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怎么办?医生说不用药,改善饮食就行!

数字健康领航者·介绍电子病历、健康监测设备、移动医疗应用等数字化医疗技术的最新进展
数字健康领航者
介绍电子病历、健康监测设备、移动医疗应用等数字化医疗技术的最新进展

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咨询室里,我坐在那里,心情如同窗外的天气一样,阴沉而沉重。

“便秘怎么办?”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但我知道,我的内心正翻江倒海。

医生抬起头,目光温和地望着我,“经常便秘还是偶尔?”

我犹豫了一下,“应该算经常吧,三四天一次。”

医生的表情变得严肃,“做过肠镜检查了吗?”

我摇摇头,“没有。”

“您该去做胃肠镜检查了。”医生的话让我心头一紧,我知道,这可能是胃炎引起的便秘。

“那个,有胃炎。”我补充道。

医生沉默了一会儿,“如果您不去做检查的话,你可以先吃一些乳果糖,润肠通便治疗。”

“乳果糖?”我有些疑惑。

“是。”医生回答。

“多喝水辅助可以吗?”我问道。

“必须要多喝水,多运动的。”医生的话让我有些无奈,我不怎么爱喝水,运动更是久违的事情。

“是不是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我又问。

“对。”医生回答。

接下来的对话,医生详细地给我讲解了我的病情,以及如何通过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来缓解便秘和打嗝的症状。

“你把这些做好了,你的便秘,打嗝都会好转的,不需要药物治疗。”医生的话让我看到了希望。

我点了点头,“谢谢。”

“不客气的。”医生微笑着说。

离开医院的时候,我心情复杂。我知道,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并不容易,但我愿意尝试,为了健康,为了不再忍受便秘的痛苦。

明天开始,我要改善伙食,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多运动。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我的便秘和打嗝一定会好转。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的话,你们都是怎么解决的?希望我的经历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脾虚便秘的调理指南 常见症状 脾虚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不畅、便秘、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易感人群包括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情绪波动大的人群。 推荐科室 消化内科或中医科 调理要点 1.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生冷凉性和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2. 生活习惯改善:保持规律作息,多喝水,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3.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乳果糖等药物辅助治疗便秘,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胃肠道问题,预防便秘的发生和加重。
推荐医生列表
何晓婷·undefined
何晓婷三甲可处方
苏州市广济医院临床心理科
擅长:待完善
¥20.0
问医生
郭慧卿·undefined
郭慧卿三甲可处方
山西省儿童医院小儿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59|响应时长72分钟
擅长:小儿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呼吸,消化及危急重症患者的诊治
¥35.0
问医生
李巧军·undefined
李巧军不可处方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临床心理科
擅长:1、情绪问题咨询 2、亲子教育咨询 3、青少年学习咨询 4、婚姻家庭咨询
¥20.0
问医生
陈坤·undefined
陈坤可处方
宜昌伍家岗陈坤儿科诊所小儿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2
擅长: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19.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饮用含乳糖的乳品后,出现腹胀、腹痛、腹泻主要是遗传相关的先天性因素所导致可食用零乳糖、低乳糖乳品或添加乳糖酶治疗简介乳糖耐受是指乳糖酶的相对或绝对缺乏,宠儿导致摄入的乳糖能或能完全被分解吸收,而产生的消化道症状。乳糖耐受对婴幼儿影响较大,其最常见的症状为腹泻,如若引起重视可导致慢性腹泻、营养良、贫血、骨质疏松等长期危害,可通过改用乳糖配方奶粉或加用乳糖酶等方法进行治疗,虽能治愈,但一般预后良好。症状表现:乳糖耐受的典型表现是饮用含乳糖的乳品(母乳或牛乳)后,产生腹胀、腹痛、腹泻的症状;腹泻后,腹胀、腹痛减轻。诊断依据:通过典型的临床症状,结合去乳糖治疗或添加乳糖酶治疗后症状好转即可确诊,也可通过检测大便对乳糖耐受进行检查确诊。乳糖耐受有哪些类型?根据引发乳糖耐受的乳糖酶缺乏的原因同,乳糖耐受可分为4个类型:1.发育性乳糖酶缺乏引起的乳糖耐受2.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引起的乳糖耐受3.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引起的乳糖耐受4.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引起的乳糖耐受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乳糖耐受在我国是常见病,在中国婴幼儿中发病率极高,可46.9%~70.0%,在成人中原发性乳糖酶缺乏甚至可达100%[1]。是否可以治愈?乳糖耐受可以通过食用零乳糖乳品或添加乳糖酶等方式而治愈;但乳糖酶缺乏则可治愈。是否遗传?会,乳糖耐受主要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是否医保范围?是
数字健康领航者·介绍电子病历、健康监测设备、移动医疗应用等数字化医疗技术的最新进展李俊霞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