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这一看似轻微却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的疾病,其成因复杂多样。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是导致尿失禁的主要原因,使患者丧失对排尿的自控能力,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尿失禁的分类及症状 尿失禁根据症状可分为五类:充溢性尿失禁、无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 充溢性尿失禁:多见于下尿路梗阻,如前列腺增生等,导致膀胱内尿液潴留,当膀胱内压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不断滴出。 无阻力性尿失禁:尿道阻力完全丧失,膀胱内无法储存尿液,站立时尿液全部流出。 反射性尿失禁:由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排尿依靠脊髓反射,患者不自主地间歇排尿,无感觉。 急迫性尿失禁:由部分性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或急性膀胱炎等引起,患者尿频、尿急严重,膀胱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导致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上楼梯等)尿液自尿道流出,病因复杂,需详细检查。 药物诱发尿失禁 除了上述原因,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尿失禁。以下药物可能诱发尿失禁: 作用于副交感神经的药物:如氯化乙酰胆碱等,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 抗胆碱酯酶药物:如甲基硫酸新斯的明等,抑制乙酰胆碱分解,促进膀胱收缩。 降压药:如心得安、氨酰心安等,阻断β-肾上腺受体,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 利尿药:如速尿等,增加尿量和排尿次数,降低老年人活动能力。 镇静、催眠、抗组织胺药:如苯海拉明等,影响排尿自控能力或引起中枢性肌弛缓。 预防和治疗尿失禁 预防尿失禁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如前列腺增生、糖尿病等。同时,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心态、适当锻炼等也有助于预防尿失禁。 治疗尿失禁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制定。 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