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针灸医院

中医内科

中医内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冯文全
冯文全

中医学硕士,著有《大道至简 跟师高建忠抄方笔记》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中医内科,呼吸与脾胃相关疾病
高向军
高向军

主治医师,山西省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首批山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委员;山西省针灸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委;山西省针灸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医药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风湿病分会委员;主持厅局级课题1项,参与编著论著1部。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应用“施今墨对药”、“吕景山对穴”、小针刀及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脊柱相关疾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疼痛性疾病以及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
中医内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 *雅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中医内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轻微中风,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我妈胳膊肘和脚踝都有癣痒,时间长不摸药膏还掉屑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您好!孩子青春痘用什么药比较好?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17岁孩子网课视疲劳用珍视明哪款***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突然有很多头皮屑,在靠近脖子的位置起皮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妈咪爱什么时候吃比较好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能发货吗?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剪指甲是突然有一块像是有淤血也不疼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舌苔齿痕严重,大便不成型,胃不好 好打嗝,没精神好困,晚上睡觉身体出汗。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小孩眼镜肿了可以滴吗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展开更多

中医内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亚健康的人群是越来越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男性朋友们开始流行服用六味地黄丸,即便是今天,很多朋友在冬天,也会给自己吃上几个月的六味地黄丸,美其名曰“补肾”。

     


    实际上,很多人都误解了六味地黄丸。这个药源于宋代的儿科专家钱乙,钱大夫是一位儿科专家,著有《小儿要证直诀》一书,在这本书里记载了一张方子,名为“地黄丸”。这张方子主要的作用是解决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或者是发育不良。其实现在很多小朋友长得慢,到了五、六岁的年级,无论是体重还是身高都不达标,这种情况下是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的。


    但是换言之,小儿生长发育缓慢,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肾中精气不足,生长之力弱所致。所以理解为小儿肾虚也是没错的。因此后世医家将六味地黄丸用来补肾,其实也不算偏离药物的本旨。


    六味地黄丸的组成


    六味地黄丸一共有6味药,分别是: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后世医家评论此方,说这里边有“三补”,既熟地黄、山药、山萸肉,用来补益肝肾。又有“三泻”,既泽泻、丹皮、茯苓,防止滋补过度,补益之力化为内生浊邪。


    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虚

     

    六味地黄丸针对的病证是肾阴虚,肾阴虚的主要症状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骨蒸潮热、手脚心热、口渴咽干、徐火牙疼、心烦不眠。这些症状都会表现出一派虚热之象。

     

     

    所以六味地黄丸在这里边比较关键便是这“三泻”,泽泻、茯苓、丹皮能泻阴虚火旺之热,这些主要针对小儿肾阴不足,肾阳亢盛的特殊体质而设。所以如果是成年人服用,需要辨证体质,如果属于肾阴虚者可用。但如果患者体质阳虚,用之当慎重。


    肾阳虚慎用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中的“三补”主要是针对肾阴虚而设的,中医有言“阳虚生内寒,阴虚生内热”,所以肾阴虚和肾阳虚的患者对于寒热的喜恶是截然相反的。如果阳虚患者服用六味地黄丸之后,会表现出不想吃饭、肚子憋胀不消化、大便偏稀等症状。再加上方中熟地黄、山药滋腻碍胃,泽泻、丹皮苦寒渗利,会让患者愈发阳虚。

     


    如果患者确系阳虚,本着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可以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合入附子、肉桂以成桂附地黄丸,温肾阳的同时又益肾水,是为稳妥之方案。

  • 咱们老百姓牙疼了,来找中医看病。医生首先会问,你这是虫牙疼还是火牙疼?没错,牙疼从的方面来分类的话,咱们中医分了虫牙疼和火牙疼。火牙疼痛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脏腑上火导致的牙疼。

     

     

    这个虫牙疼呢,比火牙疼更加顽固。相对于脏腑上火的火牙疼来说,虫牙本身已经有了实质性的病变。咱们首先看这个牙齿,已经被“虫邪”啃出了一个个的小窟窿。

    一、中医说的“虫牙”是怎么得的呢?

