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证:暂无资料
  •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PRP是什么样的技术?治疗那些疾病?<p>PRP,全称Platelet Rich Plasma,中文名为“富含血小板的血浆”,是一种通过抽取自体血液并激活后制成的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在医学领域,PRP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p> <div> </div> <div>PRP技术主要利用血小板中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这些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胶原合成,从而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div> <div> </div> <div>PRP技术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div> <div> </div> <div>1. 骨科疾病:PRP技术可以用于治疗骨折、关节炎、肌肉拉伤、软骨损伤等骨科疾病,促进骨组织、肌肉、韧带的修复和再生。</div> <div> </div> <div>2. 口腔科疾病:PRP技术可以用于治疗牙周病、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促进口腔黏膜的修复和再生。</div> <div> </div> <div>3. 皮肤科疾病:PRP技术可以用于治疗皮肤创伤、烧伤、瘢痕等皮肤科疾病,促进皮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div> <div> </div> <div>4. 整形外科:PRP技术可以用于填充面部皱纹、凹陷等整形外科手术,促进皮肤的修复和再生。</div> <div> </div> <div>总之,PRP技术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医学技术,它通过利用自体血液中的生长因子,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为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新的选择。</div>
如何诊断腰部疼痛?<div>一、概述</div> <div>临床表现复杂,病因多样,以劳损和退行性变疾病为多,病程多较长。治疗因病因和病情的不同而不同。常见的原因如下:</div> <div> </div> <div>(一)脊椎源性</div> <div> </div> <div>1.退行性:椎管狭窄、脊椎滑脱、脊椎关节病、退行性椎间盘病变。</div> <div>2.炎症:AS脊柱关节炎、骶髂关节炎。</div> <div>3.代谢性:OP 骨软化症、纤维囊性骨炎。</div> <div>4.感染性:细菌性 结核性、其它感染。</div> <div>5.肿瘤性:良性、恶性、转移性</div> <div>6.先天性:脊柱侧弯脊柱裂、移行椎、脊椎滑脱、椎间假关节。</div> <div> </div> <p class="article-img"> <img src="https://m.360buyimg.com/pop/jfs/t1/213630/35/13508/100429/621b7453E8b12256a/553815574ec19f40.jpg" style="width: 100.0%;height: auto;" /></p> <div>(二)神经源性</div> <div> </div> <div> <span>1.神经根或神经周围病变、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折脱位、骨质增生、肿瘤、硬膜外血肿、脓肿。</span></div> <div>2.神经根或神经炎、带状疱疹、腰神经根炎、其它神经炎。</div> <div>3.神经根或神经纤维化 蛛网膜炎、腰神经根袖纤维化。</div> <div> </div> <div>(三)牵涉性</div> <div> </div> <div>1.内脏疾病:肾输尿管病变、 子宫及附件疾病、膀胱及前列腺疾病、结肠及直肠疾病。</div> <div>2.血管疾病: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或髂部动脉阻塞、肾动脉栓塞。</div> <div>3.腹膜后肿物:淋巴肉瘤、柯杰金氏病。<span>二、脊柱相关疼痛诊断思维</span></div> <div> </div> <p class="article-img"> <img src="https://m.360buyimg.com/pop/jfs/t1/124210/34/23993/100498/621b746fE68e72325/a9075be9af358af7.jpg" style="width: 100.0%;height: auto;" /></p> <p> </p> <div>规范的临床思维要建立在系统完整的病史、系统理学检查和丰富的解剖与病理生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临床思维过程:待就诊阶段、诊断阶段和治疗阶段待就诊阶段: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程序化的医学思维方法。