时长347分钟
擅长:精神心理问题: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躁狂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睡眠障碍、人格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脑血管后精神障碍、酒中毒、酒依赖、社交恐惧症、强迫症、惊恐发作、创伤后应激障碍、产后抑郁症
¥50.0
问医生
柳艳松·undefined
柳艳松三甲可处方
苏州市广济医院精神科
好评100%|接诊量42|响应时长656分钟
擅长:抑郁症 焦虑症 强迫症 双相障碍 失眠症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多种精神障碍的药物与心理治疗
¥99.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典型症状为创伤再体验、回避、麻木、过度警觉需及时治疗,延误治疗可出现自残、自杀行为应重视易感人群的心理预防简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disorder,PTSD)是因遭遇或目睹实际的或被威胁的死亡、严重的受伤、性暴力等创伤性事件,从而引发个体安情绪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创伤后出现或加重的创伤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易反复发作、呈慢性化发展,预后差,患者可出现劳动能力丧失、物质滥用(即过度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毒品、抗焦虑药物等,并形成精神性和躯体性的依赖)、抑郁等其他精神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1,2]。症状表现[1]:主要表现为:创伤性事件反复的痛苦记忆或在梦境中反复再现场景,持续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过度警觉。诊断依据[1]:依据接触创伤性事件后,出现或加重的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创伤性事件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过度警觉、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可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类型[1]:1.根据患者年龄分为:(1)6岁及以下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成年人、青少年、6岁以上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根据症状出现时间分为:(1)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直到事件发生后至少6个月才符合全部诊断标准;(2)非延迟性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3.根据伴随症状分为:(1)伴分离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症状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且个体持续或反复出现2种症状之一:人格解体、现实解体。(2)伴分离症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2,4]?本病常见,目前发病率报道一。好发于经历或目睹严重事故、性侵犯、虐待、与严重健康问题或分娩经历(如重症监护住院或新生儿死亡)有关的创伤、战争和冲突、酷刑等事件的人群,在军人、医疗工作人员、司机和船长、紧急救护人员、记者、难民等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否可以治愈[4]?早期识别及诊治多可治愈,临床症状明显、经历多次创伤的患者治愈难度大,至少1/3的患者因疾病的慢性化而终身愈。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以创伤为重点的个体CBT干预(认知行为疗法)、EDMR(眼球运动脱敏再处理)、团队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减轻创伤性事件带来的精神压力,减轻、消除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学习新的应对方式、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是否遗传[5]?是,目前认为本病与遗传易感性有一定关系。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未来医疗领航员·展望未来医疗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前瞻性的信息李卫晖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