    中医前辈们有不同的看法。清朝的陈士铎先生认为,这个虫牙主要还是我们吃的肥甘厚味太多了,导致胃火旺盛。这个胃火冲到口齿之间,这时候再加上湿气的熏蒸。湿热就搅和在一起,时间长了,咱们的牙齿就生了“虫邪”。其实中医对龋齿病理的分析,和现代医学有异曲同工的妙处。

     

     

    现代的牙科医生对龋齿的成因,主要归结为口腔内的细菌侵蚀在牙齿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酸性物质,进而腐蚀牙齿,形成龋齿。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这个虫邪都是罪魁祸首。那么针对龋齿,咱们平时有没有什么预防和治疗的好办法呢?

    二、针对“虫牙”,中医的治疗方法

    陈士铎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观点。说这个虫牙一定要外治,如果内服药物的话,不一定能杀了这个虫子。而且在服药的过程中,可能虫子还没杀死,脾胃就受不了了。所以陈士铎给出了一张漱口水的配方,叫五灵至圣散。听这个名字就比较霸气!这张方子一共有四味药。包括五灵脂、白薇、细辛、骨碎补。其中五灵脂和白薇的量是细辛和骨碎补的6倍。咱们用药的时候,按照这个剂量配比。

     


    怎么用呢?咱们把这四味药,给它粉碎成粉末。刷完牙之后,咱用开水给这个药面烫成糊糊,然后含在嘴里,含上3-4个小时。中间有了口水之后,咱们吐出来。当然,有人说我含不了那么长时间怎么办?没关系,咱们可以多含2次。连着有这么两天左右,白天没事咱们就含着。能够改善牙齿表面的内环境,把沉积在上面的牙菌和酸性物质都清理干净。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咱们这张方子里,五灵脂和白薇是杀虫的,是这张方子的主力,主要解决虫邪,也就是牙菌和酸性物质的问题。而这个细辛本身就有止牙疼的作用,能止痛。同时呢,还能散火。一举两得。为啥配这个骨碎补呢,主要是这个要能透骨,引着咱们的药物到达龋齿的这个龋洞里边。对虫邪进行全面的清理。这是古人治疗龋齿的老办法,如果您经常遭受虫牙的困扰,不妨试试这个办法。简单又方便。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一声啼哭,一生陪伴。天下父母都是从这一声啼哭开始,感受着为人父母的幸福与快乐!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便是现在的孩子,性子都略急,脾气普遍也都要大一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对比了古人产婆接生和现代人生孩子,我觉得有一个小细节值得我们思考。

     

     

    以前的人们接生宝宝,在孩子第一声啼哭之前,会先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拭口。有人可能会疑惑,啥叫拭口呀?说的简单直白一点,就是把孩子口中的羊水等擦拭干净。咱们可别小看这点,在没有疫苗的时代,这一步直接决定了小宝宝能不能长大成人。

    拭口的原因

    为啥要拭口呢?用现代的医学思想来理解。小孩子在娘胎的时候,泡在胎液(羊水)里,靠胎液的滋养逐渐长大,等到瓜熟蒂落,自然分娩。在孩子刚刚从母体分开的时候,口中的胎液有液毒,趁着孩子的第一声啼哭还没有哭出来的时候,赶紧用软棉布裹在手指上,擦去宝宝口中的液毒。

     

     

    这办法虽好,但是在拭口的时候总有一些会咽下去。那么这该怎么办呢?中医的智慧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那就是用黄连法或者甘草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在产房待产的时候,先把布子泡在甘草水里,等孩子一出生还没哭出来的时候,赶紧用棉布蘸着黄连水清理孩子的口中。

    拭口的意义

    有很多家长可能觉得,我现在说拭口这件事对孩子有什么用呢?其实,拭口对孩子的健康还是大有裨益的。

     

    中医老前辈们这样描述,说孩子吞下去的这些液毒,会潜伏在心脏,遇到流感的时候,容易高烧不退。这里可以理解为外感的邪气和内伏邪气的合并,会让这类孩子发热的温度特别高,而且难治。