</div> <div> </div> <div>诊断阶段:认知—资料的完整病史、体查、辅助检查。</div> <div> </div> <div>判断:强调临床资料应用分析,不可先入为主。强调自我判断,不可人人云亦云。</div> <div> </div> <div>排除推理—横向思维</div> <div> </div> <div>演绎推理—纵向思维</div> <div> </div> <div>治疗阶段: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修正诊断治疗方案。</div> <div> </div> <div>临床思维的特点:</div> <div> </div> <div>整体和局部:提出假设----模糊性</div> <div> </div> <div>特异性排除:检验假设----系统性<span>三、脊柱相关疼痛的临床诊断</span></div> <div> </div> <div>定性(因)诊断</div> <div> </div> <div>软组织(外伤/劳损)、骨关节退变或骨折 、炎症(结核、 风湿等)、肿瘤、先天性 、牵涉性 、血管性、代谢性、精神因素。</div> <div>定位诊断</div> <div> </div> <div>脊柱的病变 (椎管内外) 、颈肩臂、胸腹臀腿病变 、骶髂关节和髋病变、内脏牵涉 、神经源性、血管源性。</div> <div> </div> <div>受累解剖结构:软组织、骨关节、椎管</div> <div> </div> <div>椎管内外的鉴别:依据病史特点、理学检查、辅助检查。</div> <p> </p>
带状疱疹的治疗<p> </p> <p>带状疱疹的治疗目标是缓解急性期疼痛,限制皮损的扩散,缩短皮损持续时 间,预防或减轻PHN及其它急性或慢性并发症。需强调的是:眼部合并症 应尽快请眼科医生会诊,其他的颅神经并发症,如耳带状疱疹也需要专科医生会诊。</p> <p> </p> <p class="article-img"> <img src="https://m.360buyimg.com/pop/jfs/t1/99526/3/21174/97373/6206828aE85e8ff7c/e0febc6b15bbac72.jpg" style="width: 100.0%;height: auto;" /></p> <p>1、抗病毒治疗</p> <p> <span>1 </span> <span>抗病毒治疗的指征</span></p> <p>带状疱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使不进行抗病毒治疗,不伴危险因素的躯干 带状疱疹及年轻患者四肢的带状疱疹通常能自愈,且没有并发症。<span>然而,对于上述范围以外的患者,抗病毒治疗能缩短病程,并能降低PHN的 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span></p> <p> </p> <p>早期进行系统性抗病毒治疗的指征有:大于50岁、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有 恶性原发性疾病、颅神经受累(特别是眼带状疱疹和耳带状疱疹)、以及伴有严 重的特应性皮炎或严重湿疹。</p> <p> </p> <p>此外,如果皮疹发生超过一个皮区、有出血性皮损和(或)粘膜受累,也应 接受系统性抗病毒治疗。</p> <p>带状疱疹系统性抗病毒治疗的指征</p> <p> </p> <p>紧急适应症</p> <p>大于50岁患者任一部位的带状疱疹 所有年龄患者的头/颈部带状疱疹 躯干/四肢严重的带状疱疹 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患者的带状疱疹 伴有严重特应性皮炎或严重湿疹患者的带状疱疹 相对适应症 低于50岁患者躯干、四肢的带状疱疹。</p> <p> <span>.1.2 抗病毒治疗的时机</span></p> <p>系统性抗病毒治疗应尽早进行,即尽可能在皮肤症状出现后的48至72小时内 开始。须迅速达到并维持抗病毒药的有效浓度,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p> <p> </p> <p>下述情况下,即使在皮肤症状出现72小时后,也可以开始系统性抗病毒治疗: 有内脏器官受累的播散性带状疱疹、持续性眼带状疱疹和耳带状疱疹、以及免疫 功能缺陷患者。</p> <p> </p> <p> <span>即使在症状出现后的72小时后给药,抗病毒药仍然对预防PHN有益。</span></p> <p class="article-img"> <img src="https://m.360buyimg.com/pop/jfs/t1/87203/31/21376/101630/620682a1E443809dc/216cffdf85ee7c2e.jpg" style="width: 100.0%;height: auto;" /></p> <p> </p> <p>1.3抗病毒药</p> <p> </p> <p>共有3种系统性抗病毒药可以应用于带状疱疹的治疗:阿昔洛韦、伐昔洛韦 和泛昔洛韦。