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儿童医院

小儿血液科

小儿血液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程杰
程杰

副主任医师

安徽省儿童医院

好评率:94%

立即咨询
擅长小儿贫血,血小板减少,出凝血障碍,白血病,肿瘤,儿童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
朱成琳
朱成琳

主治医师

安徽省儿童医院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儿童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增多,贫血,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等血常规异常疾病;淋巴结肿大;
小儿血液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4.2.10
    小儿血液科你好医生 小孩子乙流血常规提示有幼稚粒细胞存在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3.12.23
    小孩前天晚上尿尿是冰红茶的颜色
    图文问诊
  • *筱熙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3.9.30
    宝宝2个多月,半个月前急性肠炎+感冒,一个星期前宝宝奶奶把厨房锅烧糊了,宝宝在客厅吸了烟气后就一直咳嗽,有时咳的都憋气,吃奶也呛奶,吃一次呛一次
    图文问诊
  • *筱熙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3.9.13
    宝宝一个月30天昨天白天我们在儿童医院看的,化验了大便和血说是急性肠炎,然后开了药,昨天晚上又吐了,打喷嚏有鼻涕发烧,今天没烧了。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3.7.8
    手臂有红色印记,想请医生看看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3.7.7
    医生您好,我家宝宝十二岁上醒期做血常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都偏低了,这个星期期天检查血常规比上次还低一点点。三月份他上吐下泻也做了血常规白细胞很正常
    图文问诊
  • *芃含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3.4.29
    我女儿的血常规有幼稚粒细胞绝对值0.01,百分比0.2,是不是不正常啊
    图文问诊
  • *宇辰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2.9.18
    小孩血小板少
    图文问诊
  • *瑾玥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2.9.11
    三岁八个月,发烧两天,昨天38.3,今天37.7到38度之间,精神状**,查了血常规,白细胞有点低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2.9.1
    儿童感冒发烧白细胞38。******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小儿血液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小儿血液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其中,获得性血友病是由于后天因素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本文将重点介绍获得性血友病的常见病因。一、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会导致体内抑制因子抗体浓度升高,影响凝血因子的生成,进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二、妊娠期免疫力低下:女性在妊娠期间,身体较为虚弱,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慢性疾病,如获得性血友病。三、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或骨髓肿瘤,会产生大量抑制因子,影响凝血功能。四、药物影响:长期使用抗生素、抗凝血药物等,可能导致药物副作用,引发免疫力低下,甚至诱发其他并发症。五、其他因素:如重金属中毒、化学物质暴露、病毒感染等,也可能导致获得性血友病。了解获得性血友病的常见病因,有助于我们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对于疑似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 血友病,一种遗传性血液疾病,在儿童群体中较为常见。对于患有血友病的孩子们,家长需要格外注意,从饮食、用药、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进行照顾,以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一、饮食方面1. 避免食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食物:如鱼肉、黑木耳等,这些食物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甚至引发出血不止。2. 避免食用粗纤维、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等,这些食物可能刺激消化道,引发出血。3. 避免食用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坚果、植物油等,这些食物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但对于血友病患者来说,可能会加重出血症状。二、用药方面1. 避免使用活血化瘀、镇痛解热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些药物可能加重出血症状。2. 在用药前咨询专业医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药物,并注意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三、日常生活方面1. 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预防口腔出血。2. 加强自我保护:避免接触尖锐物品,减少外伤发生。3. 减少手术:如必须手术,需先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凝血时间,直至伤口愈合。四、医院及科室1. 选择专业医院就诊: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疾病,选择专业医院就诊,可以保证孩子得到更好的治疗。2. 选择血液科就诊:血友病属于血液系统疾病,选择血液科就诊,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病情。总之,血友病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多方面,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 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常常面临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本文将探讨血友病患者在情绪管理方面的挑战,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应对这些挑战。一、血友病患者常见的情绪问题1. 情绪波动:血友病患者在疾病发作期间,常常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恐惧、沮丧等。这些情绪波动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需要引起重视。2. 自卑心理:由于疾病的影响,血友病患者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无法与正常人相比。这种自卑心理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3. 抑郁情绪:长期的疾病折磨和自卑心理会导致血友病患者出现抑郁情绪,甚至出现自杀念头。因此,及时干预至关重要。4. 侥幸心理:部分血友病患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出血不会太严重,或者担心治疗费用过高。这种心理会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加重病情。二、应对血友病患者情绪问题的建议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患者及其家属应积极与医生沟通,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和误解。2. 心理支持:患者需要得到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孤立无援。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3.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轻病情。4. 社会支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拓宽社交圈子,有助于患者树立信心,缓解自卑心理。三、结语血友病患者在情绪管理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通过积极应对和科学治疗,患者可以逐渐走出困境,过上正常的生活。