     

    还有一点,因为心主血脉,所以高热的时候,潜伏在心脏里的液毒就会随着血液流遍全身,当这些液毒流经脾胃,复因脾主肌肉,当其毒邪发泄出来的时候,就会出现疮疹,这在没有疫苗的时代对孩子的威胁是致命的。

    如何给宝宝拭口

    若孩子在初生的时候拭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免除痘疹之患。而且以后即便得了流感,在皮肤上也只是出一点细细的小疹子,容易治疗。这就是拭口的孩子和不拭口的孩子在日后得病和体质上的区别。

     

     

    用来拭口的水可以用甘草煮水,也可以用黄连煮水,都能起到清理胎毒的作用。

     

    现在生产都是在医院进行,所以如果现代人想要给孩子拭口,可以提前准备好甘草颗粒并预备好棉布。在产科护师给孩子清理口腔的时候,用蘸了甘草水的棉布清理即可。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痛风患者有时候并不清楚,自己的痛风究竟是尿酸产生过多还是排泄不足导致的。所以在临床选择降酸药物的时候就会有一些困惑。

     

     

    比如在常规的痛风降酸药物当中,非布司他和别嘌醇主要是抑制尿酸合成,适合尿酸产生过多导致的痛风。而苯溴马隆这个药物,主要抑制肾小管远端对于尿酸的重吸收,所以对于尿酸排泄不足的患者更适用。

     

    尿酸生成过多型痛风

     

    这一类型的痛风,主要原因是核酸代谢增强所致。临床上有很多种原因都会引起嘌呤碱基合成过多或者是分解过快。导致体内的嘌呤产生的过多。

     

    尿酸排泄不足型痛风

     

    人体内,尿酸排泄主要经由2条途径,第一条是由肾脏通过小便排泄。第二条是由肠道经大便排泄。排泄不足型患者体内的核算代谢并不是特别强,主要是因为尿酸排泄不出去,导致相对的血尿酸升高。

     

     

    在这两条主要的排泄途径中,肾脏排泄占主导。所以一旦肾脏代谢功能减退,便会影响到尿酸在内的相关指标。

     

    4种判断方法

     

    判断患者是因为尿酸产生过多还是尿酸排泄不及导致的痛风,主要有3种方法:

     

    1、对尿液进行24小时尿酸定量测定。普通人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尿液中尿酸一天的排泄量在800mg以内,判定为正常;高尿酸血症患者低嘌呤饮食的情况下,尿液中的尿酸一天的排泄量在600mg以内的话,也属于正常。如果患者每天正常饮食或者低嘌呤饮食,尿液中尿酸排泄的量大于上述数值,则认为是尿酸生成过多型。反之,患者24小时尿液中排泄尿酸的总量小于这个值,则认为是尿酸排泄不及。

     

    2、测定患者尿酸清除率(cua):这个方法主要是收集患者60分钟尿液,留取中段尿,同时采血测患者的血尿酸。计算每分钟尿酸排泄量与血清尿酸值的比值。正常范围在6.6~12.6ml/分。如果大于12.6ml/分,属于尿酸生成过多型;如果小于6.6ml/分,则属于尿酸排泄不及所致。

     

    3、随意尿中尿酸与肌酐的比值。这个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方便,主要测量尿液中尿酸的含量与尿液中肌酐的含量。计算2者的比值,如果尿尿酸/尿肌酐>1.0,则提示患者的尿酸增高属于生成过多型。反之,如果患者尿尿酸/尿肌酐<0.5,则提示患者的尿酸增高主要因为排泄不及所致。

  • 现代研究认为,痛风发病跟基因遗传有关系。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这就是对于痛风疾病的易感体质。于是,一些防范意识比较强的家庭,在亲属中如果有人得痛风,那么自己再生活中也会注意很多问题。

     

     

    这就涉及到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的防治痛风。下面针对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防治痛风的误区进行简单的分析:

     

    1、尿酸高一定会得痛风?