这3种药都是鸟嘌呤腺苷类似物,对病毒有特殊的亲和力,但对哺 乳动物宿主细胞毒性低。</p> <p> </p> <p>阿昔洛韦 进入病毒感染的细胞后,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苷激酶或细胞激 酶,被磷酸化成活化型阿昔洛韦三磷酸酯,然后通过二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1 干扰病毒DNA聚合酶,抑制病毒的复制;2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 结合,引起DNA链的延伸中断。阿昔洛韦既能口服又能静脉滴注给药。口服给药 方法为:每天5次,每次400mg,服用7天。阿昔洛韦静脉内给药是治疗免疫受损 患者带状疱疹的标准疗法,剂量为5-10mg/kg,静滴,3/日。 在给药期间应给予 患者充足的水,防止阿昔洛韦在肾小管内沉淀,对肾功能造成损害。</p> <p> </p> <p>伐昔洛韦 是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只能口服,口服吸收快,并在胃肠道和 肝脏内迅速转化为阿昔洛韦,其生物利用度是阿昔洛韦的3-5倍,并且药代动力 学比阿昔洛韦更好,服用方法也更简便:每天2次,每次0.3g,服用7天。与阿昔 洛韦相比,能明显减少带状疱疹急性疼痛和PHN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p> <p> </p> <p>泛昔洛韦 是喷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只能口服,口服后在胃肠道、血液中和 肝脏内迅速转化为喷昔洛韦,在细胞内维持较长的半衰期。其间,病毒胸苷激酶 将喷昔洛韦磷酸化成单磷酸喷昔洛韦,后者再由细胞激酶将其转化为三磷酸喷昔 洛韦。三磷酸喷昔洛韦通过与三磷酸鸟苷竞争,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活性,从而 选择性抑制病毒DNA的合成和复制。泛昔洛韦给药方法为:每天3次,每次250mg, 服用7天。它同伐昔洛韦一样,是口服治疗无并发症带状疱疹最常应用的抗病毒 药物。泛昔洛韦对免疫力正常患者的带状疱疹急性疼痛及PHN的治疗效果与伐昔 洛韦相似。</p> <p> </p> <p>对肾功能受损患者,静脉用阿昔洛韦、口服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及泛昔洛韦 的剂量要相应调整。</p> <p> </p> <p>2 、糖皮质激素疗法</p> <p> </p> <p>在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早期的治疗中,系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 症过程,缩短急性疼痛的持续时间和皮损愈合时间,但对慢性疼痛(PHN)基本 无效。在没有系统性抗病毒治疗时不推荐单独使用皮质激素。一般应用强的松(30mg/日,疗程为7天)。对50岁以上、相对健康的局部带状疱疹患者,抗病毒 药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p> <p> </p> <p>3 、神经痛的治疗:</p> <p> </p> <p>应采用阶梯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个体化差异及药物不良反应。必要 时应就诊于疼痛门诊。</p> <p> </p> <p>1)第一步:非甾体类镇痛药。如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1.5-5g/日。<span>阿 司匹林用于治疗PHN的作用有限,布洛芬则无效。</span></p> <p> </p> <p>2)第二步:加服低效力的麻醉性镇痛药(如曲马多,200-400mg/日,可待 因120mg/日)</p> <p> </p> <p>3)第三步:除“外周”止痛剂外,还可给予高效力的中枢阿片样物质(如: 丁丙诺啡叔丁啡1.5-1.6mg/日;口服吗啡30-360mg/日)。最后一步适用于对基 本治疗方法反应不佳的患者。</p> <p> </p> <p>对严重的神经痛,可以将步骤1或步骤2联合一种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 400-1200mg/天,加巴喷丁 900-2400mg/日)。抗癫痫药能减轻针刺样痛,但对 持续性疼痛无效。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 10-75mg)及神经镇静药(如甲氧异丁 嗪20-150mg/日)也可能有效,尤其对老年患者而言。阿米替林是治疗PHN的标准 疗法,6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可从25mg起始,在2-3周内逐渐增至50-75mg。去 甲替林与阿米替林的止痛作用相似,但不良反应更少。</p> <p> </p> <p>除口服药物外,还可局部外用利多卡因凝胶治疗带状疱疹急性疼痛及 PHN, 使用方便,且无全身不良反应。辣椒碱可以影响疼痛传递因子 P 物质的释放合成 与贮藏。辣椒碱软膏外用,通过减少 P 物质,从而实现镇痛和止痒的功效。</p> <p> </p> <p>此外,还可尝试用局部麻醉剂阻滞交感神经、经皮神经电刺激等治疗方法。</p> <p> </p> <p>4.物理因子治疗等</p>
