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证:暂无资料
  •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心肌缺血是怎么造成的?<p>心肌缺血是怎么造成的?心肌缺血是一些中老年人比较常见的心脏疾病,发病之后患者会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在临床当中心肌缺血常见的原因有病理性和生理性两种可能,无论是生理性的和病理性造成的心肌缺血都需要引起患者的重视,并且及早进行相关的治疗。那么下面我们来详细的看一下病因是哪些。</p> <p><strong>生理性的心肌缺血往往是因为患者最近太过劳累,营养跟不上导致的,比如有些人在平时工作中压力过大,同时休息不够、睡眠不足,心情不佳等一些不利的因素,这些都可能引起心肌缺血,如果患者自身的症状不是特别严重,建议在治疗上排除原因,可暂先观察。</strong></p> <div> </div> <div>       <strong>图片</strong></div> <div> </div> <p><strong>病理性的心肌缺血是临床当中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是患者出现了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管壁斑块造成局部供血障碍。需要注意的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就是冠心病。所以说起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strong></p> <div> </div> <p><strong>其它造成病理性的心肌缺血的原因还有患者自身的血容量不足,导致了全身缺血,这时候就能引起心肌缺血。还有一些患者是因为向心肌供血的血管血流上不畅通,导致出现的问题就是心肌的供血障碍性缺血。临床当中还有一些患者由于自身的血红细胞聚集过重、同时患者的血粘度过大、杂质过多导致了心肌血液循环不良性缺血。这都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原因,否则任其发展就会引发其它的严重疾病。</strong></p> <div> </div> <p><strong>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当人体出现了高胆固醇症,这时候就会让患者的血管内壁形成班块,造成挟窄的现象,这就会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所以在平时患者应当注意保持控制自身的理想体重,减少热量、糖类食物的摄入,同时还需要注意摄入较多的维生素,这样可以帮助改善症状,恢复健康。</strong></p>
定期监测,远离高血压!<p>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成年人 18 岁以上的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达到 25.2%。也就是说,约 1/4 的成年人都患有高血压。高血压主要危害心脏、脑和肾脏,心血管病里面的死亡,三分之二以上是跟高血压密切相关的。如果人一辈子不患高血压,可以减少很多心血管病的发生。一旦确诊高血压,就要注意检查高血压是否已经造成心脏的损害,比如说心脏肥大、心律失常等,肾脏的检查需要明确有没有蛋白尿,而脑血管需要明确有没有出现动脉硬化甚至梗死的情况。</p> <p>虽然说高血压病因不明,但三大危险因素是明确的。首先是肥胖,这与人们高热量的饮食和运动不足有关。第二是高盐饮食。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摄入的盐量控制在 6 克以内,然而实际上我国居民平均食盐量在 12 克左右,严重超标。第三是过量饮酒。这是非常普遍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高血压发病越来越多。</p> <p>值得注意的是,大概 6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的发病是没有任何感觉。初期没感觉,后期没有感觉,一来就是脑卒中、心肌梗死,这个现象比比皆是。也有不少高血压患者是有一些表现,比如有的头晕、头昏、脖子紧。有感觉的很好,能够早发现,而没感觉的,如果不监测血压,发现时恐怕就会比较晚了,甚至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靶器官损伤,所以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图片</p> <p>血压测量本身大有学问,测血压前需平静,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很多人到医院去,伸个胳膊测一次,就获得血压的测量值,实际上不一定是你准确的血压,因为血压是波动变化的,仅仅就测量一次血压,并不代表你的真实血压状态。测血压的时候要静下来,至少要休息五分钟以上,一定不是活动以后,不是抽烟喝酒喝茶以后测量。而且,不是测量一次,而是测量二次或者二次以上。指南规定,血压需要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如果你多次监测血压,你就会发现血压是波动变化的,最好的做法是取波动变小了、稳定下来的血压值的平均值,那是最科学的。</p>
