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中医养生之道·介绍中医养生知识、中医治疗和草药知识
中医养生之道
介绍中医养生知识、中医治疗和草药知识

阿司匹林肠溶片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物,其主要成分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具有抗炎、镇痛、解热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然而,阿司匹林肠溶片并非适用于所有人。以下是一些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时应注意的事项:

适应症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主要适应症包括:

  • 预防心肌梗死复发
  • 中风的二级预防
  • 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
  • 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
  • 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
  • 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血栓
  • 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肠溶片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上、下胃肠道不适,如消化不良、胃肠道和腹部疼痛,罕见的胃肠道炎症、胃十二指肠溃疡。非常罕见的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和穿孔,伴有实验室异常和临床症状。由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已观察到的出血包括手术期间出血、血肿、鼻衄、泌尿生殖器出血,牙龈出血。也有罕见至极罕见出血的报道,如胃肠道出血、脑出血(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和/或与抗凝药合用),可能成卧生合。急性或慢性出血后可能导致其血/缺铁性贫血(如隐性的微出血),伴有实验室异常和临床表现,例如虚弱、苍白、低血压。

禁忌症

以下情况禁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 对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盐,或药品的任何其他成分过敏
  • 水杨酸盐或含水杨酸物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哮喘的历史
  •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 出血体质
  • 严重的肾功能衰竭
  • 严重的肝功能衰竭
  • 严重的心功能衰竭
  • 妊娠的最后三个月

注意事项

在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 对止痛药/抗炎药/抗风湿药过敏,成存在其他过敏反应
  • 胃十二指肠溃疡史,包括慢性溃疡、复发性溃疡、胃肠道出血史
  • 与抗凝药合用(见药物相互作用)
  • 肾功能损害
  • 肝功能损害
  • 布洛芬可能干扰同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作用。如患者合用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应咨询医生
  • 阿司匹林可能导致支气管痉挛并引起哮喘发作或其他过敏反应,危险因素包括支气管哮喘,花粉热,鼻息肉。或慢性呼吸道感染,这也适用于对其他物质有过敏反应的患者(例如皮肤反应、瘙痒、风疹
  • 由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可持续数天,可能导致手术中或手术后增加出血
  • 低剂量阿司匹林减少尿酸的消除,可诱发痛风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在怀孕的头3个月使用水杨酸盐可能与畸形(裂唇、心脏畸形)危险性升高有关。但现有的资料不足以评估阿司匹林用于长别治疗(剂量大于150mg/天)时导致畸形的可能性。常规治疗剂量时危险性降低。在一项32,000对母子参与的前瞻性研究中,未显示畸形危险性升高。孕妇服用水杨酸前应权衡利弊:作为预防措施,长期治疗的剂量尽量不超过150mg/天,在妊娠最后3个月,服用高剂量的阿司匹林(大于300mg/天)可能导致孕期延长,母体子宫的收缩受抑和胎儿的心肺毒性(例如动脉导管提前关闭)。此外,母体和胎儿的出血风险增加。分娩前短期服用高剂量阿司匹林可导致胎儿颅内出血,尤其是早产儿。因此所有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禁用于妊娠最后3个月的妇女,除非在正确的临床专家建议和严密监测下极有限的应用于心血管和产科。哺乳期妇女水杨酸盐及降解产物能少量地进入母乳。目前未发现偶然服用时对婴儿产生不良反应,一般不需停止哺乳。但常规服用或高剂量摄入时,应尽早停止哺乳。

儿童用药

如未咨询医生,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不应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伴或不伴发热的病毒感染,尤其是流感A、B和水痘,可能会发生少见的危及生命的Reye综合征,需立即进行药物治疗。合并应用阿司匹林时发生Reye综合征的风险可能增加。但相关性尚未得以证实。持续地呕吐可能是Reye综合征的信号。

老年用药

老年用药请参见【注意事项】,使用前咨询医生。

推荐医生列表
杨建明·undefined
杨建明三甲可处方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7|响应时长1440分钟
擅长:脑出血,脑梗塞,睡眠障碍,癫痫,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斑块,重症肌无力,帕金森,三叉神经痛,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00.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起病突然,一般在1小时内,超过24小时好发于中老年人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近期有较高风险发生卒中,应及时送医简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是指由一过性脑供血足,引起的供血区局灶性脑功能障碍、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发作的一种疾病。起病突然,症状持续时间比较短,大部分患者症状持续10~20分钟,一般在1小时内可缓解,且脑梗死的证据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患者可突然出现身体一侧麻木、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言语障碍等症状。好发于50~70岁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1]。症状表现:患者可突然出现身体一侧麻木、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言语障碍等症状。起病迅速,持续时间短,反复发作,多数持续10~20分钟,能完全缓解。诊断依据:很多患者来诊时,已恢复正常。因此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医生除了采集病史(如询问患者症状、既往史等)和系统查体之外,还需通过核磁成像(MRI)、血管造影、及实验室检查等检查手段,来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哪些类型?颈内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我国成年人患病率为2.27%。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目前经过及时的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等),或手术治疗(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内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等)后,患者疾病加重的可能性很低。积极治疗后,90天内出现卒中的风险明显降低,只有1.24~1.3%,卒中风险约减少80%。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中医养生之道·介绍中医养生知识、中医治疗和草药知识吕志勤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