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证:暂无资料
  •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糖尿病不单查空腹和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大于6.5也是糖尿病<p>由于糖尿病本身发病的隐匿性,我国糖尿病患者往往在出现并发症之后才就诊,糖尿病确诊较晚、并发症及合并症患病率高。</p> <div> </div> <div>糖尿病的诊断以前一直是靠抽血查单次血糖,大部分人只抽血查空腹血糖,而忽视了诊断早期糖尿病需要查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只表示抽血瞬间血糖情况,受影响因素多,与进餐多少、动动强度有关。</div> <div> </div> <div>有些人在体检前进餐少,有糖尿病的人也会发生低血糖情况,单一次抽血查血糖正常,使患者误以为血糖正常,而没反复多次复查血糖,导致一部分人已经有糖尿病没被诊断出来。</div> <div> <br /> <p class="article-img"> <img src="https://m.360buyimg.com/pop/jfs/t1/165275/12/11078/18685/60462667E98e47d75/0c22c2801b1a8cb3.jpg" style="width: 100.0%;height: auto;" /></p> <p> </p></div> <div> </div> <div>一、既往诊断糖尿病方法</div> <div> </div> <div>既往诊断糖尿病的方法就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需要禁8-10小时情况下,抽取空腹血,大部分人体检都是只查空腹血糖。</div> <div> </div> <div>但是糖尿病有50-60%以上的人,早期表现为餐后两小时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还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在(6.1-6.9mmol/l之间),这样就错过了有一半以上的人早期已经是糖尿病了而没有诊断,直到出现空腹血糖已经很高的时候,部分患者身体出现并发症的时候,才诊断出来糖尿病,延误了糖尿病的诊断时间。</div> <div> </div> <div>由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需要在空腹的情况下(空腹8-10小时),口服75克的葡萄糖,然后再抽取餐后1小时、2小时的血糖。这样的检测有些人觉得很麻烦,大部分人都忽略了这个检测,所以导致一半以上早期患有餐后血糖高,而没有被诊断出来。</div> <div> <br /> <p class="article-img"> <img src="https://m.360buyimg.com/pop/jfs/t1/156411/30/14259/14019/6046266fE1004a8b9/0534381684887307.jpg" style="width: 100.0%;height: auto;" /></p> <p> </p></div> <div> </div> <div>二、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div> <div> </div> <div>2020年糖尿病指南新标准测量糖化血红蛋白也可以诊断糖尿病,了解糖尿病患者平时血糖控制情况查单次血糖不够,也是需要查糖化血红蛋白。</div> <div> </div> <div>由于许多实验室间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不一致,所以在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可以采用标准化的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div> <div> </div> <div>检查糖化血红蛋白不受饮食影响,可以不需要空腹检查,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因此,以后要想体检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要查一下糖化血红蛋白。</div> <div> <br /> <p class="article-img"> <img src="https://m.360buyimg.com/pop/jfs/t1/166921/18/11020/37108/60462679E42547310/94fdefaeea35d00a.jpg" style="width: 100.0%;height: auto;" /></p> <p> </p></div> <div> </div> <div>三、糖化血红蛋白可反应2-3个月血糖控制水平</div> <div> </div> <div>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A中的2条ß链N端的缬氨酸缩合形成的产物,整个过程不需要酶的参与,是一个不可逆的反应。</div> <div> </div> <div>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红细胞平均寿命和该时期内的血糖浓度有密切联系,人体内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90-120天,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人体内既往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div> <div> </div> <div>糖化血红蛋白不受饮食和活动的影响、不受每天葡萄糖波动的影响、不需要患者空腹测量、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较少的体内变异,与传统检测血糖的方法相比更便撤检测也不受时间的影响。</div> <div> </div> <div> </div> <div>四、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div> <div> </div> <div>将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可以降低糖尿病微血管事件(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但是不能降低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发生率。</div> <div> </div> <div>而且发现盲目地进行强化降糖达标治疗,会增加患者低血糖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甚至增加心血管高危患者的全因死亡率。