心衰患者居家期间如何做好自我管理<p>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广大市民开启了居家防疫的模式,很多心衰患者的来院随访就医推迟,而大多数心衰患者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导致慢性心衰急性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些心衰患者居家期间自我监测的指标以及注意事项,相信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可以减少慢性心衰患者急性发作次数,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p> <h3>心力衰竭的定义</h3> <p>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那么对于心衰患者来说,及时纠正错误的生活习惯、避免加重心衰的诱因、早期识别心衰加重的迹象是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重点。因此,心衰患者应做好以下五方面的管理:</p> <h4>一、饮食管理</h4> <p>心衰患者体内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过重是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衰患者应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有利于减轻上述情况,但是,对于长期应用强效袢利尿剂的患者,比如呋塞米、布美他尼、托拉塞米等,过分限盐可能导致低钠血症。</p> <h4>二、药物管理</h4> <p>按时规律服药是控制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相当一部分患者病情加重是因为心衰症状缓解后自行停药或者漏服药物造成的,如果患者病情平稳,想要停服某些药物一定要咨询心内科医生,切勿自作主张,擅自停药。</p> <h4>三、体重管理</h4> <p>心衰患者加重应该常备量杯、体重秤,应严格记录每日出入量,并记录体重,正常成人 24 小时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均为 2500ml 左右,慢性心衰患者建议每日液体摄入量控制在 1000-1500ml 左右,并保持出入量平衡或稍负,心衰患者应在早餐前监测体重。三天体重增加超过 2kg 或一周体重增加超过 2.5kg 时,须及时就诊。</p> <h4>四、血压及心率管理</h4> <p>心衰患者家中需常备电子血压计,每日需监测血压、心率情况,过高或过低的血压、过快或过慢的心率都是病情加重的表现,需要及时联系自己的医生,早期对相关药物进行剂量及服药频次的调整,可以有效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p> <h4>五、活动管理</h4> <p>慢性心衰稳定期的患者应适当运动以利于心力衰竭的康复,无症状和无容量超负荷的患者可坚持适量运动:每天 30 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稍微出汗但能自由交谈;每周至少 2 次负重或对抗运动。有条件者可进行可进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后,在心内科康复医师指导下制定相应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有助于改善心功能、生活质量和预后。居家防疫期间外出受限,这里推荐可在室内进行的太极拳、八段锦,简单易学。</p>
疫情下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护要点<p><strong>近日,河北石家庄疫情来势汹汹,在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病例。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这段日子里,很多患者都呆在家里,不敢出门或者不能出门,长时间缺乏运动和精神压抑会导致睡眠障碍、血压升高或者心律紊乱,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比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糖尿病及卒中患者,如何安全地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保证自己心脑血管的安全呢?</strong></p> <p><strong>第一、治疗慢病的药物一定要坚持服用。比如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尿酸的药物,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等等,只要没有医生的医嘱,不要停药。慢性病是世界医学难题,不能根治,必须长期服药以控制并发症的出现。</strong></p> <p><strong>第二、血压、血糖的自我监控要做好。特殊时期不方便去医院复诊,但是血压和血糖却可以自我监测。可以购买血压表和血糖仪,并准备充足的血糖试纸条,在家里进行测量,测量的频率不要过高,血压稳定以后,每天测一次就可以。血糖则建议一周测一天,这一天测四次,分别为空腹和三餐后血糖。</strong></p> <p><strong>第三、情绪管理很重要。最近经常有患者描述:疫情来了以后出现了胸闷、心悸、夜间入睡困难、心跳加快、心跳沉重等症状。这些绝大多数都是焦虑紧张所致,是心血管系统对抗压力时的生理性反应,不一定是心脏病发作导致的。建议白天多运动、夜里 10 点以后不看手机、视频或者新闻。室内的运动推荐做瑜伽、广播体操或者跳舞等等,可以利用跑步机、脚踏车等室内健身设备,一定要运动到出汗且略感疲惫,这样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改善睡眠。</strong></p> <p><strong>第四、要了解哪种情况必须及时来医院就诊。慢性疾病的最严重并发症就是急性心肌梗死或者急性脑血管病,如果出现频繁、持续的胸痛,或者突发的偏瘫失语,则必须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可逆的损害。</strong></p> <p><strong>第五,一定要和你的主管医生保持联络。石家庄市中医院心病一科已经开展了疫情期间对病人的随访工作,病人如需就诊,可以随时和医生预约,告知自己的近况和所需要的帮助。</strong></p> <p><strong>慢病管理是一场持久战,医生和患者必须长期合作,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更需要医生和患者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及时沟通、充分交流,把三高和情绪稳稳的控制住,避免出现急性心脑血管事件。</strong></p>
