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非处方药的出现,患者购药变得更加方便,但同时也增加了许多风险。许多人习惯于只关注药名是否对症,这种做法很可能会用错药,导致严重的后果。首先,我们应该记住的是,药品的有效成分才是决定其药效的关键。在过去,很多药品的名称是根据药效来命名的,例如解热止痛片、消心痛、咳必清、胃舒平等。然而,也有一些药品名称相似,但作用完全不同,例如解经宁、解痉宁、解痉灵,以及降压乐(拉贝洛尔)和降压乐(甲氯噻嗪加地舍平)。因此,仅仅依靠药名来判断药品的疗效是非常危险的。其次,一些药品的名称只反映了其中的一种用途,容易造成患者的误解。例如,甲硝唑最初是作为抗滴虫药上市的,但它在治疗厌氧菌感染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例如牙周炎、阑尾炎等。因此,在购买药品时,我们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其全部的用途。此外,同一种药物可能由不同厂家生产,而各自起一个名字,导致市场上药名繁多。例如,5—单硝酸异山梨酯这一种药,就有很多名字,包括长效心痛治、欣康、瑞德明、异乐定缓释、山苏、依母多等。为了改变一药多名的混乱局面,卫生部颁布了《处方管理条例》,规定“开处方时,要用药品的通用名”。总之,在购买药品时,我们应该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有效成分、功能用途等信息,避免因药名相似而误用药物。如果对药品有任何疑问,应该请教药店的药剂师或医院的医生和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