  • 血友病乙,作为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其治疗与血友病甲具有很高的相似度。由于血友病乙与血友病甲在遗传类型和出血特征上存在高度重合,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精确的鉴别诊断。一、疾病鉴别在进行血友病乙的治疗之前,医生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鉴别诊断。这包括与其他凝血因子缺乏症、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缺乏以及各种出血性疾病进行区分。实验室检查是区分血友病乙与其他疾病的重要手段。二、治疗方法目前,血友病乙的治疗主要采用FIX替代疗法。常用的制剂包括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高度纯化的FIX以及重组FIX。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1. 输注频率:FIX的半衰期为18至24小时,因此患者需要每隔12至24小时输注一次。对于出血严重或进行手术的患者,需要每隔12小时输注一次。2. 制剂选择:凝血酶原复合物在制备过程中部分被激活,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国产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剂中会加入肝素,以降低血栓风险。国外已有高纯度FIX制剂和重组FIX,可以避免凝血酶原复合物导致的血栓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三、治疗建议通过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治疗,血友病乙患者可以达到与正常人相似的寿命。以下是一些建议:1. 及早诊断:及早发现和诊断血友病乙,有助于尽早开始治疗,减轻病情。2. 规律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输注FIX,以维持血液中FIX的正常水平。3. 预防性治疗:对于经常发生出血的患者,建议进行预防性治疗,以降低出血风险。4. 日常生活:避免参与可能导致损伤的活动,如剧烈运动等。5. 医疗支持:定期到血液科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 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特征是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倾向。许多患者在出现创伤后,会发现自己的出血时间明显延长,这往往引起了他们对血友病的担忧。那么,凝血四项检查是否可以确诊血友病呢?凝血四项是评估凝血功能的基本检查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虽然凝血四项检查可以帮助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但它并不能完全确诊血友病。要确诊血友病,通常需要结合以下检查:1.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测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以及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的定量。血友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凝血酶时间延长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的情况。2. 初筛实验:初筛实验包括凝血酶原消耗实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等。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初步筛选出血友病疑似病例。3. 确诊实验:确诊实验主要通过凝血活酶生成纠正实验来鉴定血友病的类型,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4. 凝血因子活性试验:凝血因子活性试验是诊断血友病的重要方法,通过检测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可以明确血友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5. 基因诊断:基因诊断是血友病确诊的金标准,通过检测患者基因突变,可以明确血友病的类型和遗传方式。血友病是一种严重疾病,需要积极治疗。治疗措施包括局部止血、替代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局部止血可以通过压迫、使用止血药等方法进行;替代治疗包括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浓缩剂等;药物治疗包括抗纤溶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 血友病甲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患者体内缺乏凝血因子,容易发生出血症状。对于血友病甲的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安排至关重要,适当的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有助于改善病情,提高身体免疫力。菊花枸杞茶是一种常见的饮品,具有一定的清肝明目、清热去火的作用。对于血友病甲的患者来说,适量饮用菊花枸杞茶并不会对血液病治疗产生影响,反而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一、菊花枸杞茶的功效:1. 清肝明目:菊花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眼部疲劳,改善视力。2. 清热去火:菊花具有清热去火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口腔溃疡、喉咙痛等症状。3. 降血脂、降血压:菊花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可以帮助改善心血管健康。4. 抗衰老:枸杞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可以帮助延缓皮肤衰老,保持年轻态。二、血友病甲患者的饮食禁忌:1. 尽量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2. 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3. 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钙、铁等营养素的食物。4. 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总之,血友病甲患者适量饮用菊花枸杞茶有助于改善病情,但需注意饮食禁忌,避免加重病情。

  • 血小板减少症,顾名思义,就是指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疾病。虽然血小板本身不参与血液凝固过程,但其在维持血管壁完整性和血液凝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血小板减少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病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则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表现多样,轻症患者可能仅表现为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而中重度患者则可能出现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与血小板减少症相关的疾病:1.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是一种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症,其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表现为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2.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DIC是一种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可由感染、创伤、肿瘤等因素引起。患者表现为广泛性出血,包括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内脏出血等。3.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TTP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和发热。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4. 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可导致血小板减少。患者表现为发热、乏力、出血倾向等。5.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也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其机制可能与肿瘤细胞释放某些因子抑制血小板生成有关。对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2. 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3. 输血治疗:对于严重出血的患者,可给予血小板输注。4. 骨髓移植:对于某些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如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骨髓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并非唯一原因。凝血功能障碍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状态,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凝血因子的缺乏、血管壁的损伤以及血小板的异常等。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主要负责止血功能。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血栓,从而阻止出血。血小板数量减少会导致止血功能下降,出现凝血功能障碍。除了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还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1. 凝血因子缺乏:某些遗传性疾病或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凝血因子缺乏,从而影响凝血功能。2. 血管壁损伤:血管壁的损伤可能导致出血,从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3. 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血小板无法正常聚集和形成血栓,从而引起出血。4. 某些血液疾病:如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疾病可能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从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为了确定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医生会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血液学检查等。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的方法包括:1. 替代治疗:对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可以通过注射凝血因子来替代缺失的因子。2. 抗凝治疗: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可以通过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3.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患者,可以通过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来改善血小板功能。4.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以下事项:1.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2. 避免接触出血源:如锐器、热水等。3. 注意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的食物。4.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