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黄芬
黄芬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为本校第3届七年制本硕毕业生。任职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专业方向:造血干细胞移植。兼职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感染学组委员、中国老年血液移植感染专业委员会 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淋巴瘤学组组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干细胞应用学组委员、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广东省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粤港澳大湾区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淋巴瘤、骨髓瘤;罕见、疑难、危重移植相关并发症处理;移植后复发的防治。研究领域:微生态与移植免疫。毕业后一直从事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诊疗工作20余年,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参与的科研基金13项,其中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院长基金1项,参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1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1项,参与院长基金1项。参与发表 SCI 论文90余篇,2015年以来,以第1作者/共同1作或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发表20篇SCI收录论文,累计影响因子299.92分,血液肿瘤/肿瘤研究领域著名专业期刊Lancet Oncology (IF 51.1) 、J Clin Oncol(IF 45.3)、J Hematol Oncol(IF 28.5)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所有课题和成果都是围绕血液肿瘤临床诊治、分子发病机制、靶向治疗及微生态与移植免疫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荣誉:2006年 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 本人排名3/5;2013年 第四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南赛区二等奖 优秀指导老师;2019年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2019年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实践分享比赛冠军 · 全国精英战队; 2022年 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本人排名4/15。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专业方向:造血干细胞移植。擅长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淋巴瘤、骨髓瘤;罕见、疑难、危重移植相关并发症处理;移植后复发的防治。研究领域:微生态与移植免疫。
王婷
王婷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治,多次参与国家及国际高干保健任务。担任多个学术协会常委、秘书长、委员等。在中华及核心期刊发表论著多篇,参编专著4本。主持并参加多项院内外课题及临床研究。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贫血、血小板及白细胞异常、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等。尤其对老年血液肿瘤诊治经验丰富。
王志永
王志永

1999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血液淋巴瘤科 主任医师   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病理生理学会炎症发热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  擅长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不明原因发热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杨志梅
杨志梅

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硕士毕业后,开始从事血液科临床工作十余年,对常见血液系统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安然
安然

毕业于海军军医大学(原第二军医大学),长期从事血液内科临床工作,熟谙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诊疗。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诊疗,尤其擅长贫血,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多发性骨髓瘤的个体化治疗,此外对于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化疗方案有较深的研究。
段明辉
段明辉

段明辉,男,主任医师,擅长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贫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瘤,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纤维化、真红、血小板增多症等等),Castleman病,POEMS综合征,再障,木村病,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急性白血病,慢粒,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贫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瘤,Castleman病,POEMS综合征,再障,木村病,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嗜酸细胞增多症等。
薛恺
薛恺

临床医学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Roswell Park Cancer Institute 访问学者 上海第四批援鄂医疗队,武汉同济光谷院区新冠诊疗专家组成员 中组部第七批上海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 社会任职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委员会 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会 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评价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防治和临床研究管理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委员会 抗感染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二届青年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上海医学》特约审稿人 CSCO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 评审专家 获奖荣誉 上海医师协会“仁心仁术 杰出专科医师”提名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优秀援藏干部人才 科研成果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课题项目骨干和项目协调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课题、上海申康临床研究课题、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1. 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2. 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
吴道香
吴道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内科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就职于北京大学血液内科,目前为工作第8年,2016年聘为主治医生,目前兼血液科病房和门诊工作,多次得到病人及家属的好评。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各种血液病诊断和治疗,尤其是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及各种贫血的诊治和治疗有独特的见解,近几年致力于骨髓增殖性肿瘤的新药研究,尤其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的一些新药,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罗鸣
罗鸣

罗鸣,女,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血液科的医疗工作,积极开展医疗创新,和科研工作,曾主持课题为《染色体荧光杂交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例临床的研究》,在和同事合作的市级课题《白血病患者染色体血清IL-12水平及间质干细胞SCF等基因表达变化及意义》,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荣获医院嘉奖一次,工作中擅长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各种贫血等的治疗的诊治。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各种贫血等的治疗的诊治。
李建平
李建平

2014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学位,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内科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类型贫血;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营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各类型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等
血液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血液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胰岛素,开处方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脚扭了,有淤青肿了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静脉曲张,腿麻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植入了支架,提示心尖部室壁瘤形成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你这个闲趣的饼干,那一些有单独的包装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手指植皮手术什么情况用到皮钉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4年脚心发热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确认是否怀孕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人工服务,,,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骑车后睾丸周围疼痛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展开更多

血液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6 个月的宝宝夜间哭闹是怎么回事?