针刀治疗,是什么样的技术?能够治疗哪些病?<p>针刀治疗:深入了解,科学应对</p> <div>今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种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针刀治疗。这是一种融合了中医针灸和现代医学技术的独特疗法,它为许多疾病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div> <div> </div> <div>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针刀治疗的基本原理。针刀治疗是一种通过微小的切口,将特制的针具插入到病变部位,进行精确的物理和化学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在保持人体结构和功能完整的同时,通过刺激和调整人体的自愈能力,帮助我们恢复健康。</div> <div> </div> <div>那么,针刀治疗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首先,针刀治疗对于一些慢性疼痛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有显著效果。它通过调整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此外,针刀治疗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肌肉和骨骼疾病,如网球肘、腱鞘炎等。</div> <div> </div> <div>然而,虽然针刀治疗有许多优点,但并非所有疾病都适合这种治疗方法。在选择针刀治疗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适合进行针刀治疗。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需要保持放松,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div> <div> </div> <div>最后,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宣教活动,大家能对针刀治疗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我们的医生和护士随时为您服务。让我们一起携手,用科学的方法维护我们的健康。</div> <div> </div>
臭氧治疗技术<div>在医疗领域,臭氧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臭氧治疗仍然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因此,本文旨在科普臭氧治疗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治疗方法。</div> <div> </div> <div>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臭氧。臭氧是一种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强氧化剂,具有独特的刺激性气味。在自然界中,臭氧主要存在于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它能够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紫外线的伤害。</div> <div> </div> <div>在医疗领域,臭氧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其中,臭氧治疗主要通过向病变部位注入一定浓度的臭氧,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具体来说,臭氧治疗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div> <div> </div> <div>1. 氧化作用: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够迅速氧化病变组织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破坏其结构,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div> <div> </div> <div>2. 抗炎作用:臭氧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有助于减轻疼痛和促进伤口愈合。</div> <div> </div> <div>3. 促进血液循环:臭氧能够扩张血管,增加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症状。