     

    很多朋友每年都会体检,在体检的时候发现血尿酸超标了。然后就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觉得自己一定会得痛风。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当我们血尿酸高了以后,这时候可以称之为高尿酸血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痛风,因为在所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当中,会有十分之一的人出现痛风。按照中医病因学说的理论,尿酸高或许只是一个内因,代表患者有得痛风的潜质,只有断绝痛风的诱因,才可以避免痛风的发生。

     

    发生痛风的物质基础是患者血清中的尿酸以尿酸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中,相当于中医的湿热毒邪。当累积到一定量的时候,便会出现痛风。而很多人每天有适度的运动,饮食和生活习惯控制的都很好,所以并不是尿酸高了就一定出现痛风。

     

    2、忌住口就能预防痛风?

     

    痛风或者高尿酸血症患者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只要自己管住嘴,就能够预防痛风。其实不然,单纯就尿酸的来源而言。我们体内细胞代谢分解产生的尿酸占主导,大约有80%。而正常人常规饮食摄入的尿酸仅占20%。所以管住嘴更大的意义在于可以有效控制血尿酸增高的趋势,而不是降低尿酸。

     

     

    除此之外,经调查表明,痛风患者50%体重超标,其中有四分之三的患者合并高血压或高血脂。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患者单纯靠控制饮食是不行的,超重本身也是痛风的诱发因素之一。所以这些人还需要减重,那么在他们的饮食食谱当中,甜食就需要严格控制。

     

    3、尿酸降的越快越好?

     

    很多人觉得是自己的尿酸拖了健康的后腿,所以恨不得一夜之间就让尿酸恢复正常。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因为尿酸上下波动都会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稳妥的办法是小剂量慢慢的降尿酸,甚至对于有些患者,在服药期间加一点抗炎镇痛的中药或者西药,以不引起溶晶痛为宜。

     

    4、痛风发作时尿酸一定高?

     

    临床上很多人在痛风发病的时候来医院查血尿酸,发现血尿酸并不高,或者即便超标也高的不厉害。于是疑惑了,觉得我这血尿酸也不高,怎么疼的就这么厉害呢?

     

    其实这里边也是大家经常遇到的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血尿酸在痛风发作的时候,受到自身代谢调节的影响,会被动的降低。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属于人体的自愈能力或者自我调节能力在起作用。所以患者如果想要了解自己真实的血尿酸情况,可以在痛风症状消失后2—3天,去复查血尿酸。这时候的尿酸值比较真实可信。

  •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在得病初期,症状非常相似,但是二者从发病的机理上来讲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大家在没有搞清楚自己属于哪一类感冒之前,千万不要着急吃药,否则后果很严重!接下来通过赵绍琴老先生的医案一起来了解下风热感冒误治后转为风寒感冒,以及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辨别要点。

    医案1、风热误作风寒治

    患者张某某,30岁。最近这两天呀身上有点热,咳嗽,谈不多,稍微有点口渴,舌苔薄白。病了两天。这本来是个风热感冒,邪犯肺卫,导致肺失宣降,喝上一付桑菊饮就好了。

     

     

    但是这哥们诊断成了伤寒中风表虚证,用了一付桂枝汤,并且喝了以后又煮了一碗红糖生姜水发汗。这么一折腾不要紧,待患者找到赵绍琴老先生的时候,已经身体壮热,体温39.7℃,咽红肿痛,而且有化脓的迹象,咳嗽,痰中带血,胸中刺痛,头痛,口渴想喝凉水,两脉弦滑而数,舌红绛干裂,心烦,不能睡觉。到了赵绍琴先生接诊的时候,患者已经有点神志不清了,大有胡言乱语之势。

     

    赵老一看,吃错药了这是。于是赶紧用银翘散合升降散加减,目的就是想让热从里面透出来,中医称之为透热转气。这方子用了三付,慢慢的热退下来,嗓子的肿也消下来。

     

    笔者按:本案属于温病治法,赵老对于外感病水平非常高。有时候凭脉,有时候凭舌,有时候凭症。但是通过这则医案,想要告诉大家,如果外感寒热辨证错误的话,会出现类似本案的问题,直接导致咽喉红肿化脓,这也是伤寒论中张仲景先生反复叮嘱:如果咽痛,不可与桂枝汤的原因。看似寻常感冒,吃错了药后果也会很严重。