</div> <div> </div> <div>糖化降糖治疗使糖化血红蛋白<6.5%,患者死亡风险和大血管事件发生并无进一步减少,病程长、有低血糖史、有冠心病的患者,盲目地进行强化达标治疗,会明显增加低血糖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接近正常值(<6.4%)会增加患者死亡率。</div> <div> </div> <div>糖尿病最新指南建议,糖化血红蛋白 的目标值应&lt;7.0%,以预防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并可使患者的预期寿命得到延长。</div> <div> <br /> <p class="article-img"> <img src="https://m.360buyimg.com/pop/jfs/t1/170875/10/11055/30492/6046268bE381941fb/ec122e01dddabf41.jpg" style="width: 100.0%;height: auto;" /></p> <p> </p></div> <div> </div> <div>总结</div> <div> </div> <div>体查是否有糖尿病,需要查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如果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或糖耐量试验大于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可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标标,血糖不能控制太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lt;7.0%,最好不要小于<6.4%会增加患者死亡率。</div>
2020年中国糖尿病指南,仍将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治疗首选药物<p>二甲双胍用于糖尿病治疗中,已经有 60 余年了,全球应用最多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也是全球防控糖尿病的核心药物。2020 年中国的糖尿病指南仍然将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治疗的首选药物。</p> <h3>一、二甲双胍的作用特点</h3> <ul> <li>二甲双胍主要促进组织吸收葡萄糖,减少食物吸收和糖原异生来降低血糖,通过增加周围组织胰岛素和其受体激活,减轻胰岛素抵抗,使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少。</li> <li>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血浆脂质浓度,血液黏度、改善肾的血流量。</li> </ul> <h3>二、二甲双胍的优势</h3> <ul> <li>二甲双胍除降糖作用外,还有肾脏保护作用,二甲双胍治疗早期肾病的患者能够有效地降低尿蛋白的排泄。</li> <li>二甲双胍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能够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可以减少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li> <li>对于糖尿病患者不论有无胰岛贝塔细胞功能都有降糖作用,但是对正常人这没有降糖作用。</li> <li>降低血糖、减少脂肪、减少体重及降低体重,此外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患者的卵巢功能,不引起低血糖或高血糖血症。</li> </ul> <h3>三、特殊人群用药</h3> <ul> <li>老年人使用在年龄上没有限制,但是大于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要定期监测肾功能。</li> <li>可以用于 10 岁以上的儿童,推荐 10 岁以下的患儿使用,且最高剂量不要超过 2000 毫克每天。</li> <li>肝功能检测,如果转氨酶超过三倍,谷丙转氨酶达到 120U/L 以上,应该要避免使用。</li> <li>肾功能不全的,如果肾小球滤过率计算出来,已经达到 3 期的应该慎用或者是减量使用。</li> <li>做造影或者全身麻醉术前,比如冠脉 CT、冠状动脉造影、增强 CT 之前后都需要停用二甲双胍两天,查肾功能正常后可以继续用药。</li> <li>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时可以暂停二甲双胍,待心衰稳定之后再正常服用二甲双胍。</li> <li>妊娠妇女降糖首选胰岛素,不能不使用二甲双胍。</li> </ul> <h3>四、不良反应</h3> <p>主要的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等,大多数在用药前的 10 周,随着用药的时间延长,会耐受或者是消失,小剂量使用可以减少胃肠道反应。为了减少胃肠道反应,可以在用餐时候服下。</p> <h3>五、使用剂量</h3> <p>二甲双胍开始从最小剂量 500 毫克每天服用,最佳的有效剂量 2000 毫克每天,成人最大剂量 2550 毫克。二甲双胍的疗效与剂量是有有关的,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可以逐渐增加剂量,单用药物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 1%~2%。足剂量单用二甲双胍治疗三个月,血糖控制不佳的可以考虑加重加用第 2 种降糖药物。</p> <h3>六、长期服二甲双胍影响 B12 吸收</h3> <p>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以引起维生素 B12 水平的下降,主要是小肠蠕动的改变,肠道受到刺激,使细菌过度生长,维生素 B12 吸收障碍。</p> <p>维生素 B12 可降低血液中叶酸浓度,而维生素 B12 和叶酸缺乏可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增加心血管危险因素。</p> <p>建议长期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适当地补充维生素 B12。</p> <h3>总结:</h3> <ul> <li>二甲双胍单独使用可以降低血糖,对于正常人没有糖尿病来说不降低血糖。</li> <li>二甲双胍可以用于肥胖的患者减肥,控制体重,或者用于有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女性。</li> <li>二甲双胍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状态,能够延缓糖尿病的发生。</li> <li>如果血糖较高的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能降低血糖的,可以联合其他口服的降糖药物或者是联合胰岛素降糖。</li> </ul>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