这样的“感冒”要当心<p>冬季天气寒冷,感冒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值一提的疾病,随便吃点药或硬抗几天就好了。但有时候,感冒也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疾病,病毒性心肌炎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果救治不及时,随时可能猝死。</p> <h3>1.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h3> <p>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心肌疾病,是最常见的感染性心肌炎。它的发生常是由病毒感染直接损伤心肌引起,或者是因为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所引发。</p> <h3>2.病毒性心肌炎有什么表现?</h3> <p>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发,因此其早期表现往往为"感冒"前驱症状,如全身酸痛不适、发热、流涕、头痛等,还有许多患者早期仅有低热、明显乏力、不思饮食或伴有轻度腹泻,这些症状可持续 3-5 天或更长,常被误认为普通病毒性"感冒"或"流感"。</p> <h3>3.病毒性心肌炎怎样诊断?</h3> <p>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主要为临床诊断,根据典型的前驱感染史,相应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或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显示的心肌损伤证据,应考虑此诊断,确诊需要有赖于心内膜心肌组织活检。</p> <p>普通感冒很多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当这些病毒侵袭到心脏时,就可能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所以当感冒后出现胸闷、心悸、胸痛、头晕、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早就诊。</p>
冠心病患者,选择药物治疗还是放支架呢?<p>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有: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介入性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四种。</p> <h3>1、什么是介入(支架)治疗?</h3> <p>冠心病介入治疗不需外科开胸手术,只需局麻,在 X 线下就能从血管腔内开通狭窄的冠状动脉,因此称为介入治疗。</p> <ul> <li>P T C A(即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通过穿刺皮肤将特制的气囊导管插入血管内,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li> <li>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将类似“弹簧圈”的支架植入狭窄的血管处,改善血流。</li> </ul> <h3>2、介入治疗是否有风险和痛苦?</h3> <p>任何治疗检查均存在一定的风险,但目前的介入技术风险率明显下降。只需局部麻醉,患者在手术期间清醒,并可以在导管床上与医生进行交谈。术后只需加压包扎穿刺点,即可活动。</p> <h3>3、哪些患者需要做冠脉介入治疗?</h3> <ul> <li>急性心梗:心梗发生后 6 小时内应尽快进行介入治疗。</li> <li>不稳定性心绞痛:以前没有症状,近期出现胸痛。</li> <li>劳力性心绞痛:走路稍远一点会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li> </ul> <h3>4、介入治疗的优势有哪些?</h3> <p>介入治疗可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冠心病危险事件的风险,减少住院次数,减少部分常规用药。</p> <h3>5、冠心病介入(支架)治疗术后的注意事项</h3> <p>介入治疗只是一种方法,并不代表治疗后疾病痊愈。调整生活方式,坚持药物治疗,定期随访对控制病情发展非常重要。</p> <h3>6、介入治疗术后是否需要药物治疗?</h3> <p>药物治疗是防止再狭窄的重要环节,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调血脂药物等。</p> <h3>7、介入治疗术后需要改变生活方式</h3> <p>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坚持锻炼、保持乐观情绪是良好的生活方式。</p> <h3>8、介入治疗术后出现胸痛怎么办?</h3> <p>出现胸痛应及时排除心绞痛,并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p>