    医案2、风热感冒误用发汗法

    有一位21岁的小伙子,姓李。感冒了,具体症状就是身上觉得有点热,咳嗽,微微有点口渴,体温37.8℃,舌苔薄白,嗓子红轻微有点疼。脉浮数。通过咱们前面几篇文章的学习,已经了解到,赵绍琴先生对于外感风寒和风热的主要鉴别点在咽喉疼不疼。

     

    本案这小伙子,毫无疑问,是风热感冒。但是医生用错药了,大家看我的文字可能觉得这么简单的事情,医生怎么会这么糊涂,老是用错药呢?其实不然,在临床当中,辨证的因素错综复杂,即便是久经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也会辨错证,用错药。

     

    本案这位患者吃了医生开的三拗汤,麻黄发汗的力量很大。吃了以后体温噌的一下就上来了,直接过了39℃。脉滑而数,咽红肿痛,舌红苔黄而干燥,身上的水分告急。当此情况,赵绍琴先生开了一张桑杏汤加减,里面有滋阴润燥的芦根和梨。喝了一副药之后,体温降到37.5℃,这时候嗓子还有点红肿,但是脉已经不浮了。于是在前方基础上加了甘寒的黛蛤散,来折其热势。三付之后,体温恢复正常,用用了。

     

    笔者按:本案和昨天说到那个医案一样,都是风热感冒误作风寒治疗,用了热药后导致的变证。昨天是误用桂枝汤,导致扁桃体化脓。今天是误用麻黄,导致汗出伤津,所以挽救的办法也不尽相同。今天用的是桑杏汤,在辛凉解表的同时还能滋阴增液。

     

    为什么同样是风热感冒误作风寒治疗,而出现的症状和挽救的办法各不相同呢?这就涉及到患者平时的一个身体状态,如本案患者,平时就是阴虚体质,再加上用麻黄发汗伤阴,所以在清解之中要加入梨、芦根这些养阴药物。

     

    在温病也就是风热感冒治疗中,要时刻注意观察患者阴津伤损的情况,热病患者一旦阴津受损,都会为后面的治疗和预后增加难度。

    医案3、赵绍琴老先生如何鉴别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有一位阿姨,感冒发烧来找大夫看病。当下的症状是身上和头上疼痛,体温38 3℃,而且身体微微的怕风怕冷,不出汗,咳嗽,嗓子红,有点疼。口稍微有点渴,舌两边和舌尖红,苔薄白,脉浮而数。

     

    无论您是患者还是医生,看到上述这些症状首先需要判断这个感冒的寒热属性,因为这关乎到咱们的用药是否准确。

     

    乍一看,畏恶风寒,身疼头痛,无汗咳嗽,这些症状与外感风寒的麻黄汤证非常相似,但是我们再仔细看,患者除了这些症状之外还有嗓子红,嗓子疼。即便其他的症状看起来特别像一个外感风寒,但是如果患者有嗓子红,嗓子疼的症状存在,那么这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外感风寒了,这里面有温邪。如果界定这个患者是伤寒或是温病的话,那么我们首先要考虑温病。

     

    这是赵绍琴老先生的医案,针对这个患者,赵老直接抓住核心问题,嗓子红和嗓子疼定性为温病,于是用了银翘散加减治疗这个外感病。吃了两付药后,烧退下来,然后又用了点宣肺达邪的药物,患者痊愈。

     

     

    笔者按:赵绍琴先生治疗外感病很厉害,临床上有很多是赵老多年临床体悟出来的。就比如区分伤寒还是温病,赵老给了这个金标准,那就是看嗓子疼不疼,如果疼,那就是温病,不疼,便是伤寒。也希望各位网友掌握这点,如果感冒嗓子疼,可以用辛凉解表药,如果嗓子不疼,千万不可药过辛凉,否则身体会吃不消的。

    综上所述:

    判断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临床意义非常重要,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医生而言,辨证准确是用药得效的关键。通过这三则医案我们能发现,风热和风寒的鉴别要点在于咽喉是否红肿热痛。如果有,那便说明这是风热感冒。三则医案当中有二则是风热误作风寒治疗,导致变证迭出,我们在临床上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点击查看
    å

    人参是药食同源的药材,所以很多人在生活中会食用人参来给自己“补一补”。这种初衷是好的,但是人参滋补之力较大,并非人人适合。根据中医传统理论,有5类人慎用人参。

     


    下面就跟大家说一说,那些人不适合服用人参。


    1、 动脉硬化的患者


    人参虽然能够补气,增强体内气血的运行。但因为人参中含有蛋白因子,能够抑制脂肪的分解。我们都知道,在动脉硬化患者的血管内壁上,存在大量的以脂肪为主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会影响血管的流通性。

     


    如果人参当中的蛋白因子阻止了血管内壁上的脂肪分解,就会导致这些沉积物越来越多,所以对于患有血管硬化、冠心病以及脉管炎的患者来说,服用人参时一定要慎重。此外,动脉硬化患者中,还有一些人血压偏高,这个时候如果大量的服用人参,会加重肝阳上亢。导致肝火旺盛,让患者出现头晕症状。


    2、 血粘度高的患者

     

    血粘度高,也就意味着血液流通的速度比较慢。在中医的辨证体系当中,这属于内有“瘀血”的范畴。而人参却能够促进红细胞的生长,红细胞增高以后,会进一步升高血粘度,这样对于患者的康复不利。

     

     

    所以血粘度高的患者,需要在中医指导下食用人参。


    3、 幽门螺旋杆菌患者

     

    现代药理研究,人参当中的某种有效成分能够起到保护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所以幽门螺旋杆菌的患者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当慎用人参。


    当然,如果中医辨证患者是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复感幽门螺旋杆菌的话,可以在方剂中对药物适当加减,防止人参助邪。

     

    4、 浮肿患者

     

    经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尿频的患者服用人参后,有缩尿的功效。经药理研究证明,人参当中含有抗利尿有效成分。那么对于浮肿患者而言,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病情,慎用人参。


    然而,如果患者浮肿日久,脾肾两虚,中气不足,确是需要使用人参的话,需要对方剂适当的加减。如古方春泽汤便是在五苓散的基础上加用了人参。既能健运脾胃,又能利水消肿。

     

    5、 婴幼儿及儿童

     

    中医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意指是小儿阳气充足,生气旺盛。

     

     

    此时如果在服用人参,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人参中含有类激素,如果过度服用,会引起宝宝性早熟。

  • 痛风这个病,中医和西医都这么叫。其实在临床上,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还是有所不同的。如果患者单纯出现血尿酸高的话,我们将其称之为代谢问题。但是当患者出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之后,也就是患者的关节部位有了明显的红肿热痛的时候,我们就将其称之为痛风。

     

    但是即便这样,痛风和血尿酸高之间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患者血尿酸能回归到正常,那么后续的关节症状也会消失。但是,对于很多患者而言,痛风最大的痛苦源于关节红肿热痛。就这点而言,看看中医是如何辨证论治的。

     

    中医治疗痛风比较系统的阶段,应该属于金元时期,当时的代表人物就是朱丹溪。朱丹溪说:“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所以说这个病发病的根源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就是患者的血分有热邪,外因就是饮食或者寒湿刺激导致痛风发病。

     

     

    从辨证论治的角度,中医将痛风分成了5个证型。分别是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

     

    1、湿热痹阻证:

     

    患者表现出关节红肿热痛,发病比较急,局部肿痛的地方摸上去也比较热。甚至患者的体温也会比平时高一些,舌苔黄腻,这是湿热内阻的表现。这时候中医可以选用四妙加白虎汤加减治疗。

     

    2、寒湿痹阻证:

     

    主要是因为正气不足,风寒邪气乘虚而入。

     

     