    有家长反应,他的孩子一直纯母乳喂养,现在已经有 6 个月了。这 2 个星期以来,总爱在凌晨三、四点哭闹,把妈妈弄醒就不会继续哭吵,哄着也能安静入睡。家长已经给孩子补了钙,维生素 D 也加了量,情况好转几天,最近又开始大哭。家长提到,孩子两个月前有持续腹泻,目前已经缓解。这位家长想知道,孩子夜间惊醒,除了考虑肠痉挛和缺钙的因素,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很多孩子在生病以后睡眠习惯会有改变。这位家长所反应的宝宝总是在凌晨 3: 00-4: 00 哭吵,这是孩子的快速动眼期,可能有噩梦,宝宝醒来后,家长给予安慰即可。6 个月的孩子以往睡眠很好,而且持续腹泻的情况改善,维生素 D 也有增加,因此孩子夜间哭闹,应该与肠痉挛和缺钙并没有太大关系,这种情况还是宝宝生病后睡眠习惯的改变吧。

    帮助睡眠的几个要素:

    • 睡眠环境做到冬暖夏凉,通风好;
    • 睡前喝奶或者吃东西不要过饱;
    • 睡前不要太激动;
    • 让孩子白天少睡一点消耗体力;
    • 因为小婴儿的快速动眼期长约 50-80% 易惊醒,所以最好是同室不同床,以免相互影响;
    • 孩子醒来要从强安抚(抱起走动、喂奶等)到弱安抚(半抱、拍拍,动作慢慢减轻)到不干预(哼唱、声音渐渐减弱)慢慢转变。也可以在她固定快要醒以前用一只手轻轻按压宝宝。

    3 个月宝宝晚上每隔 1-2 小时惊醒

    有一位宝妈在杏林育儿咨询,自家宝宝有 3 个月了,平时白天睡得很好,晚上每隔 1-2 小时醒来要奶吃,怎么办?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宝妈就在晚上的母乳喂养后,再额外加一点挤出来的母乳,让宝宝吃饱了,再来观察宝宝,能不能睡得久一些。

    宝宝睡觉时老爱摇头蹬腿

    有家长发现宝宝睡觉时,老爱摇头,这种现象持续了大半个月。主要就是宝宝睡着之后开始摇头。而且宝宝白天睡眠不会摇头。近期好像有点好转了,但会蹬腿,这是为什么?

    讲到小婴儿睡眠,家长必须了解孩子一天 24 小时的睡眠规律:

    • 白昼睡眠周期;
    • 睡眠的质量;
    • 睡眠的环境及影响因素。

    1)如果宝宝生长发育和喂养情况都比较好,只是在晚间睡眠出现的话,一般不会是器质性的问题。

    2)宝宝估计是在浅睡眠,或者是深浅睡眠交界的时候摇头比较多。

    3)如果这几周已经开始好转,那么有可能是外来的因素(如隐匿性的病毒感染、晚上睡眠不舒服)影响,所以浅睡眠的时间增加。如果渐渐好转没必要干预。

    4)注重睡眠环境。现在已接近寒冷冬季,这时宝宝的室内温度不要过低。

    5)白昼睡眠周期的调整,白天少一点,傍晚保持几小时的清醒,晚上就会睡得深沉一点。

    6)晚临睡前睡觉中喂奶的时候加一点奶量是可行的方案。

  • 6、房性期前收缩: 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 pqrst 是正常的,是一个波提前了。接下来的波又是正常的。

    7、室性期前收缩: 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时 R 波增宽,接下来又是正常的波。

    8、典型心肌缺血: V4,V5,V6 的 st 段下移。

    9、急性心肌梗死: Q 波增宽+ST 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 V1,V2,V3,V4,V5,V6;下壁看ⅡⅢavf。

    10、正常心电图: 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 3 个周期,分几行让你看。

  • 患者空腹血糖高,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导致空腹血糖高。
    • 怀疑糖尿病:在随机监测血糖中发现空腹血糖偏高。
    • 饮食问题:近期食用糖分多的食物可能导致误差。

    空腹血糖偏高的主要原因:

    • 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或胰岛素抵抗作用:导致血糖轻度增高。
    • 锻炼身体:早晨锻炼后,大量糖皮质激素分泌,导致血糖升高。
    • 创伤、刺激或肺部感染:应激性血糖增高。

