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中医医院

内分泌科

内分泌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孟萌
孟萌

住院医师

滕州市中医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特别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亚健康调理,甲状腺疾病以及皮肤痤疮、湿疹、带状疱疹、皮疹、痛风及颈肩腰腿疼痛、风湿性关节病等疾病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内分泌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 *仁炎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2.2.25
    诺和灵50R预混胰岛素,和诺和灵50R~3ml~300IU是什么意思?不是50IU短效,50IU中效吗?
    图文问诊
  • *锦岳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2.2.25
    医生你好这胰岛素我们用了8年了
    图文问诊
  • *陆奎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2.2.9
    74岁,餐前血糖7.8,需购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
    图文问诊
  • *国春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2022.1.13
    血糖血脂高
    图文问诊
  • *国春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2.1.10
    血糖血脂高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1.9.30
    桥本
    图文问诊
  • *锦鸿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1.9.30
    痛风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1.7.19
    血糖空腹八点六高不高
    图文问诊
  • 匿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1.1.14
    医生您好,下面是我近期身**康状况,请医生评估一下我的身体*健康状态?平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来改善?
    图文问诊
  • 匿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1.1.14
    医生您好,下面是我近期身**康状况,请医生评估一下我的身体*健康状态?平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来改善?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内分泌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内分泌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大困扰。针对该疾病,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首先,针对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的问题,可以采用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这类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缓解甲亢相关症状。常见的抗甲状腺药物包括他巴唑、丙硫氧嘧啶等。需要注意的是,抗甲状腺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白细胞或粒细胞减少等,因此在用药期间,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其次,对于部分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放射性碘治疗。该疗法通过口服131碘,对甲状腺进行放射性破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然而,放射性碘治疗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且这种减退往往是终身不可逆的。因此,患者在治疗后应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此外,针对心肌病本身的治疗,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受体阻滞剂:对于出现心悸、心颤等心律失常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常见的受体阻滞剂包括心得安、倍他乐克等。患者可长期使用此类药物,直至心脏跳动频率恢复正常,再逐渐停药。2.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合并房颤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3. 抗心力衰竭药物:针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使用抗心力衰竭药物进行治疗,如地高辛、利尿剂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用药,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2. 定期进行体检,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4.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

  • 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患者常常因为一系列明显的症状而前来就诊。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可能患有甲亢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帮助您进行初步的自我判断。 首先,甲亢患者常常会出现代谢亢进的症状。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患者会感到心慌、手抖、怕热和多汗。皮肤潮湿、多食易饥也是常见的表现。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体重减轻等现象。 除了高代谢症状外,甲亢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一些症状。例如,眼球突出、双眼凝视、眼睑退缩等眼部症状,以及情绪波动、焦虑、易怒等心理症状。 甲亢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性碘治疗。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甲状腺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甲状腺肿大明显等情况。放射性碘治疗则是将放射性碘剂注入体内,破坏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在日常生活中,甲亢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方面:应避免摄入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海鱼等。同时,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 2. 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 情绪管理: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4.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如果您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 孕期血糖升高是孕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母婴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了解孕期血糖高的饮食调理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孕期血糖高的饮食调理,包括适宜的食物选择、饮食原则、运动建议等,帮助准妈妈们更好地控制血糖。一、孕期血糖高的饮食调理原则1. 控制总热量摄入:孕期血糖高的准妈妈需要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能量过剩导致血糖升高。可以通过减少主食摄入、增加蔬菜摄入等方式来实现。2. 选择低GI食物:低GI食物可以缓慢释放能量,有助于控制血糖。常见的低GI食物有:全谷物、豆类、蔬菜、水果等。3.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可以减缓食物消化吸收速度,降低血糖峰值。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全谷物、豆类、蔬菜、水果等。4. 适量摄入蛋白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可以选择鱼、瘦肉、鸡蛋、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5. 限制油脂摄入:高油脂食物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应限制油脂摄入,避免油炸、油腻食物。二、孕期血糖高的适宜食物1. 黑木耳:黑木耳含有丰富的多糖和胶质,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血栓等作用。准妈妈可以适量食用黑木耳,如凉拌黑木耳、木耳炒菜等。2. 洋葱:洋葱中含有丰富的硫化合物,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有助于降低血糖。准妈妈可以适量食用洋葱,如洋葱炒菜、洋葱拌菜等。3. 南瓜:南瓜富含活性物质,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有助于控制血糖。准妈妈可以将南瓜做成南瓜粥、南瓜饼等。4. 豆类:豆类富含膳食纤维和蛋白质,有助于控制血糖。准妈妈可以适量食用豆类,如豆腐、豆浆、绿豆汤等。5. 水果:水果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控制血糖。准妈妈可以选择低GI水果,如苹果、梨、橙子等。三、孕期血糖高的运动建议1. 适量运动:孕期血糖高的准妈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孕妇操等,每天坚持运动30分钟以上。2. 避免剧烈运动:孕期血糖高的准妈妈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造成身体不适。3. 注意运动安全:运动时要注意穿着舒适的衣物和鞋子,避免摔倒等意外。总之,孕期血糖高的准妈妈应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和适量的运动来控制血糖,确保母婴健康。

  •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大健康产业在我国迅速崛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健康医疗市场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疗市场。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以下几个因素的推动:1. 老龄化、城镇化进程加速,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2. 慢性病防控市场潜力巨大,对大健康产业的需求旺盛;3. 广阔的利润空间,吸引众多药企进军大健康领域;4. 知名药企的品牌优势,为发展大健康产业提供有力支撑;5. 中医药传承发展,为大健康产业注入新活力。然而,大健康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行业规范有待完善等。但总体来看,大健康产业前景广阔,未来发展可期。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适量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改善病情。然而,运动并非适合所有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剧烈运动可能会引发血糖波动、酮症酸中毒等问题。因此,了解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应注意的问题至关重要。首先,糖尿病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一般来说,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较为适合。运动时间应选择在饭后1小时左右,此时血糖较高,不易出现低血糖。每周至少进行3次运动,每次持续30-60分钟,包括运动前准备活动和运动后恢复整理活动。在进行运动前,糖尿病患者应进行全面体检,评估自身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运动。同时,选择合适的运动鞋和袜,确保鞋的密封性和透气性。运动场地应选择平整,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运动。运动过程中,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心率变化,以及有无乏力、头晕、心慌、胸闷等不适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医生帮助。此外,运动过程中要随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糖尿病患者还应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自身血糖变化情况。在运动前后,最好各测一次血糖,以便及时调整运动量和饮食。对于病情控制不好、有急性并发症或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如感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总之,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时间、强度和频率,并注意安全。通过合理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