慢性心力衰竭的生活管理<p>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的表现和主要死亡原因。心衰患者 4 年死亡率达 50%,严重心衰患者 1 年死亡率高达 50%。慢性心衰患者如果做到院外合理的自我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其预后及减少再住院率。那么心衰患者应如何加强自我管理呢?</p> <hr/> <h3>一、饮食管理</h3> <ul> <li>心衰患者体内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过重是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li> <li>心衰患者应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轻中度心衰患者为 2~3g,重度心衰患者低于 2g。</li> </ul> <hr/> <h3>二、体重管理</h3> <ul> <li>心衰患者应严格记录每日出入量,并记录体重,正常成人 24 小时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均为 2500ml 左右,慢性心衰患者建议每日液体摄入量控制在 1000-1500ml 左右,并保持出入量平衡或稍负,心衰患者应在早餐前监测体重。</li> <li>两天体重增加超过 2kg 或一周体重增加超过 2.5kg 时,须及时就诊。</li> </ul> <hr/> <h3>三、活动管理</h3> <ul> <li>慢性心衰稳定期的患者应适当运动以利于心力衰竭的康复,无症状和无容量超负荷的患者可坚持适量运动:每天 30 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稍微出汗但能自由交谈;每周至少 2 次负重或对抗运动。</li> <li>有条件者可进行可进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后,在心内科康复医师指导下制定相应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有助于改善心功能、生活质量和预后。</li> </ul> <hr/> <h3>四、情绪管理</h3> <ul> <li>慢性心衰患者总体抑郁发生率为 21.6%。</li> <li>抑郁或焦虑等负性情绪危害慢性心衰患者。</li> <li>焦虑和抑郁是慢性心衰患者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直接应想到患者的转归。</li> <li>因此,对于慢性心衰患者应进行积极的情绪管理。</li> </ul> <hr/> <h3>五、预警管理</h3> <ul> <li>一项研究纳入 678 例控制期的慢性心衰患者,发现 56.4%的患者不知道夜间呼吸困难可能是心衰,52%的患者不知道疲乏可能是心衰,48%的患者不了解每日体重监测对心衰管理的重要性,43%的患者不知道心率快对心衰预后不利。</li> <li>心衰患者的日常目标体征包括:无呼吸短促感,无胸前区不适,无水肿或进行性加重的水肿(包括脚、踝、小腿和腹部),无异常体重增加。这些表现提示心衰症状得到良好的控制。</li> <li>心衰再发加重的警示包括:(1)体重增加:>2kg/2d 或>2.5kg/w;(2)有呕吐或腹泻症状:≥2d;(3)脚、踝、小腿或腹部进行性水肿;(4)新发轻度头痛或头晕症状;(5)坐立不安,烦躁心慌;(6)平躺时呼吸困难;(7)坐立或垫高枕头才容易入睡。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向医护人员求助。</li> <li>心衰再发加重的危险预警包括:(1)呼吸困难,需用力呼吸;(2)静坐时呼吸气短症状不能缓解;(3)心率增快,静息状态下心率不下降;(4)静息或药物作用下胸痛持续存在;(5)意识不清晰不能清楚思考问题。这些情况均需要及时处理。</li> </ul>
1120,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p><strong>1. 什么是心梗救治两个 120</strong></p> <ul> <li>1120 寓意为“要打 120,要抢 120 分钟”。</li> <li>两个 120:及时拨打 120 急救电话,把握 120 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li> <li>急性心梗一定要叫 120,第一时间呼叫 120,是生命急救的第一个 120。</li> <li>120 呼救的早,就救得好,120 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救命的作用。</li> </ul> <p><strong>2. 为什么会有心梗救治黄金 120 分钟的说法</strong></p> <ul> <li>急性心梗一定要把握 120 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li> <li>因为人体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心脏在每分每秒的时间里会有成千上万的心肌细胞死亡。</li> <li>早一秒开通血管,就多一份救治希望。</li> <li>120 分钟,救治的越早,心肌细胞存活的越好,救治后的心脏功能恢复的好,以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大大提高。</li> </ul> <p><strong>3. 出现哪些情况可能是急性心梗的症状</strong></p> <ul> <li>对于患者而言,及时辨别心梗的症状尤为重要,这可能成为心梗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li> <li>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或偏左的部位出现疼痛,压迫感,濒死感,大汗,晕厥,黑朦,恶心呕吐,持续时间在 20 分钟以上,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li> <li>还有不典型的症状,例如胃痛,牙痛,咽喉堵塞感。