</div> <div> </div> <div>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臭氧治疗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它并非万能的。在选择使用臭氧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评估和决策。同时,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医生的指导,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div> <div> </div> <div>总之,臭氧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在医疗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了解臭氧治疗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治疗方法,并在需要时选择合适的医疗方案。</div>
带状疱疹指南<di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初次感染引起水痘,愈合后残留的病毒潜伏于脊神 经后根及颅神经的神经节中,当 VZV 特异性的细胞免疫下降时,病毒重新复活发 生带状疱疹。在所有神经系统的疾病中,带状疱疹发病率最高。带状疱疹发病的 基本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疾病、药物等对细胞免疫的损害,其发病率呈 显著增长趋势。50 岁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其生活质量可 能会明显下降。</div> <div> </div> <div>1. 带状疱疹的病因学</div> <div> </div> <div>带状疱疹由潜伏在神经系统内的VZV复活所致。VZV既是水痘又是带状疱疹的 病原体,属于嗜神经及皮肤的疱疹病毒,只累及人。首次感染通常发生在童年, 并导致出现水痘。在病毒血症期,VZV进入表皮细胞,引起典型的水痘疹。病毒 接着进入皮肤粘膜的感觉神经,并通过轴突逆向输送到临近脊髓的脊神经背根感 觉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永久性的潜伏在神经元中。VZV潜伏在大约 1%-7%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内,每个被感染的细胞中基因组复制数少于10个。 VZV在潜伏状态中是不传染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发生免疫抑制及免疫缺陷时, VZV特异性细胞免疫下降,VZV在受累的感觉神经元中复活,形成完整的病毒体, 接着这些病毒体会通过感觉神经轴突转移到皮肤,从一个细胞传播到另一个细 胞,穿透表皮,引起特有的疼痛性的皮肤带状疱疹,表现为簇集的丘疹水疱,密 集地分布于受累感觉神经根支配的皮区。</div> <div> </div> <div>2.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div> <div> </div> <div>VZV感染的复发发生于约20%的血清学阳性的个体。一般VZV感染一生只复发 一次。免疫缺陷患者可能在同一皮节发生两次带状疱疹,极少数病例可复发数次。<span>带状疱疹的发生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龄之所以成为带状疱疹重要的危 险因素,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逐步减弱,VZV特异性细胞免疫(CMI) 反应的成分减少(功能降低?)所致。此外,任何原因导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如 白血病、骨髓移植、HIV感染、癌症等,都会大大增加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span></div> <div> </div> <div>3.带状疱疹的传播</div> <div> </div> <div>带状疱疹皮损处含高浓度的 VZV,可经空气传播,导致易感者发生水痘。但 带状疱疹比水痘传染性低。局限性带状疱疹只在出疹后至皮损结痂前有传染性, 因此患者应避免接触易感者,直至皮损结痂。易感者包括:孕妇、&lt;28 周出生的 婴儿(早产儿?)或体重&lt;1000g 的婴儿、免疫缺陷患者。遮盖皮损后,VZV 传染 性会下降。</div> <div> </div> <p class="article-img"> <img src="https://m.360buyimg.com/pop/jfs/t1/157865/2/28479/93965/62067ce5Eab2fe2b5/c298a969f028a634.jpg" style="width: 100.0%;height: auto;" /></p> <div>4.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div> <div> </div> <div>带状疱疹的临床过程是多变的。通常在儿童和年轻的成人中症状较轻。