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营养支持中的注意事项

医疗数据守护者·专注于医疗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讨论,分析相关政策和案例
医疗数据守护者
专注于医疗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讨论,分析相关政策和案例

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作为一种重要的肠外营养支持药物,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它主要由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组成,旨在为不能或功能不全或被禁忌经口/肠道摄取营养的成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

然而,任何药物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在使用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时,患者和医护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静脉输注本药时有可能发生静脉炎。这可能与输液管类型、直径与长度、输注时间长短、液体的pH和渗透压、感染/静脉被穿刺的次数等因素有关。因此,建议已输注本品的静脉不再用于其他输液或添加剂注射使用,并建议每日更换输液针刺入的位置。

其次,输注英脱利匹特(脂肪乳注射液)可能会引起体温升高、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此外,还有输注过程中出现肝功能酶一过性升高的报道。虽然这些不良反应较为罕见,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仍需密切关注自身症状。

再者,脂肪超载综合症是使用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当脂肪廓清受损后,患者可能会出现高脂血症、发热、脂肪浸润、肝肿大、脾肿大贫血等症状。若出现此类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寻求医生帮助。

此外,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有一些禁忌症,如对鸡蛋、大豆蛋白或处方中任一成份过敏者,重度高脂血症,严重肝功能不全,严重凝血机制障碍等。在使用前,患者应详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总之,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在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患者和医护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以确保患者安全。

推荐医生列表
蒋泽宇·undefined
蒋泽宇三甲可处方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精神科
好评98%|接诊量167|响应时长82分钟
擅长:擅长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强迫障碍、分裂症以及睡眠障碍、进食障碍的诊治。解决 社交恐惧症,睡眠不好,忧郁症,强迫症等心理健康问题。
¥100.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过分节食、暴饮暴食、食异物是主要症状主要治疗方法为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营养治疗健康的审美观念、健全的人格心理是预防关键简介进食障碍是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病因,以进食行为异常、对食物、体重和体型的过分关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性疾病。此病比较常见,女性居多,主要分为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暴食症和异食癖。临床上可能出现:进食行为异常(如饮食过少、暴饮暴食、食用非食用性物质等)、营养良、月经紊乱、焦虑、抑郁等症状,临床因分类同而症状一。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疾病的类型,主要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如氟伏沙明)、营养治疗(均衡膳食)、健康教育等。此病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经过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是难以治愈。症状表现:典型症状:进食行为异常(如饮食过少、暴饮暴食、食用非食用性物质等)、营养良、月经紊乱、焦虑、抑郁等。诊断依据:医生会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的进食障碍症状、体征,并通过体格检查(如观察患者出现对食物有可抗拒的欲望以及通过过度减肥的方式来抵消食物等)、心理测试(如用耶鲁布朗进食障碍量表,来评估神经性贪食症的严重程度)等方式进行确诊。进食障碍有哪些类型?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暴食症异食癖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神经性厌食常见于青少年女性,男女患病率为1:(6~10)。13~14岁和17~18岁是两个高发年龄段,30岁以后少见;美国12~18岁的女性患病率约0.5%~1%,国内目前尚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1]。神经性贪食多发生于青春晚期或成年早期女性,发病率1%~3%,男性患者仅为女性患者的1/10[2][3]。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的研究数据显示暴食障碍终生患病率为1.9%。美国暴食障碍的患病率为1.9%~3.5%。多见于女性肥胖者,男女比例约为1:1.75。发病时间在20岁左右,可持续到中年以后[1]。异食癖多见于婴幼儿,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年龄大的儿童和少年少见,有调查显示2~3岁的婴幼儿中有15%出现异食行为[1]。是否可以治愈?难以治愈。患者可通过心理、药物、营养治疗缓解症状。是否遗传?是,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因本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是否医保范围?是
医疗数据守护者·专注于医疗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讨论,分析相关政策和案例刘登华副主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