</li> <li>出现这些症状,且持续不缓解,时间超过 20 分钟的,患者及其家属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这时马上呼叫 120 至关重要。</li> </ul> <p><strong>4. 急性心梗患者如何自救</strong></p> <ul> <li>患者立即停止活动,保持舒适的体位,含服硝酸甘油,如果有家庭氧疗,可以立即吸氧。</li> <li>拨打 120 急救电话。</li> <li>等待救援。</li> </ul> <p><strong>图片</strong></p> <p><strong>5. 遇到心梗患者该如何施救</strong></p> <ul> <li>遇到心梗患者,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使其保持舒适的体位。</li> <li>对病人要安慰、疏导病人的情绪,在心理上使其放松。</li> <li>减少病人体力的消耗及情绪的波动。</li> <li>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是很重要,如果脉搏很弱,血压很低,这时候尽量不要含服。</li> <li>仍然是第一时间拨打 120。</li> </ul> <p><strong>6. 专家对于防范急性心梗还有哪些建议</strong></p> <ul> <li>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的血栓堵塞冠状动脉血管的重症疾病。</li> <li>虽然急性心梗发病急、病情重,但相关研究提示半数以上的患者是可以预防的。</li> <li>第一,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一定要规律口服药物。</li> <li>第二,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及精神紧张,大怒,大悲等。</li> <li>第三,规律监测血压、心率,患有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患者,定期监测血脂、血糖。</li> <li>第四,饮食结构的调整,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li> <li>第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li> <li>第六,戒烟限酒。</li> <li>一旦发生胸闷胸痛等不适,第一时间到医院救治,以免症状加重导致心梗的出现。</li> </ul>
临床中常见的胸痛<p>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主要由胸部疾病所致,少数由其他疾病引起。胸痛的程度因个体痛阈的差异而不同,与疾病病情轻重程度不完全一致。引起胸痛的原因主要为胸部疾病。常见的有:</p> <ul> <li> <div><strong>心血管系统疾病</strong></div> <ul> <li> <div><strong>心绞痛:</strong>疼痛部位一般位于胸骨后、心前区或心口窝;疼痛性质为压痛、闷痛、隐痛、痛等,放射部位为背部,左上肢内侧、颈部、牙齿等处,持续时间为 1-30 分钟不等;诱因为劳累,饱餐、运动、情绪激动等。缓解方式:经休息或口服(舌下含)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能迅速缓解。</div> </li> <li> <div><strong>急性心肌梗死:</strong>心梗时疼痛部位和心绞痛相似,但疼痛程度较重,时间较长,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休息及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有的病人疼痛时大汗淋漓,有的伴有恶心、呕吐。</div> </li> <li> <div><strong>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strong>急性心包炎为心包和壁层的急性炎症,病毒感染及感染后发生过敏反应可能是病因之一。一般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起病前常有上呼吸感染,60%病人起病及骤,最突出症状为心前区胸骨后疼痛,常极为剧烈如刀割,牙根、闷痛,咳嗽,呼吸时加剧,疼痛持续几天,伴有发热、心包摩擦音,心包渗透液。</div> </li> <li> <div><strong>动脉夹层动脉瘤:</strong>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病,可引起剧烈胸痛,休克和本身症状,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内膜破裂或外膜穿孔一般发生在 24-48 小时内。亚急性型发病后生存数天到数周。慢性型发病后生存大约 6 周以上,本病开始时最常见的症状:胸痛。疼痛剧烈。为持续性撕裂样或疼痛。部位多数在前胸部靠近胸骨并扩展到背部,特别是两肩胛间区域,沿着夹层的方向可到头部、腹部或下肢。绝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div> </li> </ul> </li> <li> <div><strong>肺脏疾病</strong></div> <ul> <li> <div><strong>自发性气胸:</strong>多见于 20-30 岁青壮年,男女之比为 5: 1,气胸的典型症状为突发胸痛,继有胸闷或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张力性气胸时有气促,窒息感,烦燥不安,紫绀、出汗、休克等,X 线检查可确诊。</div> </li> <li> <div><strong>肺栓塞:</strong>长期卧床病人,怀孕妇女均为危险因素。症状:可有胸痛,气短、咳血、呼吸困难、紫绀、晕厥、多汗、甚至猝死,症状和栓塞面积大小有关。长期卧床病人,怀孕妇女均为危险因素。建议去医院检查治疗。