典型<span>的带状疱疹有前驱症状,可能发生头痛、畏光、不适,通常很少发热,皮肤感觉 异常和不同程度的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出现于带状疱疹起疹前数 天到数周。疼痛可为烧灼痛、刺痛、搏动痛、或电击样疼痛。触觉敏感性改变、 微小刺激引发的疼痛、剧烈瘙痒也不少见。</span></div> <div> </div> <div>带状疱疹皮损一般呈单侧分布,发生于一至两个相邻的皮区,疱疹群之间的 皮肤正常,整个病变呈带状分布倾向,不越过躯体中线。少数皮损可发生于主要 皮区或相邻皮区以外。罕见数个皮区不对称受累,即身体的两侧均出疹。皮疹最 初表现为不对称的、单侧的红斑或斑丘疹,通常于12-24小时内出现成簇的小水 疱,疱液清,内含高浓度VZV。2-4天后,水疱融合。在第3天,水疱可变浑浊, 经过7-12天干涸。免疫正常者,皮损持续至结痂消失的时间通常为2-3周。局部 淋巴结常肿大,有压痛。偶见免疫缺陷者呈慢性病程,皮肤改变可持续数月,可 反复出现小水疱。</div> <div> </div> <div>多数患者被感染的皮区都有出疹。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者, 称“顿挫型带状疱疹”。一些没有皮区疼痛症状的人,也会在出疹时或出疹后几 天内出现疼痛症状。极少数患者在前驱期后仅有皮区疼痛,而无皮疹,称为“无<span>疹型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可发生于任何皮区,但最常见的是胸神经和颅神经支配的皮区。其</span> <span>中胸神经受累约占50-56%。颅神经,如三叉神经及其它颅神经(第VII及第VIII 颅神经)分布区受累约占20%。腰段、骶段很少受累(受累频率依次递减,分别 为15%及2%)。</span></div> <div> </div> <div>5.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div> <div> </div> <div>(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div> <div> </div> <div> 定义:皮疹消退后持续超过4周的疼痛;或在疼痛缓解后再次发生的超过4周<span>的疼痛。 流行病学特征:约10-2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儿童罕见。发生风险</span> <span>主要与年龄增长相关。女性患者以及眼、耳带状疱疹患者,发生PHN的可能性较 高,而免疫功能缺陷者发生慢性疼痛的风险非常低。</span></div> <div> </div> <div> 病理学表现:轴突与细胞体变性、脊髓背角萎缩、背根神经节瘢痕形成、受<span>累区域丧失表皮神经支配。神经损伤的原因可能是病毒进行性复制。</span></div> <div> </div> <div> 疼痛持续时间:数周、数月,偶尔数年。</div> <div> </div> <div> 疼痛性质:可为从轻微到极度的疼痛;持续的、间断的、或由极小刺激诱发<span>的疼痛。</span></div> <div> </div> <div> 在带状疱疹患者中,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前驱疼痛及出疹后疼痛的严重程度、<span>皮疹的范围、三叉神经和眼的受累情况、病毒血症等来预测是否会发生PHN。</span></div> <div> </div> <div>(2) 带状疱疹眼病(HZO)</div> <div> </div> <div>10%-25%的带状疱疹患者有眼部受累,称作带状疱疹眼病(HZO),是由三叉 神经鼻睫支中的VZV复活引起的,有时可在鼻尖、鼻翼出现水疱(Hutchinson征)。 约2%-46% 的人有不同种类的眼部并发症,最常见的带状疱疹的眼部并发症包括: 角膜炎、上睑下垂、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白内障等,也可发生 眼外肌瘫痪。长期或永久性的HZO后遗症包括:疼痛、面部瘢痕及视力丧失。</div> <div> </div> <div> <span>(3)Ramsay Hunt 综合征</span></div> <div> </div> <div>Ramsay Hunt 综合征是指累及面神经的带状疱疹,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为面神 经膝状神经节处 VZV 的复活。表现为外周面神经瘫痪伴有耳、硬腭或舌部带状疱 疹小水疱。其它症状和体征包括:耳痛、眩晕、听力丧失、对声音敏感、耳鸣、 味觉丧失,许多患者无法完全恢复正常。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发生 Ramsay Hunt 综合征的风险较高。</div> <div> </div> <div>(4) 皮肤并发症</div> <div> </div> <div>在急性期,皮肤受累的主要表现为继发细菌感染,可出现深脓疱样溃疡。其 他主要皮肤并发症有出血(出血性带状疱疹)、化脓性坏疽(坏疽性带状疱疹)、 皮损持续及播散至全身,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皮疹(播散性带状疱疹),后者主要 发生于免疫缺陷患者。