    建议患者及时做口服糖耐量和 C 肽胰岛素检测明确病情。如果确定有糖耐量受损,建议严格控制糖分摄入,并考虑使用降糖药物治疗。

  • 点击查看
    å

    血液中的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偏高,都被称为高血脂症,它对身体的伤害是隐匿的、逐渐的、全身性的。

    血液粘稠、血流减缓,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一旦血管堵塞,不仅会影响器官工作,还可能危及生命。

    高脂肪饮食

    高血脂人群每天摄入胆固醇不超过 300mg,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都会引起血脂升高。

    五花肉、排骨、肥牛、肥羊等肉类其实隐藏的脂肪量很高,可占到食物总量的 60%,不宜多吃。

    坚果虽然可以辅助控制血脂,但不宜食用过多,一小把即可,因为松子、腰果、瓜子仁等坚果中的热量及脂肪含量较高。

  • 脂质代谢紊乱学说: 1979 年 Solomon 首先提出脂肪代谢紊乱引起高脂血症和脂质过氧化反应与酒精中毒致 ANFH 的关系。

    王义生等动物实验表明:过量饮酒后可出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LPO)显著升高。长期酗酒可引起血液流变学明显异常,表现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性显著增高,血液呈高粘滞状态,在软骨下血窦内血流易于滞缓。长期饮用大剂量烈酒后发生酒精中毒,乙醇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性作用可使自由基生成增多,导致自由基主要清除剂之一的 SOD 活性下降。而自由基具有强烈的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使 LPO 的反应性增强,造成膜受体、蛋白酶和离子通道的功能障碍。

    细胞膜和亚细胞器是 LPO 的重要损伤部位,通过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小动脉发生纤维变性和粥样硬化,导致股骨头局部缺血性坏死。

  • 胃肠神经官能症,又称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组胃肠综合症的总称,主要为胃肠的运动与分泌机能失调,临床多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伴有心悸、气短、胸闷、面红、健忘、神经过敏、手足多汗、多尿、头痛等症状。

    胃神经官能症的临床表现

    图片

    胃部症状

    对于肠胃神经官能症的患者来说,常常会出现胃部反酸、嗳气恶心和上腹疼痛以及剑突下灼热感等情况。每当患者的情绪反应比较激烈的时候,这些症状就会加强。事实上,这种疾病是胃肠道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疾病。这种疾病的病程非常缓慢,大多患者会出现持续发作和反复发作的现象,因此治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主要表现为:

    1、神经性呕吐

    往往在进食完毕后突然发生呕吐,一般无明显恶心,呕吐并不费力,呕吐量不多,且不影响食欲或食量,常在呕吐后即可进食,因此多无明显营养障碍。神经性呕吐还可伴有癔病的临床表现如夸张、做作、易受暗示、突然发作等,此外,呕吐也有条件反射性的,不良刺激物如某些食物、药物,甚至某种特定的环境也能引起恶心和呕吐。

    2、神经性嗳气

    神经性嗳气也就是吞气症,的患者会有想通过嗳气的办法来解除肠胃中的空气,而帮助缓解肠胃的不适以及饱胀的感觉。事实上是由于不自觉地反复吞入大量空气才嗳气不尽。此病也有癔病表现,多在有人在场时发作或加重。

    3、神经性厌食

    是以厌食、严重的体重减轻(至少超过原体重的 20%)和闭经为主要表现。此症在国内外有增多趋势,患者多为青春期女性,对于进食和肥胖有根深蒂固的病态心理。厌食往往出于企图节制饮食以保持体形美的动机。患者多数自觉良好,行动活泼敏捷,对自己的困境处之泰然,有的可自相矛盾地对食物保持兴趣,甚至贪食饱餐而后偷偷呕掉。

  • 内科急危重症的抢救非常关键,如能及时治疗,则患者转危为安,如治疗不及时则性命攸关,下午 5 时,临近下班儿时间,邵某,女,64 岁,以言语不利伴双上肢活动不利 16 小时入院。

    当时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既往腰椎管狭窄病史两年余,已瘫痪在床,双下肢肌力 3 级,双上肢肌力 4 级,糖尿病史一年余,平时未控制血糖,未服用药物。体温 36℃,双肺呼吸音粗,余无异常,急诊排除新冠肺炎后收入脑病科治疗。