</div> </li> <li> <div><strong>肺炎:</strong>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发热、咳嗽、咯痰、胸痛、胸透或胸片即可明确诊断。</div> </li> <li> <div><strong>肺癌:</strong>肿瘤侵犯胸壁可引起持续性和进行性胸痛,胸片或胸部 CT 可确诊。</div> </li> </ul> </li> <li> <div><strong>胸膜疾病</strong></div> <ul> <li> <div><strong>胸膜炎:</strong>国内结核性者多见,病初起时胸痛,咳嗽和深呼吸时加剧,待胸腔积液较多时胸痛即消失,可伴有发热盗汗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胸透或胸部 B 超即可诊断。治疗:要及时抽液,防止粘连或包裹,遵医嘱,坚持服够疗程抗结核药物。癌性胸水可找到癌细胞并行抗癌治疗。</div> </li> </ul> </li> <li> <div><strong>胸壁疾病</strong></div> <ul> <li> <div><strong>肋软骨炎:</strong>多位于第三、四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呈针刺样或持续性急痛,局部可见轻微隆起并有压痛。此病为非细菌性炎症,服布洛芬、芬必得等解热止痛药即可。</div> </li> <li> <div><strong>胸壁神经病变:</strong>由病毒等引起的神经炎,如带状疱疹或肋间神经炎,或由于脊髓或脊椎病变引起神经根刺所致。疼痛范围多位于病变肋间神经分布区域,呈刺痛、烧灼痛,甚至刀割样痛,肋骨下缘肋间神经部位可有压痛。带状疱疹肋间出现多个疱疹,并可融合成片。</div> </li> </ul> </li> <li> <div><strong>消化系统疾病</strong></div> <ul> <li> <div><strong>胃食管反流病:</strong>胃食管反流病是胃和十二指肠分泌物(胃酸,胃旦白酶、胆汁、胰液)反流到食管引起的症状和组织损害。主要表现为烧心、泛酸、胸骨后烧灼感,胸痛,位于胸部正常,向肩部放射,并放射到上臂内侧,很象心绞痛样胸痛,主要由于反流物对食管粘膜形成刺激,引起食管炎症而痛。本病原因很多,常因情感因素,食欲因素诱发。</div> </li> </ul> </li> </ul>
冬季要护心<p>气候是心血管功能的晴雨表,心血管疾病的发作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随着天气转凉,目前已到达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时间段。为什么很多心脑血管意外最容易发生在冬季呢?因为,天气变冷,导致血管的收缩,老年人血管大都已经出现一些硬化,甚至管腔有部分狭窄,遇冷后血管再一收缩,使得血管的管腔更加的狭窄,非常容易出现突发的心脑血管事件,如心绞痛发作、中风甚至急性心肌梗死。还有很多老年人在冬季,受凉后呼吸道很容易出问题,冷空气的刺激会引起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甚至肺炎,这些都需要足够的重视。</p> <h3>老人冬季如何护心?要注意这六要点:</h3> <ul> <li><strong>忌着凉</strong>: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因为寒冷常常引起老人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脏负荷。血管不好的老人外出要随时注意保暖。</li> <li><strong>忌蒙头睡觉</strong>: 冬季很多老人怕冷,就会蒙头睡觉,但蒙头睡觉会使被窝内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增多,使正常呼吸受到影响,甚至造成窒息,或诱发心血管病。心血管不好的老人,正确的睡眠方法是:右侧卧位,头露被外,双腿屈伸。</li> <li><strong>忌睡醒就起</strong>: 老人冬季早上醒来之后,如果立即就起床,常常会导致心绞痛发作。老人睡眠醒来必须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待“醒透”后再起床,或口服晨起的心血管药物后再起床。</li> <li><strong>忌洗澡时间过长</strong>: 老人怕冷,洗澡时常常水温较高。但较高的水温,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就会造成空气中氧含量不足,心脏不好的老人血液就会供氧不足,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爆发。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 10~20 分钟之间,如果有人陪护在身边会更好。</li> <li><strong>忌外出过早</strong>: 冬季清晨,是室外温度最低时间段,外出易引起来感冒咳嗽,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太阳没出来之前,空气的氧含量过低,外出锻炼,会造成血液供氧不足,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冬季老年人最好选择上午 9 点后,太阳出来了到室外活动。</li> <li><strong>忌活动过剧</strong>: 冬季本来人体消耗的能量就会增多,如果再剧烈运动,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能量的供给是依靠血液,这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对于心脏不好的老年人,这就是致命的危险。冬季老人不宜做剧烈运动,可选择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li> </ul>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