皮肤慢性后遗症包括色素减退及色素脱失性瘢痕。罕见肉 芽肿性反应及寻常型银屑病样表现。(Ko ̈bner’s 现象) 。</div> <div> </div> <div>其他带状疱疹并发症见:</div> <div> </div> <div>皮肤和粘膜部位、<span>急性并发症 继发细菌感染</span></div> <div> </div> <div>神经系统 脑炎、<span>脑(脊)膜炎、</span> <span>肉芽肿性动脉炎</span></div> <div> </div> <div>节段性麻痹</div> <div> </div> <div>眼内脏器官 结膜炎 肺炎 巩膜外层炎/巩膜炎 食管炎 眼葡萄膜炎 心肌炎</div> <div> </div> <div>慢性并发症</div> <div> </div> <div>持续性带状疱疹 PHN 角膜炎 瘢痕形成(萎缩性瘢痕 Guillain-Barre ́ 综合征 脉络膜视网膜炎</div> <div> </div> <div>出血性带状疱疹</div> <div> </div> <div>坏疽性带状疱疹 Zoster generalisatus<span>肥厚性瘢痕)</span></div> <div> </div> <div>色素沉着或减退、<span>肉芽肿样皮损、</span> <span>假淋巴瘤</span></div> <div> </div> <div>脊髓炎 、球后视神经炎、<span>运动神经病 、血管炎</span></div> <div> </div> <div>腹疝</div> <div> </div> <div>全眼球炎、<span>精神病 视神经萎缩、</span> <span> 角膜炎</span></div> <div> </div> <div>耳带状疱疹的面神经瘫  虹膜睫状体炎   关节炎 小肠结肠炎</div> <div> </div> <div> <span>6.免疫缺陷患者的带状疱疹</span></div> <div> </div> <div>少数免疫缺陷患者的带状疱疹可以为不典型的表现,皮疹很轻,症状较少。 但多数病例炎症明显,皮疹更严重,部分伴出血,偶有坏死;某些病例受累皮区 超过1个,皮疹持续时间长于免疫力正常的患者。伴有水痘样疹的播散性带状疱 疹及内脏受累现象在免疫缺陷患者中更多见。通常只有在免疫受损的患者中才会 发生皮肤播散,未经抗病毒治疗时,发生率可高达37%。播散常初起于某一皮区 的皮疹,但有时没有原发的皮区。由于细胞免疫力降低,带状疱疹皮疹可以伴有 非典型的水痘样甚至疣状或深脓疱样皮损。</div> <div> </div> <div>皮肤播散本身不危及生命,但它是 VZV 病毒血症的标志,后者能将病毒播种 于肺、肝、肠道和脑内,导致肺炎、肝炎、脑炎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 生率为 10-50%。在免疫严重受损的患者中,可以发生内脏扩散而无皮肤侵害。 即使进行抗病毒治疗,内脏扩散的病死率也在 5%-15%,多数死于肺炎。</div> <div> </div> <div>在免疫受损的患者中,带状疱疹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通常是增加的。这些 并发症攻击性很强,甚至可以致死,其中包括:脊髓炎、慢性脑炎、脑室炎、脑 膜脑炎,以及颅神经麻痹。但在免疫受损的带状疱疹患者中,发生 PHN 的风险并 不比免疫正常的患者高。</div> <div> </div> <div>与其它免疫受损的患者相比,HIV 感染者中,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较轻,不 易发生内脏扩散。HIV 感染者的一些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很独特,如:不典型皮 疹、侵袭性变异性视网膜坏死(常致盲)。牙槽骨坏死、牙脱落也有报道。</div> <div> </div> <div>7.诊断</div> <div> </div> <div>准确诊断是首要的。带状疱疹的症状和体征非常有特点,足以作出准确的临 床诊断。一旦看到不对称皮区的皮疹和簇集的水疱即可诊断为带状疱疹。其他临 床诊断要点包括:发疹前有全身不适、乏力等前驱症状;患处有神经痛,皮肤感 觉过敏等;皮疹按神经支配区域分布;呈单侧性、不过躯体中线;病程有自限性, 约2-3周,愈后可有色素改变或瘢痕。</div> <div> </div> <div>实验室内的病毒学诊断是诊断不典型病例及进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孕妇<span>和新生儿的VZV感染、免疫缺陷患者不典型的感染、可疑中枢神经系统VZV感染必 须由实验室诊断确诊。方法包括:</span></div> <div> </div> <div> Tzanck涂片法:检测皮损标本中的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但无法区分VZV和HSV感染。</div> <div> </div> <div> 组织培养法直接检测病毒:时间长,有假阴性,因为皮损处病毒不容易复活。</div> <div> </div> <div> 从皮损基底部做细胞刮片进行VZV感染细胞的直接荧光抗体(DFA)染色:既快又灵敏。</div> <div> </div> <div> VZV PCR:设备未普及。