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密度降低和骨骼微结构退化,导致骨骼脆性增加。腰背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通常在站立或久坐、弯腰、运动、咳嗽时加剧,坐下或躺下后减轻。 62岁的冯奶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平时身体硬朗的她,突然遭遇腰痛,动弹不得。经过检查,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 在我国,5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近7000万人,但就诊人数不到1/900。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逐渐流失,当骨量流失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多处“微小骨折”,导致骨痛。 除了疼痛,骨质疏松还可能导致驼背和身高变矮。脊椎椎体前部多为松质骨组成,容易压缩变形,形成驼背。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治疗骨质疏松症需要服用药物,如钙剂、维生素D和双磷酸盐类药物。需要注意的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一般需服药3年,有骨折史的需要3~5年。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在于早期干预。中老年人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预防性干预。饮食上要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适当运动,每天晒太阳20分钟也能养护骨骼。 此外,骨质疏松症患者应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乒乓球、羽毛球等,避免剧烈运动和高风险运动,如跳跃、举重等。 总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需要我们关注和重视。通过早期干预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