    痹阻经络关节,导致患者关节不通则痛,甚至出现红肿热象,关节屈伸不利。甚至有的患者还会出现痛风石和皮下结节。中医一般会用桂枝乌头汤加减治疗。

     

    3、痰瘀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的形成一般在患者得病时间长了以后才出现。因为身体虚弱、气血经络不通。痰浊和瘀血等内生邪气聚集在患者的关节经络处,出现关节明显变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等症状。这时候中医治疗一般会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

     

    4、脾肾阳虚证:

     

    与患者平时的体质有关,素体阳虚,外邪侵入后,缠绵难遇。日久损伤脾肾而成此证。患者会出现关节持续的肿痛,身体或者头面部有浮肿现象。

     

     

    同时还有手脚怕冷、腹胀便溏的阳虚症状,这种情况下,中医多会选用附子理中汤来调节脾肾代谢功能。

     

    5、肝肾阴虚证:

     

    因患者久病伤阴,津液匮乏。不能滋养肝肾阴血,邪气内着筋骨而不去。会出现患者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有的患者也会出现皮下结节、关节变形或者活动障碍。而且还会伴随肌肤麻木不仁的情况出现。此时当以补益肝肾、祛风除湿为主,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 很多人觉得脑震荡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在生活中出现轻微脑震荡的情况还是很多的。首先我们会想到交通事故,有人跌倒了,那么如何判断他有没有脑震荡呢?这时候咱们可以通过症状做一个简单的判断,主要看患者有没有昏迷症状,轻微的话看有没有头疼、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更严重一些的,会影响到生命安危,比如说瞳孔出现散大,呼吸变得不均匀,甚至出现持续的高烧昏迷现象。总之这个病可大可小,症状严重的时候人们都会重视,但症状轻微的话,很多人就忽略了。

    脑震荡的中医治疗

    脑震荡,严重一点叫脑挫伤,这个问题临床上没有特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的话一般以平肝化痰,潜阳熄风为主。

     

     

    邹孟城先生在临床上接诊过一些轻微的脑震荡患者,用了钩藤、石决明、天麻、龙骨牡蛎这些药物,有效果,但是没有达到让人欣喜的效果。

    1味药治脑震荡

    后来邹孟城先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读到曹惕寅先生写的《诊暇录稿》时眼前一亮,这曹老先生是上海的名医,他在书里记录了一个方法来快速治疗脑震荡。

     

     

    就是用1味代赭石来治疗。不但起效快,患者恢复的还好。邹老师用这个办法接连治了好几例脑震荡患者,都非常不错。

    脑震荡医案

    1979年10月5号上午,某粮管所的陶副所长,男性,48岁。和邻居因为点事情起了口角,被邻居用木头棍子打到脑袋上,眼睛和腰背部也都挨了几下子。当场就晕倒了,送到区中心医院急诊科。在医院治疗了12天,诊断为“脑挫伤”。出院的时候啊,腰背部和眼睛周围的伤都好了,血压刚受伤的时候是220/130(mmhg),到出院的时候是130/90(mmhg)。基本上恢复的不错。

     

    但是出院的时候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症状,就是头晕、恶心的症状没有改善。

     

    出院后陶副所长请来邹孟城先生给他会诊。告诉邹大夫,说我自从被打了之后,头晕的就非常厉害,虽然经过了这10多天的治疗,其它症状改善都不错,但是这个头晕还是跟刚打的时候差不多,晕的很厉害。躺在床上不敢动,只要挪动身体或翻个身,就觉得天旋地转,转完了就想吐。

     

    邹大夫摸了脉,这个脉象弦而滑,舌质和舌苔都没有什么异常的,基本正常。就给开了1味药,代赭石100g,加水2大碗给它熬成1大碗。等到凉下来,趁着温热的时候慢慢的喝。四个小时之内,把这一大碗药喝完。

     

    当天下午陶所长开始喝药,到了傍晚的时候,一大碗药喝进去差不多一半多。到这时候已经可以自己翻身了。继续服药,等到把这碗药喝完,这位陶所长试着不用别人扶,慢慢的能去厕所小便了。虽然走的不稳,但是已经很有进步了。第二天又喝了一大碗,整个人走起路来是越来越好,越来越稳当,又过了几天,就恢复了。直到10年后,这位陶所长病逝,也没有再出现过头晕下不了地的这些症状。

