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阮仁杰
阮仁杰

主治医师

瑞安市人民医院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等
心血管内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2.5.11
    医生你好我左房增大然后有早搏
    图文问诊
  • *秋晓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2.3.18
    问卷链接打不开的话,可能需要老师复制到浏览器打开,谢谢老师!!!
    图文问诊
  • *春科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2.2.20
    冠心病,心律失常
    图文问诊
  • *彩霞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2.1.21
    高血压焦虑症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2.1.12
    怀孕31周心电图心律过速,
    图文问诊
  • 李滨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0.10.19
    我需要非布司他的电子处方单
    图文问诊
  • *守信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2020.8.12
    房颤,高血压两年,年龄86岁需要抗凝吗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心血管内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心血管内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中,心血管钙化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心血管钙化斑块呢?一、了解心血管钙化斑块心血管钙化斑块是指心血管内壁不断有脂质沉积和损伤,时间长了会形成动脉壁的钙化。它通常不会造成管腔的明显狭窄,但如果同时伴有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就会在钙化的基础上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这种动脉粥样硬化会使管腔内形成斑块,斑块会使管腔逐渐扩张变窄,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相应器官组织供血不足。二、预防和治疗心血管钙化斑块的方法1. 药物治疗:针对动脉硬化进行综合干预,可使用他汀类药物显著降低血脂。如降低50%的低密度脂蛋白,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控制在1.8 mmol/L以下。同时,口服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动脉斑块。2. 控制危险因素:严格管理血压血糖,做好戒烟,使各项指标达到标准水平。同时,选择合适的药物,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钙化和硬化进一步加重。3. 生活方式干预:改善生活习惯,饮食清淡,低盐低脂,控制体重,戒烟戒酒,多吃蔬菜水果。避免疲劳,养成规律的作息。4. 手术治疗:对于冠状动脉钙化斑块较硬的患者,可以进行介入治疗。但由于冠状动脉钙化斑块较硬,在球囊扩张的同时,对血管病变部分的斑块进行切割,或对冠状动脉进行旋转研磨,以促进支架的顺利植入和扩张。三、总结心血管钙化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预防和治疗心血管钙化斑块需要综合干预,包括药物治疗、控制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干预和手术治疗。只有综合治疗,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钙化斑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繁多,其中沙格列汀和阿格列汀是常见的两种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药物。 然而,近期美国FDA发出警告,含有沙格列汀和阿格列汀的糖尿病药物可能增加心力衰竭风险,尤其是对于心脏病或肾病患者。 沙格列汀和阿格列汀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减少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然而,研究发现,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心力衰竭住院率较高。 具体来说,沙格列汀临床试验发现,接受这种药物治疗的患者因心力衰竭而住院的人数是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1.5倍。阿格列汀临床试验也得出类似结论。 那么,如何降低使用沙格列汀和阿格列汀药物的风险呢?首先,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呼吸短促、呼吸困难、疲倦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其次,患者应遵循医嘱,不要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此外,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降低心力衰竭风险。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 均衡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4.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避免烟草和酒精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沙格列汀和阿格列汀等药物时,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降低心力衰竭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低血压,一种常见的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在女性中尤为突出。许多女性为了追求苗条身材,盲目节食,导致低血压现象时有发生。低血压虽然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长期存在却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晕厥。因此,了解低血压的成因、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一、低血压的成因1. 节食减肥:过度节食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心脏功能,引起低血压。2. 精神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会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引发低血压。3.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降压药等,可能会引起血压下降。4. 睡眠不足:睡眠不足会影响心脏功能,导致血压下降。5. 体位性低血压: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久站等,会导致血压下降。二、低血压的预防和治疗1. 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提高血压。2. 调整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适当摄入富含铁、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豆制品、绿叶蔬菜等。3. 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调整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4. 避免药物因素: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5. 睡眠充足: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调节血压。6. 及时就医:如出现低血压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三、低血压患者的日常保养1.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导致血压下降。2. 注意保暖:低血压患者对温度变化敏感,应注意保暖。3. 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引发晕厥。4. 饮食清淡:低血压患者应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加重病情。通过了解低血压的成因、预防和治疗,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低血压,保持身体健康。

  •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其中,右束支传导阻滞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右束支传导阻滞是指心脏传导系统中的右束支出现传导障碍,导致心脏电信号传导不畅。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逐渐减退,更容易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这种疾病可能会引发以下危害:1. 体力下降:由于心脏电信号传导不畅,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从而引发体力下降、活动耐力降低等症状。2. 头晕或晕厥: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头晕或晕厥等症状。3.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当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前支传导阻滞、左后支传导阻滞或三支传导阻滞时,容易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晕厥、恐慌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4. 心功能紊乱:慢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能导致心功能紊乱,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此时,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以改善心功能。5. 肺栓塞:对于突发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尤其是伴有胸痛、胸闷等症状的患者,需要高度警惕肺栓塞的可能性。为了预防和治疗老年人右束支传导阻滞,以下措施值得关注:1. 定期体检:老年人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右束支传导阻滞。2.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降低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3.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可能引发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原发疾病,应积极治疗,以改善心功能。4.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肺部CTA:对于疑似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应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肺部CTA等检查,以明确诊断。5. 心脏起搏器:对于严重的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能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

  • 充血性心力衰竭,又称为充血性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根本原因在于心脏泵血功能的减退。具体来说,它是指由于心脏本身或心脏以外的原因,导致心脏无法将血液有效泵送到全身,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瓣膜病变等。这些原因可能导致心脏肌肉损伤、心脏瓣膜功能异常,从而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乏力、心悸、水肿等。早期可能仅有轻微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症状会逐渐加重,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旨在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功能。手术治疗适用于部分瓣膜病变患者,如二尖瓣置换术等。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改善心功能、延缓病情进展。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及时就医、规范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患者应了解疾病知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 冠心病,又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其根本原因在于冠状动脉内壁的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血液流通受阻。当狭窄程度超过50%时,即可诊断为冠心病。而心肌缺血,则是指心脏肌肉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的功能障碍。通常情况下,当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50%左右时,患者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心肌缺血症状。然而,当狭窄程度超过50%,特别是在劳累、情绪激动等增加心肌耗氧的情况下,就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发作。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当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5%时,尤其是合并有斑块不稳定的情况,患者随时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部分心肌缺血发作患者,虽然冠状动脉狭窄不明显,但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造成心绞痛发作甚至心肌梗死。这类患者多在睡眠中发作,治疗上重用钙离子拮抗剂抑制冠状动脉痉挛。专家提醒,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需要终生服药治疗,以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一旦出现心绞痛发作持续超过20分钟不能缓解的情况,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甚至发生猝死。在日常生活中,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心肌缺血的风险。此外,定期体检、遵医嘱服药也是预防心肌缺血的关键。在治疗方面,除了药物治疗外,手术治疗也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介入术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制定。总之,冠心病心肌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需引起高度重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降低心肌缺血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