    查头颅 CT:基底节腔隙梗死。腹部 CT:膀胱内气液平面影,双肾盂及输尿管扩张,右肾窦散在气体密度影,入院后,查血糖: Hi,静脉血 38.9mm0L/L(正常值 3.89 一 6.12mmOL/L 尿酮体:阴性,血钠 108.2mmOL/L 正常值(135 一 148mm0L/L),血常规:白细胞 21.45x10×9/L,入院后,唐主任立即组织抢救,目前患者考虑为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状态,患者罹患多种内科疾病,属内科急危重症,予生理盐水快速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点,以纠正高血糖,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点抗感染,连续补液治疗 24 小时后,血糖降至 13.04mmOL/L,血钠升至 132.1mmOL/L,患者体温 38.5℃。患者言语不利好转,上肢有力。

    但腹胀憋尿感明显,下尿管儿发现尿袋可见肉眼血尿及气体影。考虑患有气肿性膀胱炎,继续与抗生素治疗,并加用莫西沙星静点。继续补液,调整血糖,7 天后血糖稳定在 6 一 10.1mmOL/L,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尿路刺激症状明显减轻好转。

    唐主任分析此例患者,高龄,平素未控制血糖,造成气肿性膀胱炎,感染后并发糖尿病高渗状态,脑梗死,病情凶险,本次治疗关键是补液控制血糖,控制感染。患有糖尿病,应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免不测。

  • 点击查看
    å

    一文解析| 关注冠心病,了解冠心病

    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 202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推算,我国冠心病现患病人数为1139 万2。

    一、       什么是冠心病(CHD)?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也称缺血性心脏病1。

                      

    二、       CHD怎么分类?

    冠心病根据发病特点和治疗原则不同分为两大类1,3:

    1.      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CIS)

    1)      稳定型心绞痛:指由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典型心绞痛发作,其临床表现在 1~3 个月内相对稳定。

    2)      缺血性心肌病:属CHD晚期阶段,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临床表现。 

    3)      隐匿性冠心病:无临床症状,但有心肌缺血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的冠心病,亦称无症状性冠心病。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AMI之间的临床状态,包括除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初发型、恶化型劳力性心绞痛和各型自发性心绞痛。

    2)      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若UA伴有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明显升高,此时可确诊为NSTEMI。

    3)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若冠状动脉管腔急性完全闭塞,血供完全停止,导致所供血区域心室壁心肌透壁性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典型的STEMI,即传统的 Q 波性心肌梗死。

     

    图 2 :ACS 诊断及分类

    (注:UA :不稳定型心绞痛 ;NSTEMI :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ACS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NSTE-ACS :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三、       CHD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1.      疼痛1,4

    特点:发作性胸痛,可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诱发。(ACS患者疼痛诱因多不明显,休息时亦可发生疼痛,且通常程度更重。)

    常为压迫、发闷、紧缩性或烧灼感,但不像针刺或刀扎样锐性痛,偶伴濒死感。

    发作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之后,手掌大小范围,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持续时间:稳定型心绞痛一般为3~5 min,不稳定型心绞痛通常持续时间更长,可>20分钟。

      

    2.      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容易和胃肠道疾病混淆的症状。

    3.      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休克等症状1。

    四、       CHD常见治疗方法有哪些?

    1.      药物治疗1,3

    1)      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

    主要包括 β 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及钙通道阻滞剂等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减少心绞痛发作或缓解心绞痛症状。

    2)      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

    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药物,肝素等抗凝药物,以及溶栓药物可用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进一步形成。

    此外,一些降脂、降压和降糖药等能够帮助稳定斑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益。

    2.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1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PCI指一组经皮介入技术,包括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和斑块旋磨术等。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CABG通过取病人自身的大隐静脉作为旁路移植材料,改善病变冠状动脉分布心肌的血流供应。

       

    除药物和手术等,还可配合改善生活方式等综合措施来辅助治疗。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 等.内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13-246.

    2.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2,27(04):305-318.

    3.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8,10(06):1-130.

    4.      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2020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03):265-273.

