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沧州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898年,是国家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河北省区域性医疗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沧州合作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留学生学院教学医院、河北医科大学沧州临床医学院。2022年在国家卫健委开展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A级,全国排名进入前200位,居沧州市三甲医院榜首。2022届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列居“艾力彼2022届地级城市医院100强”第12位,河北省首位。 医院是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级分中心建设单位、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定点医院、全国心血管介入培训基地、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国家级示范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卒中中心培训基地、全国护理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级房颤中心、全国高血压达标中心、国家级罕见病诊疗医院成员单位、全国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医院、全国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全国临床试验规范化培训进修基地试点单位;设有韩雅玲院士工作站;拥有省卫健委批准的沧州市肿瘤诊疗中心、沧州市心脏病治疗中心、沧州市脊柱外科治疗中心、沧州市关节外科治疗中心、沧州市体检中心五大中心。在沧州市41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中,沧州市中心医院承担急救危重症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等21个质控中心的管理工作。 医院建筑面积56.52万㎡,现有编制床位4499张,高级职称人员887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33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591人。 神经内科被确定为2023年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单位;心血管内科、急诊医学科、放射影像科、护理学等4个专业16个科室成为“十四五”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肿瘤外科等4个专业28个科室成为“十四五”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产科专业等5个科室被评为省级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孕产期保健特色专科。心血管内科、急诊科、神经外科等22个学科94个科室是“十三五”省级临床重点建设(培育)专科,百余个科室跨入省级学科行列。心血管内科、急诊科、肿瘤内科、呼吸科、神经内科、肿瘤外科、儿科、重症医学科8个专科45个科室被确定为2022年度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医院开展多项国内、省内领先的高新技术,形成以“介入治疗技术、腔镜治疗技术、移植治疗技术、立体导航定向技术、分子靶向精准诊疗技术、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为代表的六大高精尖技术领域,逐步实现了外科手术微创化,内科手术介入化。成功开展了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瓣置换+冠脉移植+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PCI+TAVR(冠脉内支架植入+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ECMO+集成式血液净化技术(ECOS),椎动脉内膜剥脱和转位吻合术、全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技术等多项高精尖技术。 医院全面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建设互联网医院,加速开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线上诊疗等服务模式;建立多院区患者主索引(EMPI)管理,保障集团内成员单位的就诊介质及患者医疗信息相互共享;建立集团化统一临床数据中心、运营数据中心及应用系统,HIS、LIS、OA等40余个信息系统提质提效,医院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顺利通过中国医院竞争力HIC四级标准认证、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等高级别等级测评。 上线了互联网医院,开通线上医保支付,实现“健康咨询、复诊购药、慢病续方、医保支付结算、送药上门”的全流程闭环服务;挂号费、药品费用实现线上医保结算,床旁结算在全院全面推开,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入出院一站式服务”业务。 经市委、市政府批准,2020年5月2日沧州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正式成立,构建起以院本部为中心,以脑科院区、眼科医院、南院区、康复院区等市区分院为二环,以河间分院、盐山分院等县级分院为三环的“大三环”医疗服务体系;近年来,医院积极探索医养深度融合模式,将三甲医院医疗资源向社区、乡村延伸,逐步形成以医养中心为核心、社区日间照料居家养老为基础、智慧化健康管理系统为支撑、医养结合为保障的一体化健康养老体系,让群众家门口就可以享受高质量的医疗养老服务。2020年8月3日,沧州市居家康养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康养集团下设康养中心和九个日间照料中心,由政府主导、沧州市中心医院承办,为社区老人提供集医疗、保健,康复,送药送餐,文化娱乐等一站式服务。康养中心以沧州市中心医院为依托,可满足健康老人、需协助老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等全形态老年人养老、医疗护理和健康管理需求,实现了医、养、康、护一体化;2020年4月8日,以沧州市中心医院为主委单位的沧州市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临床管理中心成立,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进一步整合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全面做好疫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诊疗、预防工作,促进探索建立具有沧州特色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长效机制,持续提升我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医院先后与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强院,实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层面的对接合作。加入中国—以色列医院合作联盟等36个国际、国家级、省级专科联盟;按照上级要求与17个县市二级综合医院成立医联体,成立24个区域疾病专科联盟,进一步延伸医联体服务体系,下沉优质医疗资源。 医院于2003年在全国率先自发帮扶全市206家乡镇卫生院和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善行沧州、爱进乡村”医疗助脱贫工程,“党建结对凝聚发展合力健康护航助力乡村振兴”“健康副校长进校园”“乡镇卫生院兼职副院长”等系列公益活动。高水平完成了自然灾害、突发安全事件伤员救治等大量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任务,特别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出色地完成了新冠疫情防控、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 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疗扶贫榜样”“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30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科室服务
科室医生
科普文章
文章 颞动脉炎患者如何饮食
颞动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头部血管,尤其是颞动脉。这种疾病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甚至导致失明,因此需要及时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外,合理的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颞动脉炎患者的饮食应该以清淡、营养均衡为主。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饮食建议: 1.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果:特别是绿色蔬菜,如菠菜、油菜、西兰花等,这些蔬菜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补充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 2. 饮食要粗细搭配:患者应适当增加粗粮的摄入,如玉米、燕麦、荞麦等,与精制米面搭配食用,以保证营养均衡。 3. 选择低脂肪肉类:患者应选择瘦肉或鱼肉等低脂肪肉类,避免肥腻的肉类,以保证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摄入,同时不会影响疾病的治疗。 4. 多吃菌类食物:如香菇、金针菇、木耳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颞动脉炎的治疗。 5.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辣酱、大葱、大蒜、胡椒粉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加重炎症反应,加重病情,患者应避免食用。 除了以上饮食建议,颞动脉炎患者还应避免高糖、高胆固醇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奶油等。此外,海鲜等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也应尽量少吃。
生命守护者联盟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颅内动脉瘤中药如何治疗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脑肿瘤。简单来说,动脉瘤就像血管壁上鼓起的一个小泡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泡泡的壁会变得越来越薄,最终可能破裂。 虽然动脉瘤本身是良性疾病,但它却具有很高的危险性。一旦破裂,就可能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药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不建议采用中药治疗。 当动脉瘤破裂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内血肿等症状。此时,可以使用一些改善脑血管痉挛的药物,如尼莫地平等。同时,手术治疗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包括开颅夹闭动脉瘤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等。特别是早期手术,可以有效降低动脉瘤再次破裂的风险。 除了手术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有助于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此外,患者应定期到神经外科就诊,进行必要的检查和随访。 总之,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积极接受手术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降低疾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远程医疗新视界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动脉炎在治疗上都存在哪些误区?
动脉炎,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虽然并不像癌症那样致命,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在动脉炎的治疗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误区,这些误区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将围绕动脉炎的治疗误区展开,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这种疾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首先,许多患者对化验指标过于关注。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虽然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但并不能完全决定治疗方案的制定。患者应该与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而不是过分追求化验指标的正常。 其次,一些患者将大动脉炎称为“不死的癌症”,这种观念是不科学的。大动脉炎虽然难以治愈,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临床治愈,恢复正常生活。 此外,糖皮质激素在动脉炎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一些患者对激素存在误解和恐惧。合理应用激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患者不应视激素为“妖魔”。 还有一些患者认为,血管造影正常就代表没有病变。事实上,血管造影可能无法检测到早期病变,因此,即使血管造影结果正常,也不能排除动脉炎的可能性。 除了以上误区,患者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 3.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4. 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5. 选择正规医院和专业的医生进行治疗。
数字健康领航者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科室信息
收录医生
3 名
在线服务患者
6 次
科普文章
15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