</div> <div> </div> <div> ELISA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VZV特异性IgG, IgM 和IgA: VZV IgG可自发的或</div> <div> </div> <div>在HSV感染复发时升高(抗原决定簇的交叉反应),而IgM增高及高滴度的抗 VZV IgA 抗体常意味着VZV感染复发,无论有无皮损。</div> <p class="article-img"> <img src="https://m.360buyimg.com/pop/jfs/t1/109015/4/23580/97989/62067d15Ed2a0b117/0b06dff741a18071.jpg" style="width: 100.0%;height: auto;" /></p> <div>8.鉴别诊断</div> <div> </div> <div>带状疱疹应与单纯疱疹、不同形式的丹毒(出血性丹毒和大疱性丹毒)、接 触性皮炎、虫咬皮炎、脓疱疮、大疱性皮肤病,如大疱性类天疱疮、疱疹样皮炎 等相鉴别。</div> <div> </div> <div>有局部疼痛或皮肤感觉异常而无皮疹的患者(例如在出疹之前或无疹性带状 疱疹病例),可能先被误诊为肾结石、胆结石或心绞痛等,直到带状疱疹皮疹出 现,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div> <div> </div> <div>9.治疗</div> <div> </div> <div>带状疱疹的治疗目标是缓解急性期疼痛,限制皮损的扩散,缩短皮损持续时 间,预防或减轻PHN及其它急性或慢性并发症(表1)。需强调的是:眼部合并症 应尽快请眼科医生会诊,其他的颅神经并发症,如耳带状疱疹也需要专科医生会诊。</div> <p> </p>
疼痛门诊临床管理路径<div> </div> <div>一、疼痛诊断</div> <div>【病史】</div> <div>1.性别、年龄及职业。</div> <div>2.疼痛的诱发因素及起病情况及治疗情况。</div> <div>3.疼痛的特点:部位、性质、时间及伴随症状。</div> <p>4既往史:(感染史、肿瘤及手术史、用药史等)、婚育史及</p> <p>5:家族史(强直性脊柱炎等)。</p> <div>【体格检查】</div> <div>1.一般检查: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功能检查。</div> <div>2.特殊试验检查:如直腿抬高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霍夫曼征、抽屉实验等。</div> <div>【实验室检查】</div> <div>可酌情进行以下检查:血、尿、粪三大常规、红细胞沉降率、抗溶血性链球菌“O”试验、类风湿因子凝集试验、血浆尿酸及尿素氮测定、血清酸性磷酸酶及碱性磷酸酶测定、C反应蛋白测定、b-27、脑脊液检查等。</div> <div>【影像学检查】</div> <div>X线平片、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CT)、核磁共振及超声学检查等。</div> <div>【其它】</div> <div>必要时,还可进行神经肌电图、脑电图及诱发电位等检查。</div> <div>二、疼痛治疗</div> <div>【药物治疗】</div> <div>1.镇痛药物:</div> <div>(1)麻醉性镇痛药:常用药物包括吗啡等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哌替啶、芬太尼等人工合成镇痛药,纳洛酮等吗啡对抗药,曲马多、强痛定等类麻醉性镇痛药等。用于治疗各种中度至重度急慢性痛,易成瘾,副反应较多,宜控制使用。</div> <div>(2)非麻醉性镇痛药:包括解热镇痛、抗炎镇痛及抗痛风等药物,用于治疗头痛、牙痛、神经肌肉痛、骨关节痛、痛经等轻中度疼痛。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出凝血障碍及肝肾损害等。</div> <div>2.中草药物:包括内服中草(成)药物及外用止痛膏(剂)等,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劳损、骨关节痛等,或用于中西药合用以减少副反应。</div> <div>3.抗抑郁、抗焦虑及镇静催眠药物:包括丙咪嗪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安定等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及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物等,用于治疗各种疼痛所伴随的神经精神症状。</div> <div>4.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常用强的松、强的松龙、倍他米松及氟羟强的松龙等,用于癌性镇痛及各种慢性疼痛如腰腿痛、骨关节痛等。长期使用副反应甚多,宜慎重、合理使用。</div> <div>5.其它:包括维生素类药物、解痉药和血管扩张药、神经破坏剂等。</div>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