  • 1.失眠是导致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失眠人群的抑郁症发病率为正常人的 3 倍,同时,因工作、生活中的负性事件诱发的抑郁症大多都存在失眠症状,而且抑郁症伴严重失眠患者的自杀率会大大增加。而从失眠进展到抑郁往往只有三步。

    第一步,“晚上睡不着、早晨醒的早”是失眠诱发抑郁症的一个早期表现。失眠患者尤其是以早醒(比往常醒的早 2 小时以上)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就应常规筛查是否患有抑郁症。

    第二步,失眠患者会尝试使用各种方法摆脱失眠。比如运动、按摩、听音乐、寻找“祖传秘方”等,当这些方法试了一圈,仍然无法改善睡眠时,患者则变得烦躁不安、恐惧,也就是“挣扎”的焦虑阶段。

    第三步,失眠时的痛苦挣扎,会消耗患者很多正性心理能量,患者开始逐渐陷入绝望,觉得活着没有意思,什么都不愿意做,少言寡语,逐渐出现类似抑郁症的表现。

    因此,常常因失眠而痛苦的患者最好到精神科进行相关评估,以进一步明确失眠和抑郁的关系,如果不及时治疗或者采取了不恰当的治疗方式,可能会发展成为抑郁症;如果两个症状能够同时得到有效治疗,患者将会得到最佳的康复。

    2.专治失眠的“不管不顾”心法

    对于想要通过自己调整生物节律来摆脱失眠的人来说,还得有点“不管不顾”的心态。

    不管睡眠好坏,固定时间上下床

    养成自己的睡眠节律主要是要通过固定的上床、下床时间进行训练。对于失眠的患者,建议上床时间为晚上 10: 30~11: 00,下床时间为早上 5: 30~6 点左右。不管睡眠好坏,都要坚持这个上、下床时间。待睡眠效率提高以后,再逐渐延长卧床时间。一般建议每周延长 15 分钟,直至达到理想的睡眠时长。如果延长卧床时间后,失眠加重,则建议维持原来的卧床时间,不再继续延长卧床时间。

    不管晚上睡够了没,白天不补觉

    睡眠医学有个词,叫睡眠驱动力,也称为睡眠压力,这是指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睡眠驱动力越大,就越容易入睡、睡眠越深,所以,不管晚上睡眠好与坏,白天都不能补觉、也不能午睡。如果白天补觉或者午睡,就会减少睡眠驱动力,从而导致失眠,同时,也不能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如躺床上看手机、看电视、看书等;适量运动,也可以增加睡眠动力,建议每日坚持运动,最好是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爬山等,运动尽量在白天进行,睡前 3 小时避免剧烈运动。

    不管能否睡着,只管放松就是了

    很多患者一躺在床上就担心今天是否会失眠,结果过度的担心真的导致失眠了,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身体越紧张,故而更容易失眠。而通过放松训练,则可以降低心身的焦虑水平,从而改善睡眠,放松训练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是腹式呼吸、正念冥想、身体扫描等,可以咨询精神科医生进行规范化的指导、诊疗。

    本文原创作者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范滕滕医生,原载于百度健康医典

  • 很多人反映新冠疫苗第二针约不上。针打了,苗没了。眼巴巴看着医生说的 21 天已经过去一周了。

    每天问医院,希望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终于,医院说 YES,有苗了,你可以来了。结果,现实有一次对你进行了沉重的打击。医生告诉你,这次来的苗是北京科兴的,你看着自己手里的“北京生物”的接种单。两次的苗不一样!医生说,没问题,可以打!同事说,有问题,不能打!又陷入深深地纠结中。。。

    第 1 针北京生物,第 2 针科兴,到底行不行?目前我国接种最多的,主要是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由 2 个厂家提供,一个北京生物(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一个北京科兴(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很多人,尤其是打的稍微早一些的人群,第一针打的都是北京生物,但眼下北京生物供应量有限,所以很多接种点只有科兴的疫苗。所以大家都着急了:再等一等行不行?“混打”到底行不行?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企业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完成全程接种。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企业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也就是说,现阶段,国家建议优先用同一类型、同一厂家的疫苗打完 2 针。但是,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比如疫苗供应不上,或者你去了外地出差,找不到相同厂家的苗打第 2 针,这时也可以用相同类型、不同厂家的疫苗完成第 2 针接种。换言之,第 1 针打北京生物,第 2 针打北京科兴,是没问题的,因为它们都是同一类型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当然,如果你不想“混打”,那也可以继续再等等北京生物的供货上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说了:建议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两剂之间的接种间隔≥3 周(21 天)。第 2 剂应在 8 周(56 天)内尽早完成,看到没?国家的建议是: 21 天≤间隔期≤56 天。现在很多急着打第 2 针的人,离 56 天还差得远呢!即使真的拖到过了 56 天,也不用怕!

    国家只是建议在 56 天内,不是强制规定。不是说过了 56 天就没效果了。根据目前的循证证据分析,推迟接种一般不会影响预防效果。即使第 2 针间隔超过了 56 天,也不用“从头来过”,尽快把第 2 针补上即可。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