    用代赭石的体会

    笔者去年腊月里咳嗽,止不住的咳,觉得那种痰往上冲的感觉,而且一咳嗽就要吐,吐的都是稀痰。觉得下焦的这个气守不住,往上冲,往上顶。于是就给自己用了这张1味药的方子——代赭石。

     

    当天喝完,这个气就沉下去,能守住了。但是,这个代赭石一定要用那种细腻的粉末,不要用大块的。大块的喝进去会硌到牙。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里:“寒主收引”。寒冷的环境可以导致气血流通不畅,让在体表的气血瘀滞不通,进而出现气滞血瘀的疼痛症状。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看看民国中医张锡纯先生是如何用一张自创的小方子来治疗这种气滞血瘀的。

    张锡纯医案

    在说这张方子之前,我们首先看一下张锡纯先生当初创制这张方子的初衷,正是因为这位患者,才有了这张流传至今的活血化瘀效方。


    沈阳的冬天很冷,尤其是在民国时期。那时候的冬天更是寒冷。话说本案的主人公高某某,50多岁的年纪。平时身子骨就比较弱。有一天到邻村看个朋友,这朋友也非常够意思,设宴款待,俩人不知道多久没见面了,反正是一聊聊了一个通宵。


    当时正是冬天,早上天亮了以后呀,这位高先生就起身告辞。大早上的天气特别冷,冒着风寒往家走。走到一半的时候,突然觉得两腿酸麻,并且还出汗。突然就走不动了。没办法,就地坐着歇会吧。然后就坐在冰凉的路边歇了一会,起来慢慢活动活动,又能走了。然就就这样回了家。

     


    到了家以后呀,就开始觉得这两个腿疼。东北那时候治疗风湿的土办法也很多,直接拿来一块砖放在炉子上烤烤,烤热了以后就拿这块砖放在腿上热疗。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热转放上来之后,这位高先生疼的更厉害了。原本这位老高同志也懂一些医术,于是就给自己调配了几张发汗的药,想着把体内的风寒邪气给表散出去。但事情的发展又出乎了他的预料。这个发汗药吃下去,不但腿疼没有减轻。反而给他燥热的吐血了,大便也拉不出来了。


    后来请了张锡纯给瞧病,张锡纯看到这位高姓患者躺在床上,腿是屈起来的。就让他家人试着把他的腿拖起来,这一托可好,把这老高疼的是又哭又唱,凄惨无比。


    张锡纯给诊断了一遍,看这脉是弦细的,而且跳的还有点快。于是赶过来思考这个病,他就琢磨。


    为啥他自己用了热砖熨烫之后,疼的厉害了呢?


    这应该是热砖把寒气逼的往体内钻。


    吃了发汗药加重疼痛又是啥问题呢?


    这个呀,主要是因为发汗药只能散肌肉里的寒气,但是散不了骨头里的寒气。而且,出汗多了伤气血,气血一旦不足,那他肯定疼的更厉害。


    琢磨了半天,张锡纯给用了一张方子,没错,就是咱们今天要讲的活络效灵丹。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减用药,很快患者的腿疼就好了。

    治疗气滞血瘀的小方

    活络效灵丹虽然只有4味药,当归、丹参、乳香、没药。但却是很经典的1张小方子,我们千万别小瞧了这四味药。组合起来却有大作用。


    既能够行气活血,治疗上肢和下肢疼痛,以及脏腑内部因气滞血瘀导致的症瘕积聚。还能治疗外在的疮疡。做到这些的核心功效,就是活血化瘀,并且还带散结的作用。所以即便是气滞血瘀日久成瘤,此方也可对证用之。

     

     

    最后,针对这张小方子的使用,我们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各种瘀血疼痛,减化裁或者单独用,也可以合在其它的方子里配合使用。药证相符,则气血行而疼痛减。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